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脉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带脉
Posted 《黄帝内经太素》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带脉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带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带脉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带脉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属带脉”,见《灵枢》卷三第十一《经别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一下篇,又见本书卷九《经脉正别篇》。自“阳明者”至末,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四《痿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第四。[b]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心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b]
《八十一难》云:“带脉起于季胁,为回身一周。”既言一周,亦周腰脊也,故带脉当十四椎,束带腰腹,故曰带脉也。
平按:“太阳”下,《灵枢》、《甲乙经》均无“心”字。“当”字上半为虫蚀,只剩下半“田”字,据《灵枢》、《甲乙经》及本注,应作“當”。“椎”《灵枢》作“顀”。注“季胁”,袁刻作“季肋”,原钞及《难经》均作“胁”;又“束带腰腹”,袁刻作“束腰带腹”。
[b]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者,束肉骨而利机关。[/b]
阳明主于水谷,故为脏腑之海,能润宗筋,约束骨肉,利诸机关也。
平按:“束肉骨”《素问》、《甲乙经》均作“主束骨”。
[b]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b]
阳明以为脏腑海。冲脉血气壮盛,故为经脉之海,主渗灌骨肉会处,益其血气。
[b]与阳明合于筋阴,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b]
冲脉与阳明二脉合于阴器,总聚于宗筋,宗筋即二核及茎也,复会于左右气街,以左右阳明为主,共属带脉,仍络于督脉,以带脉为控带也。
平按:“筋阴”《素问》、《甲乙经》作“宗筋阴阳”四字。“气街”《甲乙经》作“气冲”。
[b]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b]
阳明谷气虚少,则宗筋之茎施纵,带脉不为牵引,则筋脉施舒,故足痿。
相关参考
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章门足厥阴少阳之会,在季肋骨端,肘尖尽处是穴。带脉穴属足少阳经,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陷中)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
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为病也,腰腹纵容,如囊水之状,其脉气所发,在季胁下一寸八分,正名带脉,谓其回身一周如带也,又与足少阳会于维道(在章门下五寸三分),凡此带脉所发,共四穴也。
①带脉交会穴。据《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及《针灸甲乙经》记载,带脉交会于足少阳经的带脉、五枢、维道。②足临泣穴。《针经指南》载:“临泣通带脉”,为八脉八穴之一。
①带脉交会穴。据《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及《针灸甲乙经》记载,带脉交会于足少阳经的带脉、五枢、维道。②足临泣穴。《针经指南》载:“临泣通带脉”,为八脉八穴之一。
1.经脉循行:起于季肋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横行绕身一周。[img]qijingbamai_04.gif[alt]带脉[/alt][/img]2.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3
【位置】在第11肋前端直下,与脐相平处。【主治】带脉、胆经之脉气失调,腹痛,经闭,赤白带下,疝气,腰胁、下肢疼痛。【应用】本穴为带脉与足少阳之会穴。带脉如束带,统行全身直行的经脉。练功家很注意本经的气
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为病也,腰腹纵容如囊水之状。其脉气所发,正名带脉,以其回身一周如带也。又与足少阳会于维道。此带脉所发,凡四穴。带脉(在季胁下一寸八分)维道
证名。带脉不和出现的病证。证见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赤白带下,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腰痛引小腹及侧腹部。《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
证名。带脉不和出现的病证。证见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赤白带下,左右绕脐腰脊,痛冲心腹,腰痛引小腹及侧腹部。《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
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季胁部,横行环绕腰部一周。本经有病时,主要有腹部胀满、腰部无力、下肢软弱不能走路、怕冷、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状和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