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中医》 (1)何为理?
Posted 《思考中医》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思考中医》 (1)何为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思考中医》 (1)何为理?
首先,我们要来认识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理”。传统文化孜孜以求的这个“理”,是不是仅仅是一个精神和境界的问题,还是包括了精神和境界?我们可以先从文字的角度来考究这个问题。《说文》曰:“理,治玉也。”所谓治玉,也就是雕刻玉。玉石开采出来以后,经过我们的琢磨,经过我们的精雕细刻,形成我们所需的形状,形成一个艺术品。所以,理的原意,是指的这样一个过程。在古人眼里,所有的物质中最致密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玉。为什么玉看起来很冰清、很细腻呢?就是因为玉的纹理非常细润的缘故。大家知道历史上有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牛,目无全牛。为什么呢?因为他非常熟悉牛的理,每一块肌肉的走向他都非常清楚,顺着这个走向、这个纹理去解牛,既快捷,又不费刀。那么,玉的理当然就要比牛的致密多了。所以,治玉更要加倍地细心,更要清楚这个理,顺着这个理去琢磨,去雕刻,就可以弄出我们所喜欢的艺术品,要是逆着这个理去雕刻,玉就会被损坏。理的原意就是这样。引申出来呢,就是你要这样走才行得通,那样走就行不通,为什么呢?因为理在这里发生作用。大家想想看,这样的理不是自然规律又是什么呢?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行不通。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理的意义就在这里。你要顺着走,路子才走得通,这就是理。人理也好,天理也好,自然之理也好,都是这样。自然之理就是我们要顺着这个理与自然相处,才行得通;人理就是我们如何跟人相处才行得通。所以,理不光是精神和境界的问题。理是一个很实在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你这样走就行,那样走就会碰壁。而精神有时是虚无的、飘渺的,没办法把握的。
我们说在中医里面,更显得上面这个理、这个规律、这个法则的重要,而这个理、这个规律、这个法则是什么呢?就是阴阳四时!所以,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里为什么要用“得道”这个字眼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得道这个词在古人那里用得很多,得道可以升天,连天都可以升,还有什么不能的呢?那因为什么得道呢?因为你明白了这个理,顺着这个理走,当然就得道了,当然就步入坦途了。现在的宇宙飞船为什么能够升天呢?不就是因为我们弄清了相对论这个理吗?所以,这个理,这个道,这个道理都是很有义趣的词语,古如是,今亦如是。
相关参考
两阳合明的关键是合,有关合的意义我们前面已作过讨论,就是聚合阳气勿使发散的意思。那么燥的意义呢?《说文》云:燥者,干也。燥就是干,所以,干燥往往连起来用。在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干”字我们用的繁体,而在繁
浮脉,就是触肤即应的脉,李时珍《濒湖脉学》说:“泛泛在上,如水漂木。”只要大家养成切脉时的举按寻三个步骤,而不是像跳水队员一头就扎进水底,这个浮脉还是容易体验的。有关脉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太阳有些什么意义呢?我们先来看它的本义,就是原来的意,这个意我们通称为日。将日通称为太阳,或者将太阳通称为日,这都是大家知道的。其次就是《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的“阳中之太阳,心也”,这里把心喻作太阳,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在少阳阳明的这样一个前提下,提出了发汗、利小便,这就说明发汗、利小便与少阳阳明的产生是有关联的。为什么发汗、利小便会导致胃中燥、烦、实?会导
先来讨论“推陈致新”这个问题。陈与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陈”代表一种旧有的东西,旧有的状态,“新”当然就是一种相反的状态。将旧有的状态推翻了,建立新的状态,这是推陈致新,促使一个事物进行变化转换,以形
“证”的问题值得浓墨重书。繁体的证应该写成证,形符为言,声符为登;简体的证形符还是言,声符却是正。这两个有区别,但是又有很微妙的联系。另外在繁体字里也有一个证,不过它表述的是另外一个意思,我们这里不作
上面我们从文化层面的角度来谈经典,目的就是想说明,经典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不一定就过时了,就落后了。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地否定它,遗弃它。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现在强调二千年前的经典,大家还是会担心,这
首先我们来研究水,水在易卦中属坎,故习称坎水。郑钦安的《医理真传》中有一首坎卦诗,颇得坎水之旨趣,姑录于下。诗曰:天施地孕水才通,一气含三造化工,万物根基从此立,生生化化沐时中。[b]①坎水之形成[/
首先我们来研究水,水在易卦中属坎,故习称坎水。郑钦安的《医理真传》中有一首坎卦诗,颇得坎水之旨趣,姑录于下。诗曰:天施地孕水才通,一气含三造化工,万物根基从此立,生生化化沐时中。[b]①坎水之形成[/
首先,我们来看寒,寒是冬日的正气,这一点我们在《中基》里面已经学过。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怎么会产生寒呢?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阳的本性是属热的,春夏的阳气处于释放状态,热的东西散发出来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