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 9.既济汤

Posted 《医学衷中参西录》

篇首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衷中参西录》 9.既济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衷中参西录》 9.既济汤

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摇摇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一切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
大熟地(一两) 萸肉(去净核,一两) 生山药(六钱) 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 茯苓(三钱) 生杭芍(三钱) 乌附子(一钱)
或问∶既济汤原为救脱之药,方中何以不用人参?答曰∶人参之性补而兼升,以治上脱,转有气高不返之虞。喻嘉言《寓意草》中论之甚详。惟与赭石同用,始能纳气归根。而证兼下脱者,赭石又不宜用,为不用赭石,所以不敢用人参.且阳之上脱也,皆因真阴虚损,不能潜藏元阳,阳气始无所系恋而上奔。故方中重用熟地、山药以峻补真阴,俾阴足自能潜阳。而佐以附子之辛热,原与元阳为同气,协同芍药之苦降(《神农本草经》味苦),自能引浮越之元阳下归其宅。更有萸肉、龙骨、牡蛎以收敛之,俾其阴阳固结,不但元阳不复上脱,而真阴亦永不下脱矣。
一人,年二十余,禀资素羸弱,又耽烟色,于秋初患疟,两旬始愈。一日大便滑泻数次,头面汗出如洗,精神颓愦,昏昏似睡。其脉上盛下虚,两寸摇摇,两尺欲无,数至七至。延医二人皆不疏方。愚后至为拟此汤,一剂而醒,又服两剂遂复初。
友人张××,曾治一少年,素患心疼,发时昼夜号呼。医者屡投以消通之药,致大便滑泻,虚气连连下泄,汗出如洗,目睛上泛,心神惊悸,周身 动,须人手按,而心疼如故。延医数人皆不敢疏方。张××投以此汤,将方中萸肉倍作二两,连服两剂,诸病皆愈,心疼竟从此除根。
或问∶此方能治脱证宜矣,而并能治心疼者何也?答曰∶凡人身内外有疼处,皆其气血痹而不通。《神农本草经》谓“山茱萸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是萸肉不但酸敛,而更善开通可知。李士材治肝虚作疼,萸肉与当归并用。愚治肝虚腿疼,曾重用萸肉随手奏效(详案在曲直汤下)。盖萸肉得木气最浓,酸敛之中大具条畅之性,故善于治脱,尤善于开痹也。大抵其证原属虚痹,气血因虚不能流通而作疼。医者不知,惟事开破,迨开至阴阳将脱,而其疼如故,医者亦束手矣。而投以此汤,惟将萸肉加倍,竟能于救脱之外,更将心疼除根。此非愚制方之妙,实张××之因证施用,而善于加减也。

相关参考

《医学衷中参西录》 9.寿胎丸

治滑胎。菟丝子(四两,炒炖)桑寄生(二两)川续断(二两)真阿胶(二两)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一分重(干足一分)。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日再服。气虚者加人参二两,大气陷者加生黄三两,食少者加炒

《医学衷中参西录》 9.寿胎丸

治滑胎。菟丝子(四两,炒炖)桑寄生(二两)川续断(二两)真阿胶(二两)上药将前三味轧细,水化阿胶和为丸一分重(干足一分)。每服二十丸,开水送下,日再服。气虚者加人参二两,大气陷者加生黄三两,食少者加炒

《医学衷中参西录》 9.胃气不降

掖县任××妻,年五旬,得胃气不降证。[b]原因[/b]举家人口众多,因其夫在外,家务皆自操劳,恒动肝火,遂得此证。[b]证候[/b]食后停滞胃中,艰于下行,且时觉有气挟火上冲,口苦舌胀,目眩耳鸣,恒有

《医学衷中参西录》 9.清毒二仙丹

治花柳毒淋,无论初起、日久,凡有热者,服之皆效。丈菊子(一两,捣碎)鸭蛋子(四十粒,去皮仁破者勿用服时宜囫囵吞下)上药二味,将丈菊子煎汤一盅,送服鸭蛋子仁。丈菊俗名向日葵,其花善催生,子善治淋。邻村一

《医学衷中参西录》 9.鸡茅根汤

治水臌气臌并病,兼治单腹胀,及单水臌胀,单气臌胀。生鸡内金(五钱,去净瓦石糟粕轧细)生于术(分量用时斟酌)鲜茅根(二两,锉细)先将茅根煎汤数茶盅(不可过煎,一两沸后慢火温至茅根沉水底汤即成)。先用一盅

《医学衷中参西录》 9.大便下血(三)

崔童,年十三岁,得大便下血证。[b]病因[/b]仲夏天热,赛球竞走,劳力过度,又兼受热,遂患大便下血。[b]证候[/b]每日大便,必然下血,便时腹中作疼,或轻或剧,若疼剧时,则血之下者必多,已年余矣。

《医学衷中参西录》 9.滋阴固下汤

治前证服药后,外感之火已消,而渴与泻仍未全愈。或因服开破之药伤其气分,致滑泻不止。其人或兼喘逆,或兼咳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者,皆宜急服此汤。生山药(两半)怀熟地(两半)野台参(八钱)滑石(五钱)生杭

《医学衷中参西录》 9.肺劳喘嗽兼不寐证

天津于姓媪,年近五旬,咳嗽有痰微喘,且苦不寐。[b]病因[/b]夜间因不能寐,心中常觉发热,久之,则肺脏受伤,咳嗽多痰,且微作喘。[b]证候[/b]素本夜间不寐,至黎明时始能少睡。后因咳嗽不止,痰涎壅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方·(十八)治痢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案·(三)血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