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c~d 疮疡内托法
Posted 《中医词典》c~d
篇首语: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词典》c~d 疮疡内托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词典》c~d 疮疡内托法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之大法则之一。又名托里法、托法。元·齐德之《外科精义》:“凡为疮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药。”见《证治准绳·外科》卷一。该法是运用补益气血为主、活血解毒为辅的药物,以扶助正气,托毒补出,防止毒邪内陷的方法。临床运用可分为两种:①托毒透脓法。适用于疮疡中期毒邪盛而正气未衰,尚未溃破者,治宜用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白芷、皂角刺等药。常用方如透脓散。
②补托法。适用于正气虚不能托毒外出,以致疮形平溻,根角散漫,难以破溃,或溃后脓汁稀少,坚肿不消,伴见身热,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脉数无力等症。治宜用黄芪、白术、茯苓、党参、炙草、当归、白芍、皂角刺、白芷、银花、连翘、桔梗、陈皮等药,常用方如托里消毒散。
相关参考
医疗方法名。专指妇人产后患疮疡之治疗法则。见《外科启玄》卷二,因妇人分娩之后,多有气血亏损之证,如若感染外科疮汤之病者,必须首先注意内托法之运用,扶正以驱邪。宜补气血,使营卫通行,以促毒邪之消散为要。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汗之则疮已”。即在疮疡初起之时,约七日之内,如尚未成脓破溃,正气未虚而兼有表证者,可应用解表药物,使毒邪随汗而泄,疮疡得以消散。临床应辨寒热,分别采用辛凉解
外科疮疡内治法则之一。见《疡科选粹》卷一。疮疡初起,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据此,疮疡内治多重行气之法。故临床常与其它治疗方法配合使用,如以行气为主配合它法,或以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今称通里法。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指应用泻下药物,使蓄积于脏腑的毒邪得以疏通排泄,以促进疮疡治愈的方法。该法适用于疮疡初、中期,内蕴热毒较盛者,方剂可选用内疏黄连汤等。若阴虚火
疮疡内治法则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凡属疮疡阳证大多与热毒有关,故不论其初起、成脓、溃后、凡具有实热火毒之证者,如局部红、肿、热、痛,溃出脓稠,同时兼见发热,烦躁,口渴,脉数,舌红或
疮疡治法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夫疮疽之证候不同,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谓乳、没珍贵之药可住疼痛,殊不知临证制宜,自有方法。盖热毒之痛者,以寒凉之剂折其热,则痛自止也;寒邪之
疮疡外治法之一。疮疡之灸疗法。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五。该法即借助直接艾灸或隔药艾灸热力及药物作用以达疏通经络,散结拔毒之目的。凡属疮疡不论阴证、阳证,在初期均可使用之。《太平圣惠方》:“认是疽疮,便宜
疮疡内治法中“消、托、补”三大法则之一。见《集验背疽方》。此法适用于疮疡溃后,毒势已去,正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临床可随证选用,如气虚者用四君子汤;血虚者用当归补血汤;气血俱虚者用十全大补汤;
疮疡诊法之一。见《外科启玄》卷一。该诊法根据所患疮疡的部位及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来推断疮疡属何经络,以便分经用药。如阳明经多气少血,如疮生手、足阳明经部位,则易收口;太阳、厥阴经多血少气,如疮生手、
推拿手法名。用两手或一手拿定治疗部位,依据病情从下向上或从外向内用力托起。《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端者,两手或一手擒定应端之处,酌其重轻,或从下往上端,或从外向内托,或直端、斜端也。”本法大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