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词典》 邪(邪气)
Posted 《中医名词词典》
篇首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名词词典》 邪(邪气)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名词词典》 邪(邪气)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和疫厉之气等从外侵入的致病因素,故又称“外邪”。与人体正气相对来说,泛指多种致病因素及病理的损害。相关参考
泛指侵害人体的邪气,因邪气从外而来,故名。
指邪气盛。“五邪”之一。某脏发病,邪气从“子盗母气”传来的。
指邪气轻微,致病也轻浅。“五邪”之一。某脏发病,邪气从该脏“所胜”的方面传来的。
指六淫病邪中的寒,湿等邪气。因它们致病易伤阳气,阻滞气化活动,故名。指侵犯阴经的邪气。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邪气结合侵犯人体,或从病症表现出其病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邪气。如湿温、燥热,风寒湿等。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邪气结合侵犯人体,或从病症表现出其病因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邪气。如湿温、燥热,风寒湿等。
指六淫病邪中的风、暑、燥、火等四种邪气,因它们致病多表现为阳热证候,易伤阴津,故名。指侵犯阳经的邪气。
指在表的邪气,多属外感表证。
处于空间的雾露邪气。《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
语出《素问.通评虚实论》。是对实证所下的定义。邪气,指致病因素。当病邪有余而人体正气充足,机能代谢活动增强以抵抗病邪,故表现为亢盛的实证。如痰滞、食积、瘀血,水湿等,都是邪气有余;壮热,烦燥、狂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