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困惑如何把控

Posted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青少年性困惑如何把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青少年性困惑如何把控

2、青少年心理咨询由发育疑问转为“性困惑”

青少年性困惑如何把控

青少年性困惑如何把控

1、青少年性认知偏差——性别角色偏差的表现及成因

一个人的性别分为“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种。前者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生理解剖学上的差别,而后者也可以称为“性身份”或“性别角色”,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自己生理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通俗点说就是个体所表现出的与生理性别一致的气质、性格、思想感情和行为特征。

一个人把自己看成是男人还是女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这种对自己男性特质或女性特质作出的评价或持有的看法叫做“性别同一性”,或译“性别自认”,性别同一性规定着异性间的关系和对于性的态度。如今,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差现象:女生穿破洞牛仔裤,说话粗声大气,只和男生玩;男生说话细声细语,为人处事扭扭捏捏,一见生人就脸红。更有甚者长期男扮女装并自以为正常,这无疑都是性别角色认同出现了偏差,长此以往,无形中形成了与自身生理性别不相符的行为模式。

有调查显示:3、4岁儿童已获得性别认同的能力,4、5岁儿童逐步获得性别稳定性的能力,5、6岁是性别一致性发展的快速期,大多数的6岁儿童已获得性别恒常性。缘何如今已过性别恒常性关键期的青少年看似仍未具备性别同一性?首先从客观现实上来说,独生子女家庭俨然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家庭结构,这些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同龄的性别参照和性别对比;其次,从早期家庭教育上来讲,有些父母无视子女的生理性别,按自己的心愿来抚养孩子;另外,由于社会竞争的压力,父母疲于奔命,与子女的沟通和相处时间减少,子女缺少对同性父母榜样的模仿机会,同时,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也并不因性别差异而区别对待;当然,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更不乏青少年对“中性化偶像”的争先追捧和模仿。由此,青少年性别中性化和性别模糊化的趋势愈演愈烈,从而使自身的性别角色概念模糊不清。

2、青少年未婚先孕

2010年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北京大学人口所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婚青少年中,约有60%对婚前性行为持较宽容态度,22.4%曾有婚前性行为,其中有51.2%的青少年在首次性行为时未使用任何避孕法。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此次调查历时近2年,涉及1.64亿15岁至24岁未婚青少年。如今,未婚少女怀孕或流产的消息更加频繁的见诸报端:“初生婴儿被遗弃,父母均为未成年人;11岁女孩怀有葡萄胎,父母浑然不知;13岁的初中生拿压岁钱做人流;16岁女生做人流时不慎被医成植物人……”5年前,中学生或大学生做人流还会遮遮掩掩,现在,则是直接穿着校服就去了,种种现象实在让人痛心不已。青少年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未具备为人父母的条件,但是他们却屡尝禁果,无视未婚先孕和人工流产对其造成的隐性伤害:在人工流产过程中,少女可能会出现大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还可能并发各种妇科炎症,多次流产甚至会导致终生不孕;在心理上,未婚先孕的事实必定会给少女及其家人带来负面影响,让他们觉得做了不光彩的事,从而抬不起头,心情压抑而无法抒怀,甚至还会造成两个家庭的矛盾而伤害彼此感情。这种种严重的后果反应出的不仅仅是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更折射出了社会道德监督的失职。

3、青少年性犯罪

2005年的数据显示:青少年犯罪的数量已经占到我国总犯罪量70%,其中性犯罪的比例超过30%。犯罪年龄集中在14至18岁之间。如今七年过去了,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是一件件触目惊心的案例和众多学者的数据分析预示着这比例一定是有增无减,而年龄也是更趋低龄化。以前青少年性犯罪势单力薄,多表现为强奸,但如今青少年性犯罪的情节日渐恶劣,团伙性暴力性的性犯罪案件增多趋势明显,强奸杀人、轮奸、鸡奸、性虐、奸淫幼女、强迫少女卖淫、网络裸聊等等,犯罪手段的残忍性、犯罪形式的多样性、组织性让成年人瞠目结舌,而且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天津市建新劳教所年龄最小的“轮奸犯”仅14岁,青少年性犯罪的年龄越来越趋低龄化。这和青少年性早熟、“黄色”影像的荼毒关系最大,当然家庭教育的缺失,道德观、价值观歪曲,法纪观念淡薄也是导致青少年性犯罪频发的主要原因。

4、青少年性心理偏差的表现及成因

青少年性心理偏差是指青少年期出现的对于性的认识及活动方面的问题,常见的有青少年性识别障碍、性偏好障碍、性取向障碍,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较受争议的性心理障碍即虚拟色情迷恋症。

5、性识别障碍

个体对自身生理性别的认同发生了紊乱,称之为性识别障碍。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易性癖,又称性别改变症。其特征是从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不接纳自己的生殖器官及副性征。他们的穿着打扮、情感行为、社会交往、工作选择处处按与自身相反的性别去要求,不顾舆论压力和家人阻拦,坚决要求做变性手术。其实儿童早在3岁左右就确定了自己的性别身份,其后随着与外界的相互影响和社会对其的性别角色期待,逐渐形成一套符合自己性别身份的行为系统,但是有些儿童由于早期教育的缺失及不当,没有在关键期内确立明确的性别身份,这就为后来的性别识别埋下了祸根。虽然这类青少年并不占多数,但是越来越吸引眼球的“伪娘”“变性”现象让我们不得不警醒:对青少年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的引导与教育刻不容缓。

6、性偏好障碍

性偏好障碍又称性倒错,指采取偏离正常的行为来取得性满足的心理倾向。在青少年中较常见的有恋物症、异装症、窥阴症、露阴症等形式。恋物症指迷恋非生命物体,以此作为刺激物唤起性幻想和性冲动。常见于男性,迷恋对象常为女性的服饰。异装症:指穿着异性服装,主要是为了获得性兴奋。窥阴症:反复出现的窥视他人裸体或性活动,通常引起性兴奋和手淫。露阴症:反复或持续出现在公共场合向他人暴露生殖器,暴露时出现性兴奋。调查发现成人的这类问题大多开始于青春期,18岁以前开始的约占半数。性偏好障碍的形成原因大多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解释,精神分析学派认为这与个体童年期被压抑的性心理发展过程有关,行为主义则认为这是习得的一种行为,但更准确的应该归咎于个体的动机和人格的部分缺失。

7、性取向障碍

性取向是指个体性活动的对象是异性、同性或两者兼有,是一种基本的性行为活动的性别指向,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这里主要讨论近些年来在我国青少年中日渐多见的同性恋现象。虽然很多国家已经认可了同性恋行为,而不再把它视做一种疾病,但由于我国文化的特点,大多数人对于这一现象依旧是无法完全接受。同性恋个体以同性为满足性欲的对象,多见于未婚青少年。有学者调查发现,同性恋大概占总人群的4%左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一直备受争议,早期的性学家大都认为同性恋主要是通过遗传决定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的证据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正确与否。不过病态的家庭结构致使儿童发生角色认同错乱似乎更能解释这种现象。同性恋行为在我国是近几年才浮出水面并日渐公开化的:有女学生直接牵着自己的“女朋友”去上课的,也有男学生和“男朋友”公开接吻的……虽然有调查显示人们对这种行为比以往表现出了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但是这种包容是极其有限的,在中国这样一个道德规范严谨且正统思想仍占主流的社会中,同性恋者仍然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异类”。

8、虚拟色情迷恋症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虚拟色情也随之潜入青少年的生活,他们登陆互联网,浏览成人网站,在聊天室里同其他网民进行网上虚拟性交,有时甚至发展到在现实生活中与网友见面并性交。有些频繁登陆色情网站的网民甚至形成了对电脑的条件反射,一登陆到电脑甚至在电脑启动之前就会产生性兴奋。有学者认为,当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寻求网络性爱的行为,甚至在网络性爱影响到自己与亲近的人的关系时,他们仍然无法停止这些行为,那么对这个人来说网络性爱的迷恋就是一种真正的瘾。虽然这种现象更频繁的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资源全世界范围内的覆盖,我国青少年中也已经出现这种现象。尽管目前虚拟色情迷恋症还未被列入官方诊断的范畴,也不能界定在何种程度上使用网上色情资源属于娱乐活动,何种程度就构成虚拟色情症,但是毫无疑问的是,如果网络监管不力加之青少年辨识力与自我控制力不强等原因,虚拟色情迷恋问题会愈演愈烈。

青少年是带着生机和希望的一个群体,多个角度挖掘成因,提出相应地应对策略,以期为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性教育指明方向,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全社会的责任。

青少年心理咨询由发育疑问转为“性困惑”

春节过后,哈尔滨市共青团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迎来了一些咨询“性困惑”的青少年。据介绍,以往该中心接待的咨询问题多集中在孩子青春期发育中自身身体的某些变化,但如今前来咨询的问题多变为各式各样的“性困惑”,年后每天的咨询量约是平时的3倍左右。

据该中心有关人士介绍,该中心成立于1999年,目的是引导青少年正确、科学地处理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关怀和帮助。最近该热线每天都要接待10多位青少年打来的“性困惑”咨询电话,有的咨询者会多次拨打电话,有的咨询者要交流近一个来小时,为心中的困惑寻找答案或解决方法。咨询者的年龄多在11岁到20岁之间,他们多在过年期间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性关系,由此产生的困惑又无法与父母、同学交流,只好打救援中心的电话咨询。

据介绍,一名自称是中学生的女孩子告诉工作人员,春节放假时,她由于寂寞无聊,与一位不太熟悉的异性朋友发生了一夜情。事后,她非常后悔,并感觉身体不适,既担心染上性病又担心意外怀孕,想去医院检查又怕被熟人看到,不知道该怎么办。正月初七父母一上班,她马上给救援中心打电话。在尽可能地安慰女孩之后,专业人士告诉她,如发现身体有异常,必须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千万不要去黑诊所。如果不方便和妈妈谈这件事,该中心可以帮她联系大医院,免费提供检查及治疗。另一位咨询者自称谈了恋爱,恋爱的对象是同性,两人在春节时天天厮守在一起,遇到了一些性方面的困惑,犹豫再三才给中心打电话。该中心的专业人士耐心地听完了他的讲述后,详细地了解了他的情况,并为其讲解了相关的性知识和预防疾病的措施。

据介绍,救援中心开办10年以来,该热线电话的咨询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往该热线的咨询电话多集中在青少年对自身身体发育、变化产生的一些困惑,如乳房发育、遗精、手淫等。今年咨询者涉及的性问题又广又杂,婚外情、一夜情都有。专业人士表示,如今青少年了解性的渠道比较多,孩子们对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掌握的知识往往不够全面,疑问自然随之发生。这就要求家长平时要细心观察,多与孩子科学沟通。同时,青少年应慎重对待性,遇到问题不要闷在心里,也不要盲目寻找解决办法,最好与家长、老师或者信得过的专业人士沟通,以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相关参考

青少年易有性逆反心理

...异性,偏有人要格外留意;不让谈恋爱,偏有人要早恋。青少年“性逆反心理”不可能根除。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少男少女的性意识已开始萌动,他们希望通过自我的努力去探索性的奥秘,所以不肯轻易接受成人的观念。但这一时...

青少年易有性逆反心理

...异性,偏有人要格外留意;不让谈恋爱,偏有人要早恋。青少年“性逆反心理”不可能根除。这是因为这一时期少男少女的性意识已开始萌动,他们希望通过自我的努力去探索性的奥秘,所以不肯轻易接受成人的观念。但这一时...

青少年应该怎么摆脱浮躁的心理

...的不断加快,也影响到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因此一些青少年总是会感到特别的困惑,也特别迷茫,不知道生活、学习的意义何在。而且看到社会上穿金戴银的人们,又有些许的向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浮躁的心理。那...

青少年应该怎么摆脱浮躁的心理

...的不断加快,也影响到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因此一些青少年总是会感到特别的困惑,也特别迷茫,不知道生活、学习的意义何在。而且看到社会上穿金戴银的人们,又有些许的向往。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浮躁的心理。那...

谨慎青少年性逆反心理

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有“逆反心理”的产生,其中以青春期发生的频率最高。在“性”的问题上也不例外。如家长禁止孩子看与性有关的书刊,偏有人要偷着看;不让关注异性,偏有人要格外留意;不让谈恋爱,偏有人要早恋

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吗

...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

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吗

...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

窦性心律不齐需要治疗吗

...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正常人的心脏跳动是由一个称

医学百科 中西医结合专业定位的困惑

中西医结合专业之困笔者在带教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时候,经常遇到学生咨询:中医发展好还是西医发展好、考西医研究生好还是考中医研究生好、不学中医直接学习西医行不行或者放弃西医单学中医行不行,诸如此类,其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