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
Posted 《中医诊断学》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学》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诊断学》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
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1。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2。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
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疾,烦躁(则病也。如战汗,汗出脉静,热退身凉,为病退向愈,若脉急疾,烦躁)为病进危候。
相关参考
在临床中,脉诊能够占到50%~90%,在《溯本求源》这本书里有记载。尤其是一些说不出症状来,或者是症状罗列很多,或者这个人症状一点都没有的情况下,脉诊定性、定位、定程度、定势的「四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辨证是在病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
今天所讲所用的脉诊,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对历代脉法和今后脉学的研究发展亦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
在分类学方面,张诞先《伤寒舌鉴》将舌质舌苔共分为八类,他的分类方法不分舌质与舌苔,纲目不甚明显,后傅松元著《舌胎统志》改以舌色分类法,他以舌色为纲,分为枯白舌、淡白舌、淡红舌、正红舌、绛色舌、紫色舌、
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舌诊对脉诊形成了二次冲击,这二次冲击,是随着二次舌诊的发展高潮而来的。第一次冲击是从《金镜录》的出现开始的,《金镜录》抛弃中医的传统诊法,即脉诊,专以舌诊辨证,虽然可以说是一种创举
在现代临床诊疗工作中,中医亦使用一部分现代医学的病名诊断。这就与中医的珍法包括脉诊发生了交叉重复等问题。因为为了明确西医性质的病名,需要现代医学的指标,而在治疗中,又需要明确的中医诊病辨证,否则将是无
关于脉诊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三种。遍诊法遍诊法,即《素问》三部九候诊法。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
脉诊主要是按切脉搏,体察脉象变化。而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
[b]一、手足皮纹合诊的理论基础[/b]如前所述,人体手足皆与脑密切相关,手足皆为人体四肢末端,十二脉皆发源或归注于手与足部,如手之三阳经起源于手、足之三阴经起源于足,手之三阴经终止于手、足之三阳经回
根据人迎脉与气口脉所在部位的特点,其在脉诊上的实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人迎位在结喉两旁,迎面正当人的视线,因面颈侧脉动外露,明显易见。根据这一特点,既可作为望诊观察,又可便于用手切按,所以这里的动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