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阳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伤阳
Posted 《中医名词词典》
篇首语: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伤阳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伤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伤阳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伤阳
是阳气受伤的意思。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如寒邪“直中三阴”,或温热病过用寒凉药物,或因发汗,泻下过多,或热病的末期,或水湿的停留,都会损伤阳气,出现“阳虚”证候。此外,情志刺激过度,也会耗伤阳气,如暴喜过度、心神浮越,阳气易于耗散,出现心悸,怔忡,精神恍惚、失眠等症。相关参考
与阳虚阴盛病状大抵相同,但病机有别。一是因阳虚而致寒盛,一是因阴寒内盛而致阳气衰弱,两者常互为因果。临床上阴盛阳衰多因水湿伤阳或过服寒凉药物所引起。
急惊者,阳症也。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易于生热,热盛则生风、生痰、生惊。且食饮难节,喜怒不常,《经》曰∶暴喜伤阳,暴怒伤阴。书曰∶伤阴则泻,伤阳则惊。小儿暴喜伤乳。夫乳甘缓恋膈,又兼外感寒邪,则痰
病证名。系类中风病证之一。喜则气缓。因暴喜伤阳,心神涣散,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病证名。脚气危证之一。脚气病见心悸、气喘、呕吐诸症,甚则神志恍惚,言语错乱者。见《外台秘要》卷十八。又称脚气攻心。湿脚气攻心者,由湿毒上攻而伤阳,急宜温阳散寒,逐湿泄毒,用吴茱萸汤合《千金》半夏汤加减
证名。体表筋肉不自主地惕然瘛动。出《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每因过汗伤阳,津血耗损、筋肉失养所致。成无己认为此证“必待发汗过多亡阳,则有之矣。……发汗过多,津液枯少,阳气太虚,筋肉失养,故惕惕然而跳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热盛损伤络脉。经脉在里属阴,络脉在外属阳,热为阳邪,易伤阳络,引起络脉血溢、出血等症。《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金匮心典》:“经脉阴而伤于寒,络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知自节,或家长喂养不当,易被饮食所伤,产生脾胃病证。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往往小儿幼稚不能自调饮食,挑食偏食,造成偏嗜作疾,饮食营养不均衡,或过寒伤阳、过热伤阴、过辛伤肺、甘腻伤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和「虚劳」范畴。由于肾病日久,正气渐虚,水肿迁延不退;或因劳倦、感冒、饮食等原因诱至水肿反复发作,脾肾调节水液功能失常,而致寒湿伤阳,脾肾受损。须酌情用温阳化湿利水之法或温补脾肾
关格属于本虚标实之症,虚实错杂。此“实”即浊邪,浊是阴邪,最易伤阳。浊不去,阳不复。但何以祛之?泻浊是一法也。此时应标本同治,补中寓泻,在附桂八味基础上加生大黄、六月雪、黑大豆等品。大黄乃降浊要药,其
石膏,味辛、甘,气大寒,体重而沉降也。阴中之阳,无毒。生用为佳,火不灵。入肺、胃、三焦。能出汗解肌,上理头痛,缓脾止渴。风邪伤阳,寒邪伤阴,皆能解肌表而愈。胃热多食,胃热不食,唯泻胃火而痊。祛痰火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