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t~w 太阳少阳并病
Posted 《中医词典》t~w
篇首语:成长是一场温柔的修行。不是越来越强硬和尖锐,而是越来越宽宥和平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词典》t~w 太阳少阳并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词典》t~w 太阳少阳并病
病名。指太阳病证未解,而已见少阳病症候。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本病头项强痛为太阳证,又见头眩昏冒,胸胁痞满之少阳证。邪在太阳则当汗,邪在少阳则禁汗。太阳与少阳并病,亦不可汗。既不可汗。则两经郁经之邪无可解之法,故治当刺大椎第一间及肺俞、肝俞。亦可用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兼散表邪。慎不可峻汗或攻下。
相关参考
指伤寒一经的证候末愈,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如太阳与阳明并病、太阳与少阳并病等。
病名。系生于瞳子髎穴处之痈疽。出《外科启玄》卷四。其病因多由足少阳胆经火毒蕴结而成,疮起根赤而有脓。痛者为顺,反之为逆。证治参见外痈条。如患者大渴闷乱,出血不止,或其色青黑而不痛者,预后多不佳,可参见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后曲、鱼尾、太阳、前关。属足少阳胆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布有颧面神经,颧颞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及颧眶动、静脉。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迎
证名。出《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即寒热往来。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之证。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以邪入少阳,居半表半里,正邪分争,邪胜则寒,正胜则热,故寒热往来。《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本太阳病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天衢。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少阳之会。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一说“在耳上如前三分”(《针灸甲乙经》)。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及耳后动、静
经穴名。《针灸甲乙经》名临泣;《圣济总录》名目临泣;《针灸资生经》名头临泣。属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足少阳、阳维之会。在头部,当瞳孔直上入前发际0.5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布有额神经内、外侧支的吻
经穴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多所闻。属手太阳小肠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一说“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针灸甲乙经》)。布有面神经分
指伤寒两个阳经“并病”。例如先见太阳病的头痛、恶寒、发热,四肢关节微痛,以后又出现呕吐、胸胁满闷的少阳症状。两经的症状并见,且有先后出现之分的,故名。
生理学名词。指五种不同体质类型的人。根据人的不同形态,筋骨的强弱,气血的盛衰,区别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阳明和平之人,并据以论治。《灵枢·通天》:“古之善针艾者,视人五态,仍治之。
中药学术语。系药物归经内容之一。古人从五行学说出发通过五色、五味与五行所属而与脏腑经脉相结合的说法。即色青,味酸,属木,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色赤,味苦,属火,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色黄;味甘,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