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经》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Posted 《中藏经》
篇首语: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藏经》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藏经》 辨三痞论并方第四十六
金石草木,单服皆可以不死者,有验无验,在乎有志无志也。虽能久服,而有其药热壅塞而不散,或上或下,或痞或涩,各有其候,请速详明。用其此法,免败其志,皆于寿矣!谨论候并方具在后篇。辨上痞候并方
上痞者,头眩目昏,面赤心悸,肢节痛,前后不仁,多痰短气,惧火喜寒,又状若中风之类者是也,宜用后方:
桑白皮[阔一寸长一尺] 槟榔[一枚] 木通[一尺去皮 一本作一两] 大黄[三分 湿纸煨] 黄芩[一分] 泽泻[二两]
右剉为粗末,水五升,熬取三升,取清汁分二[一本作三]服,食后临卧服。
辨中痞候并方
中痞者,肠满四肢倦,行立难,难食已,呕吐冒昧,减食或渴者是也,宜用后方:
大黄[一两 湿纸十重,包裹煨令香,熟切作片子] 槟榔[一枚] 木香[一分]
右为末,生蜜为圆,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日午日进二服,未减加之,效即勿再服。
附方:
桂[五钱不见火] 槟榔[一个] 黑牵牛[四两生为末二两]
右为末,蜜酒调二钱,以和为度。
辨下痞候并方
下痞者,小便不利,脐下满硬,语言蹇滞,腰背疼痛,脚重不能行立者是也,宜用后方:
瞿麦头子[一两] 官桂[一分] 甘遂[三分] 车前子[一两炒]
右件为末,以獖猪肾一个,去筋膜,薄批开入药末二钱匀,糁湿纸裹,慢火煨熟,空心细嚼,温酒送下,以大利为度。小便未利,脐腹未软,更服附方:
葱白一寸去心
入硇砂末一钱,安葱心中,两头以线子系之,湿纸包煨,熟用,冷醇酒送下,空心服,以效为度。
相关参考
证名。中焦闭塞不通所致的痞症。见《中藏经·辨三痞证并方第四十六》。证见肠满,四肢倦,行立艰难,食已呕吐,冒昧,减食或渴。宜用大黄、槟榔、木香等药。
证名。下焦闭塞不通所致的痞症。见《中藏经·辨三痞证并方第四十六》。证见小便不利,脐下满硬,语言謇涩,腰脊疼痛,脚重不能行立。宜用瞿麦、官桂、甘遂、车前子等药。
五丁者,皆由喜怒忧思,冲寒冒热,恣饮醇酒,多嗜甘肥,毒鱼酢酱,色欲过度之所为也。畜其毒邪,浸渍脏腑,久不摅散,始变为丁。其名有五,一曰白丁,二曰赤丁,三曰黄丁,四曰黑丁,五曰青丁。白丁者,起于右鼻下,
石之与金,有服饵得失者,盖以其宜与不宜也。或草或木,或金或石,或单方得力,或群队获功,或金石毒发而致毙,或草木势助而能全,其验不一者,何也?基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基本虚者,得补益之情,必长其
葛氏,男子阴卒肿痛方。灸足大趾第二节下横纹理正中央,五壮,佳。姚云,足大趾本,三壮。又方,桃核中仁,熬,末,酒服如弹丸,姚云,不过三。又方,灶中黄土,末,以鸡子黄和,敷之。蛇床子,末,和鸡子黄,敷之,
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本作皆有]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其行也有处,其主也有归,假令发于喉舌者,心之毒也;发于皮毛者,发于肌肉者,脾之毒也;发于骨髓者,肾之毒也[阙肝毒];
诸淋与小便不利者,皆由五脏不通,六腑不和,三焦痞涩,荣卫耗失,冒热饮酒,过醉入房,竭散精神,劳伤气血,或因女色兴而败精不出,或因迷宠不已而真髓多输,或惊惶不次,或思虑未宁,或饥饱过时,或奔驰才定,或隐
夫人生气健壮者,外色光华,内脉平调。五脏六腑之气消耗,则脉无所依,色无所泽,如是者,百无一生。虽能饮食行立,而端然不悟,不知死之逼矣实为病□,其大法列之于后。病瞪目引水,心下牢满,其脉濡而微者死。病吐
人之病脚气,与气脚之为异,何也?谓人之喜怒忧思,寒热邪毒之气,自内而注入于脚,则名气脚也。风寒暑湿邪毒之气,从外而入于脚膝,渐传于内,则名脚气也。然内外皆以邪夺正,故使人病形颇相类例。其于治疗,亦有上
凡人五脏六腑,荣卫关窍,宜平生,气血顺度,循环无终,是为不病之本,若有缺绝,则祸必来矣。要在临病之时,存神内想,息气内观,心不妄视,着意精察,方能通神明,探幽微,断死决生,千无一误,死之证兆具之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