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心传》 幼科治验记

Posted 《证治心传》

篇首语:寸阳分阴须爱惜,休负春色与时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证治心传》 幼科治验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证治心传》 幼科治验记


古人以小儿为哑科,最为难治矣,因其不能自言疾苦,体弱易变,以及痘疹之异耳。余为不然。惟小儿之病,虽不能自言病状,惟无七情之扰,其所患者不过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内伤不越乳滞、饮食而已,其头绪简略,甚为易治。奈何世多不察,致市医诈欺,妄立惊风一科,每用重镇开窍丸药,禁绝乳食,致质弱稚体,何堪受此酷烈,往往变出角弓反张、搐掣之状;又妄加针刺,疼痛啼泣,实令人目击心伤。是以推测仲景《金匮》文义,豁然有悟。仲景云∶无汗为刚痉,有汗为柔痉。隐与小儿之病象相符。况小儿质嫩,不耐风寒,偶觉感触,即见身热、筋强,甚则反张、搐搦等状,与《金匮》痉病证候隐合。庸医不知,遂妄立惊风之名以惑人。余绎其理,小儿之病,脾胃独多,情志未通,脾胃用事。奈近世庸医,妄执小儿肝火独甚,将一切脾胃见症,皆误认肝火。不思肝为春生之脏,初生之肝,岂可指为病薮,以生气当病气,殊属庸妄已极哉!或谓小儿为纯阳体质,言出钱乙,奈庸俗不知,引为口实,非古人所及知。盖小儿为稚阳,惟易病热,兼以乳滞变痰,于是有热痰、风痉之症,乃小儿恒有之病。奈何世之庸工,捏造急惊、慢惊以误人哉。
余临证四十余年,每遇泻青色稀粪,昼夜频频,知其中阳不能变化为土之黄色,反为木乘之青色,此为厥阴浊气所干,当从扶土抑木以获效,方用附子理中丸一钱,开水泡化,两次分进,粪即转为黄色,泻亦止也。若昧者,往往误认为肝病,岂不冤哉。大抵小儿阴气未全,易于化热,若见口舌诸窍甚干、大渴能饮者,亟投甘寒之剂;挟实者、舌苔黄腻、口有热臭之气,亟宜荡涤之。缘小儿纯阳,柔脆之脏腑尤易枯涸,急下存阴,转危而安矣。至于阳明热甚痉厥之证,市医名之急惊,余惟清阳明热邪,则肝火自平。若妄投镇惊息风,是速其危哉。至久病中虚,土不镇木而显风象者,谓之慢惊,宜急进附子理中汤,或加温补如肉桂、黄 等品,以追失散之虚阳,转危而安。每见庸愚用清散重镇,是下井而加之石矣。更有一种妇人,妄用针刺,名曰挑惊,或捏人中,或口咬指捏、口吸脐眼等妄治,真是惨毒恶事,目不忍睹。其痘疹以寒热、虚实为准,则唯一切有毒奇异之物,慎勿妄用,亦勿拘执幼科成法,而不达变通,以误人哉。余为济世拯危,特将实验心法不忍秘而不宣,今录于简末以公于世,是亦保婴仁术之意耳。
澜按∶小儿之病,宋有钱乙着《小儿直诀》一书,言之详明。奈何市医不知讨论古书,仅守家传方法,妄立惊风之名,用金石毒物制为丸药;为欺骗财帛计,又有妖妇创能挑惊指捏等法,其害尤甚庸医。先生目睹心伤,阐明治法,以拯人之危并示戒一切,唤醒愚庸以保赤子,并将历验心得秘法录出,以示后进,可谓仁至义尽者也。
惟记中急下存阴,仅言其法,未载方药者,欲后人三反之意。余恐浅学未能深造精微,仍然茫无定识,或蹈清散、重镇之法,依然无济苍生,今拟二法∶法用泻青丸清肝泄热,用钱氏赤散以攻邪涤痰。考赤散之功用,能消滞涤痰,最有益于小儿。近见京中雅观斋所售之万应保赤散,即此方也。每服一分。若病在上即吐痰,病在下即便痰,即能愈病,诚妙法也。假如痰热甚,可服回春丹。此丹较赤散功缓,善泄热清痰,惟虚寒者不可服,售药者未将寒热标明。考回春丹泄热清痰,近见广东丸药广告中,皆谓治急、慢惊风,其言大谬。慢惊因脾虚者多,岂可再投凉泄以戕正。今特揭出,以免误人。以后回春丹仿单中务将慢惊二字删去,功德莫大焉。

相关参考

《证治心传》 中风肿胀辨

经云∶风气善行而数变,又为百病之长也。亦随人身之盛衰为转移,假如西北地土凛烈,人体刚劲,外风骤入,卒然倒仆,昏不知人,口眼斜,频吐涎沫,有真中、类中之分别,中脏、中腑、中经、中血脉之殊证,有闭、脱之异

《中医词典》z~其他 《证治心传》

医论著作。明·袁班辑。约刊于崇祯年间。此书在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作者个人的心得,着重阐述辨证论治等医学理论问题。书中阐论证治总纲,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明虚实、别标本、因人、因地、因时用药等

《中医词典》z~其他 《证治心传》

医论著作。明·袁班辑。约刊于崇祯年间。此书在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作者个人的心得,着重阐述辨证论治等医学理论问题。书中阐论证治总纲,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明虚实、别标本、因人、因地、因时用药等

《中医词典》z~其他 《证治心传》

医论著作。明·袁班辑。约刊于崇祯年间。此书在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作者个人的心得,着重阐述辨证论治等医学理论问题。书中阐论证治总纲,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明虚实、别标本、因人、因地、因时用药等

《证治心传》 温热温疫辨

《伤寒论》分六经见证,方有发表攻里之异,注述甚多,皆随文释义,或各鸣一得,彼此辨驳。若究其源理,有顾彼失此之嗟,何也?岂知时事有更代,地土有南北,人体有强弱。近世以来,四时感症,类伤寒多,正伤寒罕见也

序怎么用?《证治心传》 序

一介之士,苟存心济物,于物必有所济。虽蓬累而行,与得其时则驾者,不可同年而语,而其志则足尚矣。幕宾袁子体庵,顾影无俦,居珠湖之。喜读书,达通塞。其才如五石之瓠,不适于用,然济人利物之心,未尝去怀。早年

《证治心传》 胃为生化之源记

经云∶胃者,五脏六腑之大源也。人自有生之后,惟赖五谷以滋养。谷入于胃,流行于脏腑,化津化液,熏肤、充身、泽毛,莫不以胃气为本。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仲景《伤寒论》阳明症最多。阳明者,胃也。变化五

《证治心传》 侍疾应知论

医为人子,所当知古人有《儒门事亲》之书,良有以也。第医理邃深,而知医之理难为庸人律也;惟侍疾之道,是贤愚当共晓应为之要也。若父母偶染疾病,为子者当慎择良医,亟早调治,毋待病邪深入,以伤气血。药必躬自捡

虚劳说怎么用?《证治心传》 虚劳说

经云∶虚者补之,劳者温之。古人以阴虚、阳虚为纲领,于是以八味治阳虚,六味疗阴虚,致温补之风满天下。又遇高谈五行者出,创立新方,百病皆从虚治,以成议药不议病之世界矣。夫扁鹊云∶一损肺,二损心,三损脾,过

《证治心传》 保身可以却疾说

古人以淡泊为本,身多强壮;今人以嗜欲所耽,每多羸弱。病患缠绵,推其所以致病之源者,皆性耽淫乐。未满二八而精道已破,本源先竭,于是六淫戾气乘虚袭入,一切疾病生于内虚之体,治之非易。况世无良医,不明致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