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汗怎么用?《圣济总录》 黄汗

Posted 《圣济总录》

篇首语: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黄汗怎么用?《圣济总录》 黄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黄汗怎么用?《圣济总录》 黄汗

论曰黄汗者汗出如柏汁,沾衣黄色。故谓之黄汗。由脾胃有湿,瘀热伏留。熏发肌肉。
散而为汗,其证使人身体虚浮。骨节疼痛。发热汗出而不渴者是也。
治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黄如柏汁,脉自沉。此由汗出水入汗孔。水从外入而得之,黄 苦酒汤方
黄 (锉五两) 芍药 桂去(粗皮各三分)
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苦酒一盏半。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服之当心烦。
苦酒阻故也。
治黄汗两胫冷,又从腰以上汗出。腰 弛痛,如虫行皮中。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者,名曰黄汗。桂枝加黄 汤方
桂(去粗皮)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 黄 (锉五两)
上四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大枣二枚劈破。同煎取七分。去滓温服,复取微汗。须臾不汗者。食稀热粥,以助汤力。
治黄汗身肿发热,汗出而不渴。状如风水。汗出着衣皆黄。吴蓝汤方
吴蓝 芍药 麦门冬(去心) 桑根白皮(锉) 防己 白藓皮 山栀子仁(各一两半)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未效再服。
治黄汗身体重。汗出不渴。汗沾衣黄如柏染。黄 汤方
黄 (锉) 赤芍药 茵陈蒿(各二两) 石膏(四两) 麦门冬(去心焙一两) 豉(二两)
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半两。水一盏半,入竹叶十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四五服。
治黄汗,身体热不退。大小便不利。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 赤芍药 甘草(炙锉) 木通(锉) 赤茯苓(去黑皮) 黄 锉(各一两) 大黄(锉炒二两)
上七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如人行十里再服,以大小便通利为度。
又方:栀子仁 栝蒌(锉炒) 苦参(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醋渍鸡子。全用二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日四五服。
治黄汗、汗出如柏汁沾衣。身体虚浮。蔓荆子散方
蔓荆子(二两)
上一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井花水调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相关参考

黄汗怎么用?《医学摘粹》 黄汗

〔黄汗提纲〕身体旋惊肿不禁,渴生只为热邪侵,从知病状如风水,黄汗沾衣脉象沉。[b]黄桂枝芍药苦酒汤[/b]惟走表桂通营,苦酒能将瘀热清,白芍滋阴宜并用,驱除黄汗法弥精。[b]桂枝加黄汤[/b](证附桂

黄汗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黄汗

语出《金匮要略》。以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故名。症见口渴发热,胸部满闷,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等。病因是由于风、水、湿、热交蒸所致。湿热伤及血分时,又可并发疮疡。

黄汗怎么用?《中医名词词典》 黄汗

语出《金匮要略》。以汗出沾衣,色如黄柏汁,故名。症见口渴发热,胸部满闷,四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等。病因是由于风、水、湿、热交蒸所致。湿热伤及血分时,又可并发疮疡。

黄汗怎么用?《中医词典》h~j 黄汗

病名。因汗出入水,水热互郁于肌表,所致身肿、发热、汗出色黄如柏汁的病症。《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兼见两胫冷,身疼重

黄汗证治怎么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黄汗证治

病者身体肿,发热不渴,状如风水,汗出染衣,色正黄,如汁,名曰黄汗。

黄汗身肿怎么用?《中医词典》h~j 黄汗身肿

病名。因汗出入水,或汗出当风,内结郁久,成热成黄,为黄汗身肿之证。《症因脉治》卷三:“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必致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

《外台秘要》 黄汗方三首

《病源》黄汗之为病,身体洪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染衣,色正黄如柏汁,其脉自沉,此由脾胃有热,汗出而入水中,若浴,水入汗孔得之。(出第十二卷中)仲景《伤寒论》师曰,黄汗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

《脉经》 平水气黄汗气分脉证第八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其人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如鼓,一作如故,不满)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

《医学摘粹》 黄胆(黄汗附)

黄胆者,已食如饥,但欲安卧,一身面目及小便俱黄是也。其证或伤于饮食,或伤于酒色,病因虽不同,而要总由于阳衰而土湿,湿在上者,阳郁而为湿热,湿在下者,阴郁而为湿寒。如乙木下陷,而阳遏于阴分,亦化为湿热。

《伤寒杂病论》 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脉证并治

【师曰】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也。五脏,六腑,感受客邪,皆能致咳。所以然者,邪气上逆,必干于肺,肺为气动,发声为咳,欲知其源,必察脉息,为子条记,传与后贤。肺咳,脉短而涩。假令浮而涩,知受风邪;紧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