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疟节度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刺疟节度

Posted 《黄帝内经太素》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刺疟节度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刺疟节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刺疟节度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刺疟节度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过之则失时”,见《素问》卷十第三十六《刺疟篇》,自“疟不渴”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见《素问·刺疟篇》,惟文义略有不同,又见本书二十五卷《十二疟篇》。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七第五。

[b]疟病脉满大急,刺背输,用中针,傍五胠输各一,适肥瘦,出其血。[/b]
满,盛也。脉大,多气少血也。急,多寒也。疟病寸口脉盛,气多血少而寒,可取背输有疗疟者,用中针刺输傍五取,及胠输两胁下胠中之输有疗疟者,左右各一取之。取之适于肥瘦,出血多少。傍,左右箱也。
平按:《素问》、《甲乙》“疟”下无“病”字;“输”作“俞”。“五”《素问》作“伍”。

[b]疟脉小而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b]
脉小者,血气皆少。疟病诊得寸口之脉血气皆少而实而多寒,可灸足少阴疗疟之输,并指有疗疟之井也。
平按:《素问》、《甲乙》无“而”字。

[b]疟脉满大急,刺背输,用第五针,胠输各一,适行至于血也。[/b]
第五□针,以取大脓,今用刺疟背输,可适行至血出而已也。
平按:“用第五针,胠输各一”《素问》作“用五胠俞背俞各一”。《甲乙经》无此条,《素问》新校正云:“经文与次前经文重复,王氏随而注之,别无义例,不若士安之精审,不复出也。”

[b]疟脉缓大虚,便用药所宜,不宜用针。[/b]
脉缓者,多热。疟病诊寸口脉得多热多气少血虚者,可用药。用药者,取所宜之药以补也。
平按:“便用药所宜”《素问》作“便宜用药”。

[b]凡治疟者,先发如食顷,乃前可以治,过之则失时。[/b]
此疗疟时节也。
平按:《素问》、《甲乙》无“前”字。

[b]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b]
疟不渴取足阳明,渴取手阳明,皆取所主输。
平按:“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素问》作“刺足太阳”,本书《十二疟篇》同。新校正云:“按《九卷》云:足阳明。《太素》同。”检今本《灵枢》亦云“取足阳明”,是不渴间日而作之疟,可取足太阳、阳明二处。故《十二疟》杨注谓“治寒疟”,本篇谓“取所主输”也。

相关参考

刺疟论怎么用?《针灸大成》 刺疟论

黄帝问曰:『刺疟奈何?』歧伯对曰:『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①。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筩,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

《黄帝内经·素问》 刺疟篇第三十六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

疟怎么用?《古今医案按》 疟

张戴人曰.尝观刺疟论.心欲试之.会陈下有病疟二年不愈者.屡服温热之剂.渐至衰羸.命予治之.予见其羸.亦不敢便投寒凉药.乃取内经刺疟论详之.曰.诸疟不已.刺十指间出血.正当发时.予刺其十指出血.血止而寒

《诸病源候论》 寒食散发候

夫散脉,或洪实;或断绝不足,欲似死脉;或细数;或弦快坐所犯非一故也。脉无常投,医不能识。热多则弦快,有癖则洪实,急痛则断绝。凡寒食药率如是。无苦,非死候也。勤从节度,不从节度则死矣。欲服散,宜诊脉候;

《诸病源候论》 胸胁满痛候

看养小儿,有失节度,而为寒冷所伤,寒气入腹内,乘虚停积,后因乳哺冷热不调,触冒宿寒,与气相击不散,在于胸胁之间,故令满痛也。

严龟怎么用?《中医词典》x~y 严龟

唐代官吏。梓州盐亭(今属四川)人。其父严譔为镇南军节度使,龟尝任汴歧宣慰汴寨,并着有《严龟食法》十卷。

麻黄汤怎么用?《备急千金要方》 麻黄汤

麻黄(四两)甘草(一两)桂心(五寸)五味子(半斤)半夏生姜(各二两)上六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百日儿服一合,大小节度服之,便愈。

悒悒怎么用?《中医词典》x~y 悒悒

忧闷不畅的样子。《素问·刺疟篇》:“足厥阴之疟……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王冰注:“悒悒,不畅之貌。”

食顷怎么用?《中医词典》r~s 食顷

吃一顿饭的时间。《素问·刺疟》:“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

喻义怎么用?《中医词典》x~y 喻义

唐代外科医家。生活于公元六世纪下半叶。曾任西川(今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带)节度使要籍。善治痈疽疮肿,其经验撰成《疗痈疽要诀》、《疮肿论》各一卷,均已佚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