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气怎么用?《医学纲目》 动气
Posted 《医学纲目》
篇首语: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动气怎么用?《医学纲目》 动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动气怎么用?《医学纲目》 动气
□〔成〕动气者,为筑筑然动跳于腹者是也。动气在右,不可发汗,发汗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即吐水。(《活人》云∶先服五苓散三服,次服竹叶汤。)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 。(《活人》云∶先服防风、白术、牡蛎,汗止,次服建中汤,方见自汗。)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活人》云∶宜服李根汤,方见气上冲。)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晕,恶寒,食则反吐,谷不能进。(《活人》云∶先服大橘皮汤,吐止后,服小建中汤。)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内拘急,食不下,动气更剧,虽身有热,卧则欲蜷。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热烦,身上浮冷,热汗自泄,欲得水自灌。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胀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也。
相关参考
动气一证,即筑筑然动于脐傍,及左乳之下曰虚里者也。考之《难经》,则以脐之上、下、左、右分心、肾、肝、肺四脏而各列其证,在《伤寒论》所载亦详。成无己曰∶动气者,脏气不治,正气内虚也。虽诸说如此,然皆未尽
「释名」房苑、梨盖、利茹。「气味」(根)辛、寒、无毒。「主治」1、肿病。用记葵研为末,每服少许,温酒送下。2、癫狂邪疾。治方同上。3、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有动气)。用防葵一两,木香、黄芩、柴胡各
脐下动气,乃肾气泛上,不能纳气归原,肾之脾胃虚也。六味丸去泽泻,加五味、炮姜、人参、河车。盖去泽泻,恐其泄肾气也;加参,姜以守中也,河车、五味以助肾也。动气,肝气也;水不生木,木枯肝亢而动也。宜桂枝汤
奔豚动气有奇方.左右高低细揣量.去术理中兼用桂.不堪汗下应须详.奔豚者.肾积也.动气者.谓脏气不调.肌肤间筑筑跳动.遂藏所主.见于脐之左右上下.独不言当脐者.脾为中州.以行四脏之津液.左右上下皆不可汗
①脉学名词。指脉搏跳动时的动态和气势,可反映脏腑状况。《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动气,知其脏也。”②生理学名词。指脐周的搏动。出《难经·十六难》。《伤寒指掌》卷三:“动气者,筑筑然动于脐旁上下左右,
又称原气,是两肾间所产生的一种热能和动力,实际上就是命门之火的作用。人体脏腑和经脉的活动以及三焦的气化等,均有赖于肾间动气的作用,所以说它是生气之原,也可以说是生命的根源。
观此症,陡有气自脐上冲至胸腔,集于左乳下跳动不休。夫有气陡起于脐上冲者,此奇经八脉中冲脉发出之气也。冲脉之原,上隶于胃,而胃之大络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为动脉。然无病者其动也微,故不觉其动也。乃因此
生理学术语。又称生气之原。指两肾之间所藏的真气,是命门之火的体现。《难经·八难》:“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
汗出筋惕肉,若眩悸,振振欲擗地者,及服大青龙汤后厥逆者,俱宜真武汤。(方见战掉及发热。)若动气在左,头汗不止者,《活人》用防风白术牡蛎,次服建中汤。(论见重寒。)汗下吐温针后,若肤动,胸烦,面色青黄者
汗出筋惕肉,若眩悸,振振欲擗地者,及服大青龙汤后厥逆者,俱宜真武汤。(方见战掉及发热。)若动气在左,头汗不止者,《活人》用防风白术牡蛎,次服建中汤。(论见重寒。)汗下吐温针后,若肤动,胸烦,面色青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