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词典》 火毒(热毒)
Posted 《中医名词词典》
篇首语: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名词词典》 火毒(热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名词词典》 火毒(热毒)
指火热病邪郁结成毒。在各科病症中,尤以外科的一些疮疡肿毒(包括化脓性炎症)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火毒有关。如疔疮,丹毒,热疖等。指烫火伤感染。相关参考
这里所说的毒,是火热极盛所致,称为“热毒”或“火毒”。使用能清热邪、解热毒的药物,治疗热性病的里热盛及痈疮、疖肿疔毒、斑疹等,即是清热解毒法。常用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紫花地丁、蒲公英、半枝莲等
温病热入血分,出现高热,神志昏乱,皮肤斑疹,或吐血,衄血,便血,舌色深绛,脉细数等。外科皮肤疮疡,出现红肿疼痛,舌质红绛,或伴有高热,神志昏乱等。
多发于冬春二季,系由疫毒之邪自口鼻吸入,与肺胃蕴热相合,以致热毒上攻咽喉而迅速出现咽痛,红肿腐烂,热毒外出于肌表则全身皮肤呈现痧疹;此外还有发热,恶寒,头痛等全身症状。本病又名“疫喉痧”,即猩红热。
指生于外耳的疔疮,多属肾经火毒引起,疔疮色黑根深,又名“暗疔”。发作时痛如锥刺、寒热头痛并作。
指由内透发的热毒。热毒蕴伏体内,当抵抗力不足,或遇到诱发因素,而发痈疮,或见高热头痛,口干咽痛,骨节烦疼,皮肤发斑,或吐血衄血,神志不清,舌绛,苔焦甚或起芒刺,脉浮大而数或六脉沈细而数等,都是内毒所致
指风热毒邪侵犯黑睛而使其表面生翳,如花瓣形状,中间凹陷。本病多由热毒内侵,肝肺火炽,互相搏结而起。
疔疮疾患之一。以疔生在口角影响口的张开,故名。是由于心脾二经火毒郁发而成。参见“疔疮”条。
疔疮疾患之一。以疔生在口角影响口的张开,故名。是由于心脾二经火毒郁发而成。参见“疔疮”条。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指阳热的病症误用艾灸或火熏迫汗的方法,火邪与阳热两种阳邪互相熏蒸燔灼,会导致火毒内攻,伤
疔疮疾患之一。多生于手足,臂臑等部,因容易腐烂,病势急骤,故名。发病前常有局部创伤与泥土等污物接触感染,加以湿热火毒内蕴,毒聚肌肤而成。初起患部胀痛,周围肤色暗红,迅速蔓延成片,并可起大水庖,流出腐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