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寒热法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灸寒热法
Posted 《黄帝内经太素》
篇首语: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灸寒热法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灸寒热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灸寒热法怎么用?《黄帝内经太素》 灸寒热法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六第六十《骨空论篇》,又见《甲乙》卷八第一上篇。[b]灸寒热之法,先取项大椎,以年为壮数,[/b]
大椎穴,三阳督脉之会,故灸寒热气取。《明堂》大椎有疗伤寒病,不疗寒热。
平按:“先取”《素问》作“先灸”。
[b]次灸厥骨,以年为壮数,视背输陷者灸之,[/b]
此脉中血寒而少,故取背输陷也。厥骨,脊骶骨也。有本“厥”与“骨”通为一字,巨月反。
平按:“厥骨”《素问》、《甲乙》作“撅骨”。注“此脉”,袁刻误作“此血”。
[b]与臂肩上陷者灸之,[/b]
臂肩亦取脉陷,疗寒热之输,肩贞等穴也。
平按:《素问》、《甲乙》“与”作“举”。
[b]两季胁之间灸之,[/b]
季胁本侠脊京门穴也。
[b]外踝之上,绝骨之端灸之,[/b]
阳辅等穴。
[b]足小指、次指间灸之,[/b]
临泣等穴也。
平按:“小指”,袁刻作“少指”。
[b]腨下陷脉灸之,[/b]
承山等穴。
平按:“腨下”《甲乙》作“腨上”。
[b]外踝之后灸之,[/b]
昆仑等穴也。
[b]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b][平按:《甲乙》“坚痛”作“坚动”。][b]膺中陷骨间灸之,□骭骨下灸之,[/b][平按:“□骭骨”《素问》、《甲乙》作“掌束骨”。][b]脐下关元三寸灸之,毛际动脉灸之,膝下三寸分间灸之,[/b][平按:“膝下”《甲乙》作“脐下”;“三寸”作“二寸”。][b]足阳明灸之,跗上动脉灸之,[/b][平按:“足阳明”下,《素问》无“灸之”二字,新校正云:“按《甲乙经》、全元起本足阳明下有灸之二字,并跗上动脉是二穴。”据此,则全本与本书相同,但今本《甲乙》仍无“灸之”二字。][b]颠上动脉灸之。[/b][平按:《素问》、《甲乙》“动脉”作“一”字。][b]犬所齧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痛壮数灸也,凡当灸二十七处。[/b]
骭,音干。□骭,穴也,冲阳等穴也。题云灸寒热法,此总数之二十七处中,有依其输穴,亦取气指而灸之,不可为定,可量取也。
平按:“齧”《素问》作“啮”,《甲乙》同,无“三壮”二字。“痛壮数灸也”《素问》作“病法灸之”,《甲乙》作“病法三炷灸之”。“二十七处”《素问》、《甲乙》均作“二十九处”。
[b]伤食,灸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之输血,药之也。[/b]
伤食为病,灸之不得愈者,可刺之。刺法,可刺大经所过之络出血,及饮药调之阳络脉也。
平按:《素问》“灸”下有“之”字;“之输”作“其俞”;“血药”作“而药”。
相关参考
[b]陶道[/b]一穴,在项大椎节下间,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壮。主头目眩重,疟寒热洒淅矣。[b]肺俞[/b]二穴,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壮。主肺寒热,肺痿,上喘咳嗽,唾血,胸胁气满不得卧,
[i](《素问·骨空论》)[/i]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i](此下灸寒热之法,多以虚劳为言,然当因病随经而取之也。大椎,督脉穴,灸如患者之年数。)[/i]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i](
灸寒热之法,先灸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撅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之,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趾次趾间灸之,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缺盆骨上切之,坚动如筋者灸之,膺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十第七十《寒热篇》,又见《甲乙经》卷八第一上篇。[b]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疬在于颈掖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堤留于脉而不去也。[/b]风成为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二第四十五《厥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三,又见《巢氏病源》卷十二《冷热病诸候·寒热厥候篇》,惟编次前后略异。[b]黄帝问于岐伯曰:厥之寒热者何也?[/b]夫厥者
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撅骨,(足穷骨也。)以年为壮数。视背脸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穴也)两季胁之间,灸之(章门穴也)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阳辅穴也)足小趾次趾间,灸之。(侠溪穴也)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一《寒热病篇》。又自篇首至“骨厥亦然”,见《甲乙经》卷八第一上篇。又自“骨痹”至“补之”,见《甲乙经》卷十第一下篇。又自“身有所伤”至“关元也”,见《甲乙经》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故得之厥气”,见《素问》卷十第三十七《气厥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六第十。自“三阳急为瘕”至末,见《素问》卷十三第四十八《大奇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四第一下篇。[b]肾移寒于脾,
九漏,灸肩井二百壮。漏,灸鸠尾骨下宛宛中七十壮。诸漏,灸周遭四畔,瘥。诸恶漏中冷息肉,灸足内踝上各三壮,二年六壮。寒热胸满颈痛,四肢不举,腋下肿,上气,胸中有音,喉中鸣,天池主之。寒热颈颌肿,后溪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