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 经断复来

Posted 《中医妇科学》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妇科学》 经断复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妇科学》 经断复来

妇女自然绝经2年以上,又见阴道流血者,称“经断复来”,又称“老年经水复行”。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绝经后出血。若由生殖道恶性病变引起者,预后不良,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病因病机]
妇女49岁前后,肾气虚,天癸竭,太冲咏衰少,地道不通,故经水断绝。若素体气阴两虚,邪气内伏,致冲任不固,则可发生本病。常见的分型有气虚、阴虚、血热和血瘀。
一、气虚
素体中气不足,复加劳力过度,损伤中气,气虚冲任不固,血失统摄,致经断复来。
二、阴虚
早婚多产,阴血本亏,复加房事不节,更伤肾精,或老年忧思过度,耗损营阴,阴虚内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致经断复来。
三、血热
素体阳盛,或过食温燥之品,燥热内蕴,或感受热邪,或怒动肝火,火热损伤冲任,迫血妄行,致经断复来:
四.血瘀
老年体虚,气血运行不畅,复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瘀留冲任,新血误行,致经断复来。
[辨证论治]
本病有虚证、有实证,也有虚实夹杂之候,当以出血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证候综合分析,同肘参考各种检查结果,辨明证属良性或恶性。一般年龄愈大,出血时间愈长,反复发作,下腹部肿块增大速度快,伴腹水、恶病质体质或红细胞沉降率异常增快者,恶性病变的可能性愈大。治疗首分良性恶性,良性者当以固摄冲任为大法,或补虚,或攻邪,或扶正祛邪;恶性病变者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一、气虚型
主要证候:自然绝经在2年以上,经水复来,血量较多,色淡质稀,小腹空坠,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光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气虚中气下陷,冲任不固,故经水复来,血量较多,小腹空坠;气虚脾弱,生化之源不足,故流血色淡质稀;中气不足,故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中阳不振,则面色觥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也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安老汤(《傅青主女科》)。
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山茱萸、阿胶、黑芥穗、香附、木耳、炭甘草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补中益气,固摄止血;熟地、阿胶、当归养血止血;山茱萸收涩止血;香附理气,与补气养血药同用,使补而不滞;黑芥穗、木耳炭黑以制红,加强止血之力。全方以补气固冲摄血治本,养血止血治标,标本同治,故可收止血之功。
二、阴虚型
主要证候: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量不多,色鲜红,五心烦热,两颧潮红,夜睡不宁,咽干口燥,阴中干涩或灼热疼痛,皮肤或外阴瘙痒,大便燥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内热,热忧冲任,迫血妄行,故经水复来;阴虚血少,血为热灼,故量不多而色鲜红;阴虚于下,阳浮于上,故两颧潮红;阴虚内热,虚火内扰心神,故五心烦热,夜睡不宁;阴虚津亏,故咽干口燥,大便燥结;肝经绕阴器,肾司二阴,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外阴失养,故外阴瘙痒,阴中干涩,灼热疼痛;阴虚血燥,血虚生风,风动则痒,故皮肤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阴虚之象。
治疗法则:滋阴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清血养阴汤。
若出血期间,酌加生龟板、生龙骨、阿胶;皮肤、外阴瘙痒甚者,酌加白蒺藜、荆芥、何首乌;大便燥结者,酌加胡麻仁、柏子仁。
三、血热型
主要证候: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色深红,质稠,带下增多,色黄,有臭味,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
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水复来;血被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热灼伤津,故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热毒灼伤胞脉,故带下色黄,有臭味。舌红,苔黄,脉弦滑,也为血热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益阴煎(《医宗金鉴》)加生牡蛎、茜根、地榆。
生地、知母、黄柏、生龟板、砂仁、炙甘草
方中生地、茜根、地榆清热凉血止血;知母、黄柏滋阴清热泻火;生龟板、生牡蛎固冲止血;少佐砂仁养胃醒脾,行气宽中。全方清热凉血泻火,血无热迫,冲任自固,血无妄行之弊矣。
若带下量多者,酌加车前子、土茯苓、薏苡仁;出血量多或反复发作,气味腐臭者,酌加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半枝莲。
四、血瘀型
主要证候:自然绝经2年以上,经水复来,血色紫黯有块,量多少不一,小腹疼痛拒按,或胞中有症块,舌紫黯,脉弦涩或涩而有力。
证候分析:瘀阻冲任,血不循经,故经水复来,血色紫黯有块,量多少不一;瘀阻胞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小腹疼痛拒按;瘀血蓄于胞中,久则聚结成症,故胞中有块。舌紫黯,脉弦涩,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当归丸(《圣济总录》)。
当归、芍药、吴茱萸、大黄、干姜、附子、细辛、丹皮、川芎、虻虫、水蛭、厚朴、桃仁、桂枝
方中芍药宜用赤药,桂当用桂枝。当归、赤芍、川芎、桂枝活血祛瘀;虻虫、水蛭祛瘀消积,大黄、丹皮、桃仁凉血祛瘀;吴茱萸、干姜;附子、细辛温经散瘀;厚朴行气以助散结之力。全方活血祛瘀,消积化瘀,症结散,冲任通,血循常道,不致妄行则血能自止。本方攻破力猛,体实而瘀血内结者方可用。
若瘀积化热,症见手足心热,或低热不退,口干渴饮,尿赤便结,舌黯,苔黄而干,脉弦数者,去吴茱萸、干姜、附子、细辛、川芎,加三七、地榆、贯众;小腹疼痛剧者,加罂粟壳、延胡索;久病体虚,面色苍白,形体羸瘦,气短气促,饮食减少者,去虻虫、大黄,加黄芪、白术、太子参。

相关参考

《中医妇科学》 经断前后诸证

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烘热面赤,进而汗出,精神倦怠,烦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健忘,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有月经紊乱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称“经断前后诸证”,又称“经绝前后诸证”。这些证候常参差出

《医宗金鉴》 妇人经断复来(二)

芩心丸 益阴煎11。经断复来血热甚,芩心醋丸温酒吞,益阴知柏龟生地,缩砂炙草枣姜寻。血多热去伤冲任,十全大补与八珍。暴怒忧思肝脾损,逍遥归脾二药斟。【注】妇人七七四十九岁后,天癸不行。若止而复来,无他

《医宗金鉴》 妇人经断复来(一)

5。妇人七七天癸竭,不断无疾血有余,已断复来审其故,邪病相干随证医。【注】妇人七七四十九岁时,天癸竭,地道不通,当月水不下。若月水不断,不见他证,乃血有余,不可用药止之。若已断,或一年,或三,五年复来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等。中医妇科学就是要运用这些基本理论,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简史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在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渐建立和充实起来的。医学发展的历史,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为此,我们把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史分为十大历史阶段进行阐述。一、夏

《中医妇科学》 妇科杂病

《中医妇科学》 妇科杂病

《中医妇科学》 妇科检查

[b]一、妇科体格检查[/b]妇科体格检查,应在采集病史后进行。检查内容包括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和妇科检查。(一)全身检查妇科疾病可产生全身症状,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发生妇科症状,因此应常规作全面的全身检

《中医妇科学》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

《中医妇科学》 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