《伤寒论》 茯苓四逆汤方

Posted 《伤寒论》

篇首语: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寒论》 茯苓四逆汤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寒论》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味甘平) 人参一两(味甘温)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干姜一两半(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味辛热)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相关参考

《伤寒杂病论》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 人参二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删补名医方论》 茯苓四逆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一两)干姜(一两)附子(生用,破八片,一枚)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注】

《删补名医方论》 茯苓四逆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一两)干姜(一两)附子(生用,破八片,一枚)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注】

四逆散方怎么用?《伤寒论》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 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 柴胡(苦寒) 芍药(酸微寒)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四逆散方怎么用?《伤寒杂病论》 四逆散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右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

《医宗金鉴》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二两干姜一两半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方解】表里之病,治不如法,先过汗后复过下,或下后复汗,误而又误,变成坏病。若

四逆汤方怎么用?《伤寒论》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干姜一两半(味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大热)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

《伤寒论》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辛温) 桂枝三两(辛热) 芍药三两(酸寒) 细辛三两(辛热) 大枣二十五个(甘温) 通草二两(甘平) 甘草二两(炙,甘平)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其人内有久寒者

《伤寒论》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

四逆汤方怎么用?《伤寒杂病论》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眼。吐、利,发热,脉濡弱而大者,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