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胆囊炎

Posted 《老年百病防治》

篇首语: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胆囊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患慢性胆囊炎者占70%以上。本病可分为慢性胆石性胆囊炎和慢性非胆石性胆囊炎两大类,前者常反复急性发作,约占本病的70%~80%;后者可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约占本病的20%~3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胆石症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本病的发病也随之增加。反之,胆囊炎进一步发展又可形成胆囊结石,故本病是老年人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疾病之一。
[b][发病原因][/b]
1.急性胆囊炎迁延而致。急性胆囊炎发作后,未彻底治愈,或由于反复发作,胆囊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功能减退而形成慢性胆囊炎。
2.细菌或寄生虫感染。伤寒杆菌适宜于在胆囊中生存,故伤寒病带菌者常伴有慢性胆囊炎。胆道和十二指肠的寄生虫感染,可引起继发性的胆囊细菌感染,成为慢性胆囊炎的发病诱因。
3.胆囊结石。胆石长期生存在胆囊内,对胆囊壁形成慢性刺激,或并发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结石性慢性胆囊炎。
4.其它因素。服用药物不当,如安妥明、雌激素类药等可引起药物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学的“胁痛”“肝胃气痛”等病范围。中医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贮存与输送胆汁,“中清不浊”,以通降下行为顺,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或寒暑失调,情志不畅、虫积内扰等均可致肝胆气滞,湿热内阻,或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肝胃不和等而形成本病。
[b][临床表现][/b]
慢性胆囊炎大多起病缓慢,且无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或心窝部饱胀、疼痛,甚者有胆绞痛,痛引右肩背部,并发感染急性发作时可有恶寒、发热,或寒热往来。平素只感到右胁部胀痛,或心窝部饱胀,嗳气多,厌食,恶心,或见胃脘部灼热,食油腻之物即感上腹部作胀,严重时大便泄泻,以高脂餐后即发作为典型表现。如同时并发有结石者则常有反复发作的胆绞痛病史。体检时可见上腹部或右上腹轻度压痛,如有胆囊肿大时则于右上腹可摸到圆形包块。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毛糙,胆囊内可有结石影像。
值得注意的是,本病消化道症状极为明显,有的病人甚至只感到上腹部饱胀、嗳气而无典型的胆绞痛病史,故极易误诊为慢性胃病;有的病人只表现为右肩或右肩胛部疼痛而长期误诊为肩周炎或软组织损伤。还有某些长期原因不明的低热也是由慢性胆囊炎所致。凡此种种,必要时均可进行B型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
[b][预防措施][/b]
1.治疗胆囊结石。老年人慢性胆囊炎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胆囊结石所致,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溶石、排石治疗胆囊结石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2.积极、彻底治愈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未治愈或反复发作是引起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患急性胆囊炎者要使用足量的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等彻底抗炎治疗,或配合中医药辨治均有较好的疗效,以免其迁延发展成慢性胆囊炎。
3.预防细菌及寄生虫感染。老年人免疫能力低下,极易感染细菌及寄生虫等,故平素宜慎起居、适寒温,及时添加衣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胆道感染,可有效地预防本病。
4.饮食清淡。平素少食辛辣油炙之物,不吃肥甘厚腻之品,食谱中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的清淡饮食为主,同时注意戒烟忌酒。
5.保持大便通畅。大便不通则胃肠压力高,胆汁排泄不畅,胆汁郁滞,易并发细菌感染。故保持大便通畅可预防本病。有大便秘结者可常服生大黄粉,每次3~5克,每日1~2次,有利胆消炎,畅通大便的作用。
6.心情舒畅。老年人宜调神畅志,保持心情舒畅,有利于胆汁排泄通畅以预防本病。可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避免孤独与忧郁,以保身心健康。
7.慎用某些药物。雌激素类药、安妥明等尽量少用或不用,以预防药物性胆囊炎。
[b][治疗方法][/b]
1.低脂饮食。患有慢性胆囊炎者的食谱调节以低脂肪、高蛋白质、低胆固醇、高维生素为原则,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少用或不用动物油,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和利胆功能。具体来说,应少吃或不吃肥肉、动物内脏,适量吃瘦肉、新鲜鱼、绿色蔬菜等,以菜籽油、豆油等植物食用油烹调为宜。
2.畅神调志。本病病程较长,患病后不要过度担心、忧郁,宜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本病,心畅神怡,则气机调畅,胆汁分泌与排泄得以正常,有利于本病的治疗与恢复。
3.利胆消炎。利胆可选用50%的硫酸镁10毫升口服,每日3次;或去氢胆酸0.25克,每日3次;或胆酸钠0.2克,每日3次。中成药消炎利胆片对本病伴有大便秘结者有良好效果,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巩固疗效可每次4片,每日3次。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宜用抗生素消炎治疗,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静脉点滴,疗程1~2周,以体温正常、胆区无压痛、血白细胞计数正常为停药标志。
4.驱虫治疗。对有梨形鞭毛虫、中华分枝睾吸虫、蛔虫等感染引起本病者,应进行驱虫治疗。
5.中医辨证论治。肝胃不和,表现为右胁腹胀痛、走窜不定、频频嗳气者,可选用逍遥散合越鞠丸加减(当归10克、白芍12克、柴胡6克、香附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川芎6克、栀子6克、炒麦芽15克、甘草5克)以疏肝和胃;肝胆湿热,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口苦口干粘腻、尿赤便秘者,可选用茵陈蒿汤合左金丸加减(茵陈30克、栀子10克、生大黄6~10克、吴茱萸6克、黄连6克、金钱草30克、郁金15克、苡米30克)以疏肝利胆,清利湿热。
6.饮食疗法。慢性胆囊炎上腹部饱胀者,可常服行气消胀粥(陈皮15克、白萝卜100克、生山楂50克、枳实10克、粳米100克),制法为:先将陈皮、枳实同煎取汁,加入白萝卜、粳米煮成粥,再加上生山楂肉,并放入少量白糖调味食用,每周2~3次;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者可饮用利胆退黄茶(茵陈30克、鲜白菜根60克、玉米须30克、荷叶15克),将以上诸药加少量白糖水煎代茶饮;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胆火炽盛者,可服清胆粥(半边莲30克、金钱草30克、绿豆50克、粟米250克、山楂粉15克、麦芽粉15克、谷芽粉20克),制法为:先将半边莲、金钱草煎汤取汁,再入粟米、绿豆文火煮成稀粥,最后撒入山楂粉、麦芽粉、谷芽粉,即可食用。
7.单方验方。有报告用中草药外敷方治愈慢性胆囊炎,方用芒硝30克、生大黄60克,均研成细粉,大蒜头1个、米醋适量。用时先取大黄、芒硝粉各30克,与蒜共捣成糊状,布包外敷于胆囊区,10分钟后取下(放置备用);继将大黄末调醋外敷于胆囊区,时间尽量长些,以上1剂量于1日内可反复敷数次,具有一定疗效。
8.手术治疗。对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病变显著者,或伴有较大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或怀疑有胆囊恶变的患者,可选用择期手术行胆囊切除术治疗。

相关参考

《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指胰实质的慢性炎症,胰腺腺体有广泛纤维化、腺泡萎缩,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内分泌功能不足,常伴有胰腺钙化、假囊肿形成。老年人慢性胰腺炎发病率较青年人高,既往可有急性胰腺炎病史,也可以一发病即

《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据全国部分普查资料

慢性咽炎怎么用?《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的咽部疾病,临床以咽部异物感不适、灼热、干燥、疼痛为特征,中医称为“虚火喉痹”。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程较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治疗宜耐心持久,方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若老年人出现咽部

《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综合征,系由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肾功能减退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因毒素贮留引起的系列中毒症状,预后较差。在肾功能减退的同时,机体产生了适应性,但这种适应

慢性胃炎怎么用?《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的炎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的特异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年龄

《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不是独立性疾病,只是任何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在进入终末期肾衰前的进展阶段,此时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渐趋一致,肾脏缩小,肾功能减退,肾损害呈不可逆性。所有终末期肾衰病例中,

《老年百病防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组织疾患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哀竭的心脏病。根据国内近年的统计,肺心病平均患病率为0.46%,患病年龄多在40

《老年百病防治》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疾病,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破坏管壁,以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脓痰和反复咯血。男性较女性多见。多起病于儿童及青年,老年支

腰部劳损怎么用?《老年百病防治》 腰部劳损

腰部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是老年人腰腿痛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对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且慢性迁延难愈,故积极防治腰部劳损显得尤为重要。[b][发病原因][/b]腰部劳损是在

腹泻怎么用?《老年百病防治》 腹泻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排水样便甚至含有脓血,24小时排便量常超过300毫升。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病程超过2个月者称慢性腹泻。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男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