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心传》 侍疾应知论
Posted 《证治心传》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证治心传》 侍疾应知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证治心传》 侍疾应知论
医为人子,所当知古人有《儒门事亲》之书,良有以也。第医理邃深,而知医之理难为庸人律也;惟侍疾之道,是贤愚当共晓应为之要也。若父母偶染疾病,为子者当慎择良医,亟早调治,毋待病邪深入,以伤气血。药必躬自捡察,购买地道上品,煎时必亲自看视,逐味查对,防其错误。教其煎法,如须表散,用芦薪猛火;若系滋补,用炭火缓煎等法。煎成,亲送亲前,寒温合宜,斟酌尽善,不离左右,视其或汗、或下之验,以及米饮、茶水等物,毋使失序。切勿委之奴仆,徒有服药之名,每多错误之害。若临时疾病,人尚易为;若衰迈沉 ,年深月久,呻吟枕席,困卧难起。最苦者二便,须人扶持,撤换洗濯。每当夏令炎暑,蝇蚊攒刺,冬日严寒,衣被启覆,以及饮食一切,非人照料。不可莫无切己之人当心侍候,则垂暮之光阴,如同囹圄之岁月。
为子者,当思父母生我劬劳。自身在襁褓中,父母昼夜保抱,就湿推干,万般辛苦,毫无疏懈,以及痧痘疾病,扶持保护,延医祷神,毕生心力尽悴于我生之后。今当父母衰年患病,正人子报本之秋,何辞劳碌侍奉。倘有便溺、痰涎,切不可畏污,必自为撤换,随时查检,虽不如古人尝粪割股之孝,亦当效乌鸦反哺之意。若一概委之奴仆,万难实心从事。况此辈面是背非,而病者自知情形衰弱,苦况亦多,含忍不言。如是者,纵有儿孙绕膝,皆属虚名无济。倘有仆辈诚实可靠,亦须人子亲身督率,优给仆使犒赏也。古云∶百善孝为先。人能尽父母一日之劳,即得一日之功行;能尽一二年之劳,即得一二年之功行,在此根本上用力,胜一切善举万倍矣,又何惮其久劳疲弊哉!
至于境处富贵不同,惟侍亲之道,无从分别。若贫贱者无力雇人,自身尤宜加力。凡药饵、饮食之费,务须竭力筹措,因父母逋累,亦可对人。果能尽心纯孝,自当感格上天,必不使终于贫贱也。如富贵者,当思天以美境与我,若不加倍尽孝,何以对天。若置父母于脑后,任其痛苦呻吟,而自拥妻外家以安眠,自己扪心,尚得谓之人乎!况根本既亏,恐富贵亦难久远矣。又有兄弟多者,当各尽各力,切忌推委。遇妇女不知尽孝,必痛加教诲,万勿溺爱、听信。余屡见年老衰疾之人,为仆使所欺;甚至病危之际,抱持不慎,一蹶而毙者,人多不察、不知。要知人人皆有老时,代代儿孙看样,为父母即为自己也。
呜呼!人有一息尚存,皆知痛痒,于有限之时光,克尽其心力。较之死后知识全无,做斋、打蘸、祭吊之虚文,徒然以有用之金钱,为僧道欺蒙,其益当何如哉。有父母者,深思力行,岂可忽乎哉。
澜按∶先生向以孝闻,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大声疾呼,愿天下之人,皆知尽孝。惟近世富贵家往往自昧本源,仅知逢迎显者,以图进取功名,置父母于罔顾,余目击心伤,姑隐其名而不宣。澜虽慕先生孝行,愧无先生学识,惟愿稍步后尘,聊尽为子之心而已。
相关参考
经云∶风气善行而数变,又为百病之长也。亦随人身之盛衰为转移,假如西北地土凛烈,人体刚劲,外风骤入,卒然倒仆,昏不知人,口眼斜,频吐涎沫,有真中、类中之分别,中脏、中腑、中经、中血脉之殊证,有闭、脱之异
医论著作。明·袁班辑。约刊于崇祯年间。此书在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作者个人的心得,着重阐述辨证论治等医学理论问题。书中阐论证治总纲,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明虚实、别标本、因人、因地、因时用药等
医论著作。明·袁班辑。约刊于崇祯年间。此书在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作者个人的心得,着重阐述辨证论治等医学理论问题。书中阐论证治总纲,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明虚实、别标本、因人、因地、因时用药等
医论著作。明·袁班辑。约刊于崇祯年间。此书在辑录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作者个人的心得,着重阐述辨证论治等医学理论问题。书中阐论证治总纲,治病必详于望闻问切,明虚实、别标本、因人、因地、因时用药等
《伤寒论》分六经见证,方有发表攻里之异,注述甚多,皆随文释义,或各鸣一得,彼此辨驳。若究其源理,有顾彼失此之嗟,何也?岂知时事有更代,地土有南北,人体有强弱。近世以来,四时感症,类伤寒多,正伤寒罕见也
古人以小儿为哑科,最为难治矣,因其不能自言疾苦,体弱易变,以及痘疹之异耳。余为不然。惟小儿之病,虽不能自言病状,惟无七情之扰,其所患者不过外感风寒、暑湿之邪,内伤不越乳滞、饮食而已,其头绪简略,甚为易
一介之士,苟存心济物,于物必有所济。虽蓬累而行,与得其时则驾者,不可同年而语,而其志则足尚矣。幕宾袁子体庵,顾影无俦,居珠湖之。喜读书,达通塞。其才如五石之瓠,不适于用,然济人利物之心,未尝去怀。早年
经云∶胃者,五脏六腑之大源也。人自有生之后,惟赖五谷以滋养。谷入于胃,流行于脏腑,化津化液,熏肤、充身、泽毛,莫不以胃气为本。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仲景《伤寒论》阳明症最多。阳明者,胃也。变化五
经云∶虚者补之,劳者温之。古人以阴虚、阳虚为纲领,于是以八味治阳虚,六味疗阴虚,致温补之风满天下。又遇高谈五行者出,创立新方,百病皆从虚治,以成议药不议病之世界矣。夫扁鹊云∶一损肺,二损心,三损脾,过
古人以淡泊为本,身多强壮;今人以嗜欲所耽,每多羸弱。病患缠绵,推其所以致病之源者,皆性耽淫乐。未满二八而精道已破,本源先竭,于是六淫戾气乘虚袭入,一切疾病生于内虚之体,治之非易。况世无良医,不明致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