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 风寒辩(五)

Posted 《景岳全书》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岳全书》 风寒辩(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岳全书》 风寒辩(五)

凡病伤寒者,本由寒气所伤,而风即寒之帅也。第以风寒分气令,则风主春而东,寒主冬而北;以风寒分微甚,则风属阳而浅,寒属阴而深。然风送寒来,寒随风入,透骨侵肌,本为同气,故凡寒之浅者,即为伤风,风之深者,即为伤寒;而不浅不深,半正半邪之间者,即为疟疾∶其有留于经络,而肢体疼痛者,则为风痹。然则伤风也,伤寒也,疟疾、风痹也,皆风寒之所为也。观《灵枢·九宫八风篇》及岁露论所载,俱甚言虚邪贼风之为害,口问篇言风成为寒热,此皆指风为寒邪也。即如冬伤于寒者,宜乎其为伤寒也,若春夏秋三时之感冒,则孰非因寒,亦孰非因风而入之。
故仲景曰∶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因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矣,未有温覆而当,不消散者,岂非风寒本为同气乎。《内经》曰∶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此杜渐防微之道也。

相关参考

《景岳全书》 虚实(五)

齐氏曰∶疮疽之证,有脏腑气血上下,真邪虚实不同也,不可不辩∶如肿起坚硬,脓稠者,疮疽之实也;肿下软慢,脓稀者,疮疽之虚也;大便硬,小便涩,饮食如故,肠满膨胀,胸膈痞闷,肢节疼痛,口苦咽干,烦躁多渴,身

《景岳全书》 辩血色(十五)

凡血色有辩,固可以察虚实,亦可以察寒热。若血浓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概之易知者也。至于紫黑之辩,其证有如冰炭,而人多不解,误亦甚矣。盖紫与黑相近,今人但见紫色之血,不分虚实,便

《景岳全书》 寒热辩(十三)

邪气在表发热者,表热里不热也,宜温散之。邪气在里发热者,里热甚而达于外也,宜清之。阳不足,则阴气上入阳中而为恶寒,阴胜则寒也,宜温之。阴不足,则阳气陷入阴中而为发热,阳胜则热也,宜清之。寒热往来者,阴

《景岳全书》 表里辩(十二)

阳邪在表则表热,阴邪在表则表寒。阳邪在里则里热,阴邪在里则里寒。邪在半表半里之间而无定处,则往来寒热。邪在表则心腹不满,邪在里则心腹胀痛。邪在表则呻吟不安,邪在里则躁烦闷乱。邪在表则能食,邪在里则不能

《景岳全书》 麻黄桂枝辩(二十四)

按∶《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无汗而喘者,名为伤寒,麻黄汤主之。曰∶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桂枝汤主之。此以无汗脉紧者为伤寒,故用麻黄汤

《景岳全书》 辩丹溪(二十九,共九条)

尝见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谓人生之气常有余,血常不足,而专以抑火为言。且妄引《内经》阳道实,阴道虚,及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等文,强以为证。此诚大倍经旨,大伐生机之谬谈也。何也?盖人得

《景岳全书》 落痂后辩吉凶(二十)

痘疮收后,其痂先后自脱,痂浓落迟,离肉不粘者吉。自食痘痂者,虽有他证不死。疽痂虽落,而痘瘢雪白,略无血色者,气血脱尽也,若不急培元气,则过后必死。痂落后,每发惊而神无所根据者,心气绝也,危。痂落后,手

《景岳全书》 报痘三朝辩吉凶(十六)

见点之时,头面稀少,胸前背上皆无,根窠红润,顶突碍手,如珠光泽,此为上吉,不必服药。发热三日或四五日,热稍退,乃于口鼻、腮颐、地阁、颈项之间,或四肢,先放数点,大小不一,淡红润色,痘与肉色红白分明者吉

《景岳全书》 灌脓三朝辩吉凶(十八)

痘自起发之后,小者渐大,平者渐高,陷者渐起,外带微红,内涵清浆,以至灌脓之时,却要个个成脓,根脚红活,其形圆满光泽,此时毒化成浆,山绿色而渐变苍蜡,以手按之,其皮坚硬,脓浆浓浊,约束完固,无少破损,饮

《景岳全书》 起发三朝辩吉凶(十七)

自报痘三朝之后,不疾不徐,先出者先起,后出者后起,大小分明不相连串,尖圆坚实,红活肥满,面目渐肿,根据期灌浆,饮食二便如常,而无他证者,此表里无病,大吉之兆,不必服药。痘虽起发,而色见灰白,肿如锡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