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

Posted 《外台秘要》

篇首语: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明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外台秘要》 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台秘要》 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

论曰∶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医者多不知其疾。所以古方论亦阙而不言。今略陈其要。按洪范稼穑作甘。以物理推之。淋饧醋酒作脯法。须臾即皆能甜也。足明人食之后。滋味皆甜。流在膀胱。若腰肾气盛。则上蒸精气。气则下入骨髓。
其次以为脂膏。其次为血肉也。其余别为小便。故小便色黄。血之余也。骚气者。五脏之气。
咸润者则下味也。腰肾既虚冷。则不能蒸于上。谷气则尽下为小便者也。故甘味不变。其色清冷。则肌肤枯槁也。犹如乳母。谷气上泄。皆为乳汁。消渴疾者。下泄为小便。此皆精气不实于内。则便羸瘦也。又肺为五脏之华盖。若下有暖气。蒸即肺润。若下冷极。即阳气不能升。故肺干则热。故周易有否卦。干上坤下。阳阻阴而不降。阴无阳而不升。上下不交。
故成否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若以板盖之。则暖气上腾。故板能润也。若无火力。水气则不上。此板终不可得润也。火力者。则为腰肾强盛也。常须暖将息。其水气即为食气。食气若得暖气。即润上而易消下。亦免干渴也。是故张仲景云∶宜服此八味肾气丸。
并不食冷物及饮冷水。今亦不复渴。比频得效。故录正方于后耳。凡此疾与香港脚。虽同为肾虚所致。其香港脚始发于二三月。盛于五六月。衰于七八月。凡消渴始发于七八月。盛于十一月十二月。衰于二月三月。其故何也。夫香港脚者。拥疾也。消渴者。宣疾也。春夏阳气上。
故拥疾发。即宣疾愈也。秋冬阳气下。故宣疾发。即拥疾愈也。审此二者。疾可理也。又宜食者。每间五六日空腹一食饼。以精羊肉及黄雌鸡为 。此可温也。若取下气不食肉。菜食者宜煮牛膝韭蔓荆。又宜食鸡子马肉。此物微拥。亦可疗宣疾也。拥之过度。便发香港脚。犹如善为政者。宽以济猛。猛以济宽。随事制度。使宽猛得所。定之于心。口不能言也。又庸医或令吃栝蒌粉。往往经服之都无一效。又每至椹熟之时。取烂美者水淘去浮者餐之。下候心胸间气为度。此亦甚佳。生牛乳暖如人体。渴即细细呻之亦佳。张仲景云∶足太阳者。是膀胱之经也。膀胱者。是肾之腑也。而小便数。此为气盛。气盛则消谷大便硬。衰则为消渴也。男子消渴。饮一斗水。小便亦得一斗。宜八味肾气丸主之。
神方。消渴人宜常服之。
干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茯苓(三两) 山茱萸(五两) 泽泻(四两) 牡丹皮(三两) 附子(三两炮) 桂心(三两)右药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丸。少少加。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芜荑胡荽酢物生葱(范汪短剧深师古今录验必效文仲方等并同)先服八味肾气丸讫。后服此药压之方。
黄连(二十分) 苦参粉(十分) 干地黄(十分) 知母(七分) 牡蛎(八分) 麦门冬(十二分去心) 栝蒌(七分一方无余并同)
上七味捣筛。牛乳和为丸。如梧子大。并手作丸。曝干。油袋盛用。浆水或牛乳下。日再服二十丸。一方服十五丸。患重者渴瘥后。更服一年以来。此病特慎獐鹿肉。须慎酒炙肉咸物。吃索饼五日一顿。细切精羊肉勿着脂。饱食吃羊肉。须着桑根白皮食。一方云∶瘥后须服此丸。一载以上。即永绝根源。此病特忌房室热面并干脯一切热肉粳米饭李子等。若觉热渴。加至二十五丸亦得。定后还依前减。其方神效无比。余并准前方。忌猪肉芜荑。

相关参考

《外台秘要》 近效极要热中小便多渐瘦方四首

近效极要论。热中虽能食多。小便多。渐消瘦方。地骨皮(切一升)麦门冬(三两去心)黄连(二两)小麦(八合)人参(一两)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八合。去滓。分为三服。间食服之。如不能多服。分作四五服亦得

《外台秘要》 折腕方一首

深师卓氏膏。大附子(四枚生用去皮)上一味切,苦酒渍三宿,以脂膏一斤煎之,三上三下,膏成敷之,亦疗卒中风口噤颈项强。(出第二十六卷中)

《外台秘要》 折腕方一首

深师卓氏膏。大附子(四枚生用去皮)上一味切,苦酒渍三宿,以脂膏一斤煎之,三上三下,膏成敷之,亦疗卒中风口噤颈项强。(出第二十六卷中)

《外台秘要》 饮酒令难醉方一首

千金饮酒令无酒气方。干芜菁根二七枚,三遍蒸,干末之,取两钱匕,饮酒后水服之。

《外台秘要》 虚劳偏枯方一首

病源夫劳损之人。体虚易伤风邪。风邪乘虚客于半身。留在肌肤。未即发作。因饮水。水未也。古今录验主新饮水未散而交接。令人偏枯。身偏不足。干地黄丸方。干地黄(五分)干漆(四分熬)萆(三分)防风(二分)椒(一

《外台秘要》 九虫方一首

病源夫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寸,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形,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伏虫

《外台秘要》 九虫方一首

病源夫九虫者,一曰伏虫,长四寸,二曰蛔虫,长一尺,三曰白虫,长一寸,四曰肉虫,状如烂杏,五曰肺虫,状如蚕形,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七曰弱虫,状如瓜瓣,八曰赤虫,状如生肉,九曰蛲虫,至细微,形如菜虫,伏虫

《外台秘要》 上气咳方一首

《古今录验》疗咳逆上气,胸满多唾。(太医令王叔和所撰,已更御服,甚良,效方)干姜(三分)石(一分泥裹,烧半日)蜀椒(五分汗)细辛(二分)乌头(一分炮,去皮)杏仁(一分)吴茱萸(四分洗)菖蒲(一分)紫菀

《外台秘要》 蛇瘕方一首

病源人有食蛇不消。因腹内生蛇瘕也。亦有蛇之津液。误入饮食内。亦令人病瘕。其状常苦第十九卷中)崔氏疗蛇瘕。大黄汤方。大黄(半两)芒硝(如鸡子一枚)乌贼鱼骨(三枚)黄芩(半两)甘草(如人指一尺炙)上六味咀

《外台秘要》 蛇瘕方一首

病源人有食蛇不消。因腹内生蛇瘕也。亦有蛇之津液。误入饮食内。亦令人病瘕。其状常苦第十九卷中)崔氏疗蛇瘕。大黄汤方。大黄(半两)芒硝(如鸡子一枚)乌贼鱼骨(三枚)黄芩(半两)甘草(如人指一尺炙)上六味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