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汗
Posted 《冯氏锦囊秘录》
篇首语: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汗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汗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汗
夫汗乃心之液,内因热气熏蒸,腠理开泄,故液随气而出,虽有盗汗自汗之别,总能虚人。如未灌之时而汗者,则不能灌,灌而汗者,则不能靥,靥而汗者,则必至于血脱阳虚,变为他症,故宜急为调理。然有甚与不甚之别焉,丹溪曰∶自汗不妨,是湿热熏蒸而然也,特言夫未甚者耳。未甚者,不惟无妨,且亦痘中之美候。甚者,则气血为之走泄,故宜急用参 之类,内加浮小麦以敛之;有热者,更加酒芩。如盗汗者,宜用芩、连、归、 、白芍、生地之类。若身冷恶寒而反汗者,急进参、附、桂、苓、甘草、黄 之类。如寒而不已者,汗出发润,大喘不止者,汗缀如珠者,汗而昏沉者,汗流烦渴者,肺绝而汗出如油者,并为不治。凡无因而至者为自汗。若睡中而得者为盗汗。若腰以上,烦热而多汗者为胃实汗。
若热甚汗多,汗出而热解者为邪热汗。若汗流不止而热反剧者,为阳虚汗。然在痘以汗为美者,以初起而有微汗,则阴阳气和,荣卫通畅邪气不留,易出而解也。在行浆时而有微汗,亦是气血充足之征也。然有过表,腠虚而多汗者;有心热而睡汗者;有六阳虚而头颅或颈多汗不过胸者;有胃虚而颈胸脐间多汗者;有肝木侮土自汗发搐流涎者;有胃实而四肢多汗,面赤作渴者;有痂落表虚而多汗者;随所因而治之。总之,汗者,血之所化,阴气不能内藏也。若因阳虚自汗者,大补其气以敛之;若因睡而汗出者,当以补血为主而兼补气;若荣中伏热,津液流溢妄泄者,宜于补养之中,佐以凉血之药。
相关参考
痘后盗汗自汗者,肌肉虚,卫气弱,荣血热也,治宜清心调元为主。盗汗偏于养阴,自汗专于补阳,此其治也。若浑身,如水而发润者,或汗出如珠者,皆亡阳之症。治何益焉?
凡脉浮大者,日数虽多,在表宜汗。若六七日后,邪热少退,胸膈亦和,是表里己平也。而如咽喉干燥,汗出无多,此乃津液枯竭,不可发汗,汗则亡阳。更淋家不可发汗,夫淋是太阳热传膀胱也,汗之则津液愈竭,客热愈增,
自汗属气虚,阳虚血虚湿痰,宜人参黄,少佐桂枝,阳虚制附子亦可少用,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作汗,凉膈散主之。自汗盗汗,并忌生姜,以其开腠理也。盗汗属血虚阴虚,小儿不须治,当归大黄汤甚效,但药性寒而人虚者
寒多中荣,风多中卫,荣得寒则痛,卫得风则热,寒伤于荣,则无汗而为伤寒,风伤于卫,则有汗而为伤风,荣卫惧虚,则必自汗。盖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荣虚则不能守脉中,气虚则不能卫脉外,以致汗出。汗者,血也。寒则
伤寒之病,莫先于分经表里,治表里之法,莫先于分汗下缓急,汗下迟早一差,变症百出,是以前人论治伤寒,有曰汗药宜早,下药宜迟,此二语紧要法也。曰宜早者,谓风寒之邪自表而入,即当速为发表,邪从表解,免其传里
治黄汗。黄(蜜炙)赤芍药茵陈(各二两)石膏(四两)麦冬(去心)豆豉(各一两)每服四钱,姜水煎温服。
治汗后大虚,头眩肉,自汗自利不止。熟地人参白术黄甘草芍药当归生地茯苓陈皮肉桂大附子姜三片,枣一枚,糯米一撮,水煎温服。
治汗后大虚,头眩肉,自汗自利不止。熟地人参白术黄甘草芍药当归生地茯苓陈皮肉桂大附子姜三片,枣一枚,糯米一撮,水煎温服。
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异象感惑,气郁生涎,短气悸乏,自汗浮肿,饮食无味。枳实半夏竹茹茯苓甘草香附子人参柴胡桔梗麦门冬橘红姜枣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