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词典》 足少阴肾经
Posted 《中医名词词典》
篇首语: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名词词典》 足少阴肾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名词词典》 足少阴肾经
十二经脉之一。它的循行路线是:在体内,属肾,络膀胱,并与脊髓、肝、膈膜,喉部、舌根、肺、心、胸腔等相连。在体表,由足小趾,经足心、内踝、下肢内侧后面、腹部,止于胸部。本经有病时,主要有口中热、舌干、咽喉病、饥饿而不欲食、赢瘦、咳血、哮喘、心悸、胸痛、烦躁、黄疸、腹泻、面色暗黑、视物不清、精神痿靡、好睡痿厥等症状和病症,以及在本经循行部位的局部症状。相关参考
伤寒六经病理术语。心肾属少阴。因肾阴受伤,以玫心火偏盛,出现夜热、心烦不得卧、舌红绛,脉细数,或邪热内郁少阴经络而见咽痛的,称为少阴热证。热性病传至少阴经,大都是寒化。少阴热化,是属阴虚内热,与少阴寒
六经病之一。主要症状有精神不振,嗜睡(似睡非睡).脉微细。是因心肾两伤,阴阳气血俱虚所致。临床上以阳虚为多见,故有恶寒肢厥,下利等症的出现,属阳虚里寒证。若肾阴受伤较甚,则可见心烦失眠的虚热证。
是人体经脉的一类,是体内气血运行的主要通路,其中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牌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
十二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寒厥。刺法是针刺两侧足内踝后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灵枢.官针篇》)。
又名“下横骨”、“盖骨”。即解剖学上的耻骨。指舌骨,位于舌根部的小骨。穴位名,位于耻骨前联合上缘的正中点向左右旁开五分处,属足少阴肾经。
又名“下横骨”、“盖骨”。即解剖学上的耻骨。指舌骨,位于舌根部的小骨。穴位名,位于耻骨前联合上缘的正中点向左右旁开五分处,属足少阴肾经。
指感受外寒发病后两种不同的病理更化。一是患者正气比较充实,感寒后能立即抵抗外寒的入侵,出现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脉浮等太阳表证,故称实则太阳;一是正气虚弱,感寒后寒邪内陷少阴,出现恶寒,身不
十二经脉之一。它的循行路线是:在体内,属心、络小肠,并与咽部及眼相连。在体表,由腋下部,沿上肢屈侧后面向下,止于小指端。本经有病时,主要有心痛、口渴、咽干、目黄,胁痛等症状和病症,以及在本经循行部位的
冲脉的别称(《灵枢.海论》)。因为冲脉的循行和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联系最密切。肾是人体先天的根本,胃是人体后天的根本,因此在冲脉里兼有人体先、后天的元气,所以被称为“十二经之海”。
十二经脉中的三条经脉。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经过下肢内侧、腹部抵止于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