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Posted 《医学纲目》

篇首语:做一个俗人,要知世俗而不俗世,知世故而不世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纲目》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纲目》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仲〕云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活人》云∶先与桂枝汤治寒,次与小柴胡汤治热也。)

〔罗〕病有远近有缓急征南帅不邻吉歹年七旬,丙辰冬南征至楚丘,诸路迎送,多献酒醴,因而过饮太多,遂腹痛肠鸣自利,日夜约有五十余行,咽嗌肿疼,耳前后赤肿,舌本强,涎唾稠粘,欲吐不吐,以手泄之方出,言语艰难,反侧闷乱,夜不得卧。予诊得脉浮数极,按之沉细而弦。即谓中丞粘公曰∶仲景言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急当救里;清便自调,急当救表。救里四逆汤,救表桂枝汤。今胃气不守,下利清谷,腹中疼痛,虽宜急治之,比之咽嗌痛犹可少待。公曰∶何谓也?答曰∶《内经》云,疮发咽嗌,名曰猛疽。此疾治迟则咽塞,咽塞则气不通,气不通则半日死,故宜急治。于是遂砭刺肿上紫黑血出,顷时肿势大消,遂用桔梗、甘草、连翘、黍粘、酒制黄芩、升麻、防风等分, 咀,每服约五钱,水煮清令热 ,冷吐去之,咽之恐伤脾胃,自利转甚,再服涎清肿散,声出,后以神应丸辛热之剂以散中寒,解化宿食,而燥脾湿。丸者取其不即化,则不犯上焦,至病所而后化,乃治主以缓也。不数服,利止痛定,后胸中闭塞,作阵而痛,思《灵枢》云∶上焦如雾,宣五谷味,蒸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为气也。今相公年高气弱,自利日久,致脾胃中生发之气不能滋养于心肺,故使闭塞而痛。经云∶上气不足,推之扬之。脾不足者,以甘补之。再与发散甘辛之味,温养脾胃,加以升麻、人参,上升以顺正气,不数服而胸中快利,痛止。《内经》云∶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随其攸利,万举万全。又曰∶病有远近,治有缓急,无越其制。又曰∶急则治其标,缓即治其本。此之谓也。

〔仲〕云∶病患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活人》云∶先与白虎加人参汤治热,次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以解其外。)

相关参考

《证治准绳·类方》 外热内寒,外寒内热

桂枝汤(见伤湿。)小柴胡汤(见往来寒热。)白虎汤(见发热。)[b]桂枝麻黄各半汤[/b]桂枝(去粗皮,一两六钱六分羡)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

《医碥》 夏月伏阴辨

丹溪谓夏月炎暑盛行,人身内外皆热,其说甚的。乃张景岳谓,夏月伏阴,人身外热内寒,冬至伏阳,人身外寒内热。以夏至阴生,地上热而井水寒,冬至阳生,地上寒而井水温为证。其说似是而非。乃知有天时,而不知有地理

圣散子怎么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圣散子

治伤寒、时行疫疠、风温、湿温,一切不问阴阳两感,表里未辨,或外热内寒外寒,头项腰脊拘急疼痛,发热恶寒,肢节疼重,呕逆喘咳,鼻塞声重;及食饮生胃脘,胸膈满闷,腹胁胀痛,心下结痞,手足逆冷,肠鸣泄泻,水谷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论瘴疟证候

论寒热瘴疟证凡瘴疟病,虽是时行之疾,然老少虚实,受病有浅深,大率不同。有发热不寒,浑身似火,头痛烦渴谵语者;有发寒不热,嘿嘿昏倦,四肢厥冷,脐腹疼痛;有外寒内热;有外热内寒;有寒热相半;有哑不能言者;

外寒内热怎么用?《中医词典》t~w 外寒内热

病证名。见《伤寒论》。①外假寒而内真热。参见真热假寒条。②表寒未解,里热已盛。参见表寒里热条。

石膏怎么用?《本草纲目》 石膏

「释名」亦名细理石、寒水石。「主治」1、伤寒发狂。用石膏二钱、黄连一钱,共研细。甘草煎汤,冷的送下。此方名“鹊石散”。2、小儿丹毒。用石膏粉一两调水涂搽。3、骨蒸劳(外寒内热,附骨而蒸,身体消瘦,饮食

《伤寒悬解》 阳明外证一 阳明三

[b]【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b]里热外发,则身热。热气熏蒸,则汗自出。汗出表解,但热无寒,故不恶寒,反恶热。此后全是内热为害,与外寒无关也。

外热内寒怎么用?《中医词典》t~w 外热内寒

病证名。见《伤寒论》。①外假热而内真寒。参见真寒假热条。②表热与里寒同时并见。详表热里寒条。

外热内寒怎么用?《中医词典》t~w 外热内寒

病证名。见《伤寒论》。①外假热而内真寒。参见真寒假热条。②表热与里寒同时并见。详表热里寒条。

呵欠怎么用?《医学纲目》 呵欠

呵欠,面赤者风热也,面青者惊风也,面黄者脾虚惊也,多睡者内热也,气热者伤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