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论今时皆合病并病(二十五)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论今时皆合病并病(二十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论今时皆合病并病(二十五)

余究心伤寒已久,初见合病并病之说,殊有不明,而今始悉之。夫所谓合病者,乃二阳、三阳同病,病之相合者也。并病者,如太阳先病不解,又并入阳明、少阳之类也。观仲景曰∶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按此云转属阳明,则自太阳而来可知也,云太阳病证不罢,则二经皆病可知也。凡并病者,由浅而深,由此而彼,势使之必然也。此合病并病之义,而不知者皆以此为罕见之证,又岂知今时之病,则皆合病并病耳。何以见之?盖自余临证以来,凡诊伤寒,初未见有单经挨次相传者,亦未见有表证悉罢,止存里证者,若欲根据经如式求证,则未见有如式之病,而方治可相符者,所以令人致疑,愈难下手,是不知合病并病之义耳。今列其大略如下∶一、合病者,乃两经三经同病也。如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者,此太阳之证,而更兼不眠,即太阳阳明合病也;若兼呕恶,即太阳少阳合病也。若发热不眠,呕恶者,即阳明少阳合病也。若三者俱全,便是三阳合病。三阳合病者,其病必甚。
三阳与三阴本无合病,盖三阳为表,三阴为里,若表里同病,即两感也。故凡有阴阳俱病者,必以渐相传而至,皆并病耳,此亦势所必至,非合病、两感之谓。
并病与合病不同,合病者,彼此齐病也;并病者,一经先病,然后渐及他经而皆病也。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而后见目痛、鼻干不眠等证者,此太阳并于阳明也∶或后见耳聋胁痛,呕而口苦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少阳也;或后见腹满嗌干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太阴也;或后见舌干口燥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少阴也;或后见烦满囊缩等证者,此太阳并于厥阴也。若阳明并于三阴者,必鼻干不眠,而兼三阴之证。少阳并于三阴者,必耳聋呕苦,而兼三阴之证。阴证虽见于里,而阳证仍留于表,故谓之并。凡患伤寒,而始终热有不退者,皆表邪之未解耳,但得正汗一透,则表里皆愈,岂非阴阳相并之病乎。今之伤寒率多并病,若明此理,则自有头绪矣。治此之法,凡并病在三阳者,自当解三阳之表,如邪在太阳者,当知为阳中之表,治宜轻清;邪在阳明者,当知为阳中之里,治宜浓重;邪在少阳者,当知为阳中之枢,治宜和解。此虽解表之大法,然余仍有心法,详载《新方八略》中。故或宜温散,或宜凉散,或宜平散,或宜补中而散,是又于阴阳交错之理,有不可不参合而酌用者,皆治表之法也。至于病入三阴,本为在里,如太阴为阴中之阳,治宜微温;少阴为阴中之枢,治宜半温;厥阴为阴中之阴,治宜大温,此阴证之治略也。然病虽在阴,而有兼三阳之并病者,或其邪热已甚,则自宜清火;或其表尚未解,则仍当散邪,盖邪自外入,则外为病本,拔去其本,则里病自无不愈者,此所以解表即能和中也。若表邪不甚,而里证为急,又当先救其里,盖表里之气,本自相关,惟表不解,所以里病日增,惟里不和,所以表邪不散,此所以治里亦能解表也。但宜表宜里,或此或彼之间,则自有缓急先后一定不易之道,而非可以疑似出入者,要在乎知病之薮,而独见其必胜之机耳,此又阴阳并病之治略也。惟是病既在阴,必关于脏,脏气为人之根本,而死生系之。故凡诊阴证者,必当细察其虚实,而补泻寒热,弗至倒施,则今时之治要,莫切乎此矣。

相关参考

合病并病怎么用?《医述》 合病并病

余究心伤寒,初见合病、并病之说,殊有不明,而今始悉之。夫所谓合病者,乃二阳三阳同病,病之相合者也。并病者,如太阳先病不解,又并入阳明、少阳之类也。观仲景曰∶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

《医宗金鉴》 三阳合病并病

15。合病两三经同病,并病传归并一经。二阳合病满喘发,自痢葛根呕半同。太少痢芩呕加半,明少弦负顺长生,滑数宿食大承气,三阳合病腹膨膨,口燥身重而谵语,欲眠合目汗蒸蒸,遗尿面垢参白虎,浮大汗下禁当应。二

《医宗金鉴》 合病并病篇正误

三阳合病,脉浮大「弦」〔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按】浮大上之「上」字,当是「弦」字,始合论中三阳合病之脉,若是「上」字,则经论中从无两寸脉主三阳病之理,当改之。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

《医学纲目》 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下利,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医宗金鉴》 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

伤寒有六经之证,有六经之脉,证脉井然不杂,则可直指为某经之病。若两经、三经,阴阳混淆,不可以一经名者;或一经未罢又传一经,二经、三经同病,不归并一经者,则名曰合病。或二经、三经同病,其后归并一经自病者

并病怎么用?《中医词典》a~b 并病

伤寒一经证候未解,又出现另一经证候。出《伤寒论》。《伤寒论大全·伤寒合病并病》:“并病者,一经先病未尽,又过一经之传者,为并病。”《景岳全书·伤寒典》:“并病者,一经先病,然后渐及他经而皆病也。如太阳

《景岳全书》 卷之二十五心集·杂证谟

《景岳全书》 肿疡(二十五)

立斋曰∶肿高痛脉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肿硬痛深脉沉者,邪在里也,宜下之。外无肿,内则便利调和,邪在经络也,当调营卫。肿烦躁,或咽干作渴者,宜降火。肿发热,或拘急,或头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大痛或不

《景岳全书》 小儿上论列方(二十五)

四君子汤(补一)五君子煎(新热六)五味异功散(补四)六君子汤(补五)团参散(小十)六味异功煎(新热七)四物汤(补八)五物煎(新因三)金水六君煎(新和一)五福饮(新补六)理中汤(热一)人参理中汤(热一)

《景岳全书》 小儿补肾论(二十五)

观王节齐曰∶小儿无补肾法。盖小儿禀父精而生,男至十六而肾始充满,既满之后,妄用亏损,则可用药补之。若受胎之时,禀之不足则无可补,禀之原足,又何待于补耶?呜呼,此言之谬,谬亦甚矣!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