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七)秋暑(附:秋凉)
Posted 《时病论歌括新编》
篇首语: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七)秋暑(附:秋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七)秋暑(附:秋凉)
秋令较盛夏更热,人感其热而病者,称为秋暑。俗称秋老虎是也。斯时湿土主气,暑湿交蒸,若症见壮热烦渴,蒸蒸自汗,脉洪濡或数,即为秋暑也。治法与阳暑相同,以清凉涤暑法治之。倘伙令凉气袭人,人感其气,即患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脉洪弦或紧,是为秋凉之症。治法与阴暑相同,宜辛温解表法;若在秋分之后,燥金主气,遇有秋凉之见症者,是为燥之胜气,宜用苦温平燥法;如遇秋暑之见症者,是为燥之复气,治宜甘寒生津法。三者宜细别之。『歌括』
秋暑秋热甚于暑,秋暑俗称秋老虎。
暑湿交蒸热烦渴,蒸蒸自汗数洪濡。
秋暑治法同阳暑,应以清凉涤暑治。
交秋凉袭人感气,头痛恶寒热汗无。
浮弦或紧秋凉症,辛温解表如阴暑。
秋分之后燥胜气,苦温平燥法可施。
秋暑见症为复气,甘寒生津法可予。
相关参考
『方歌』清凉涤暑治暑温,暑热暑泻秋暑能。扁豆青蒿通甘草,苓翘瓜翠滑石成。『药物』滑石、甘草、青蒿、扁豆、连翘、茯苓、通草,加西瓜翠衣。『方解』主治暑温、暑热、暑泻、秋暑。滑石、甘草即河间之天水散,以涤
暑疟:多因长夏纳凉,感受阴暑,暑汗不出,邪伏于内,直至秋凉,冒凉气而发。先贤云:"暑气内伏者,阳气也;秋凉外束者,阴邪也;新邪与卫气并居,则内合伏暑,故阴阳相搏而疟作矣"。其症恶寒壮热,口渴引饮,脉弦
『方歌』辛温解表治春温,风寒寒疫及暑阴,秋凉等症防桔梗,陈皮淡豉葱杏仁。『药物』防风、桔梗、杏仁、陈皮、淡豉、葱白。『解方』此法治春温初起,风寒寒疫及阴暑秋凉等症。以防风、桔梗去其在表之寒邪;杏仁、陈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七)调中畅气法 同卷三[三---(十三)]
《时病论歌括新编》 (十七)调中畅气法 同卷三[三---(十三)]
『方歌』二活同祛表里湿,寒热身疼腰痛适。独辛搜里羌防表,苍术甘草生姜施。『药物』羌活、防风、独活、细辛、苍术、甘草、生姜。『方解』治表里受湿,寒热身痛腰痛等症,为两感表里湿症之要方。羌活、防风,散太阳
热痢,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脾失健运,胃不消导,热夹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之症。其症:脉滑数有力,里急后重,烦渴引饮,喜冷畏热,小便热赤,痢下赤色如鱼脑,稠粘而秽者是也。治宜清痢
食泻者即胃泻也。由于脾为湿困不能健运,阳明胃腑失其消化,以致食积太仓而成便泻。其脉,气口紧盛或右关沉滑。其症;吞酸嗳臭,恶闻食气,腹满甚而不泻,得泻则腹疼缓解,当用楂曲平胃法治之。又有渴能饮水,水下腹
治湿之道非止一端,如湿在皮肤者,宜用麻、桂二术之属以表其汗,亦有羌防白芷之风药以胜之者,譬如清风荐爽(1),湿气自消也。水湿积于肠胃,肚腹肿胀者,宜用遂戟芫牵之属以攻其下,譬如水满沟渠,非导之不去也。
『方歌』宣阳透伏牝疟缠,寒甚热微或独寒。干姜附片蜀漆果,白蔻苍术厚朴参。『药物』干姜、附片、厚朴、苍术、草果、蜀漆,加白豆蔻,研末冲服。『方解』此为治疗牝疟寒甚热微,或独寒无热之有效方。方中用干姜宣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