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茵陈蒿汤方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茵陈蒿汤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注】
谷疸属胃热,脉当数,今脉迟,脾藏寒也。寒不化谷,所以虽饥欲食,食难用饱,饱则烦闷,胃中填塞健运失常也。清者阻于上升,故头眩;浊者阻于下降,故小便难也,此皆欲作谷疸之征。其证原从太阴寒湿郁黩而生,若误以为阳明热湿发黄,下之虽腹满暂减,顷复如故,所以然者,脉迟寒故也。此发明欲作谷疸,属脾阴寒化而不可下者也。
【集注】
程林曰:脉迟为寒,寒不杀谷,故食难用饱,饱则谷气不消,胃中若浊,浊气蕴蓄则发烦,熏蒸则作眩也。小便难者,以脉迟则无阳以施化浊气,但留于胃而不宣,是以欲作谷疸。若下之,徒虚其胃而腹满如故也,所以然者,以脉迟为寒之故也。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注】
此详申女劳疸之为病。黄疸日晡所发热,乃阳明热症,当不恶寒也;而反恶寒者,非阳明热症,此或为女劳得之也。女劳得之疸证,虽膀胱急,少腹满,而小便自利,身虽尽黄,而额上则黑,虽发热,惟足下甚,此少阴热因作黑疸也。故腹胀如水状,而大便必黑时溏,知非水胀病,乃为女劳得之疸胀病也。时溏黑色者,亦藏病及血之征也。血病者颜必变,岂有色黑而血不病者乎?女劳疸腹满者为难治,以其脾肾两败也。以硝石入血消坚,矾石入气胜湿,然此方治标固宜,非图本之治,世久书□,姑辨其理也。
【集注】
尤怡曰:黄家,日晡所本当发热,今发热而反恶寒者,此为女劳得之疸也。热在胃浅而肾深,故热深则先反恶寒也。膀胱急,额上黑,足下热,大便黑,皆肾热之征,虽少腹满胀有如水状,而实为肾气不行,非脾湿而水不行也。惟是证兼腹满,则脾肾并伤,而其治为难耳!硝石咸寒除热,矾石除痼热在骨髓,骨与肾合,用以清肾热也。
大麦粥和服,恐伤胃也。

相关参考

《医宗金鉴》 栀子柏皮汤方

栀子(擘)十五枚甘草(炙)一两黄柏二两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按】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蒿,必传写之误也。□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注】阳明病无汗,不以葛

茵陈蒿汤怎么用?《医宗金鉴》 茵陈蒿汤

阳明病发热,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腹微满者,本方主之。茵陈蒿六两 栀子(擘)十四枚 大黄二两,右三味,以水二斗,先煮茵陈,减六升,纳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

《医宗金鉴》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右二味和,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集解】尤怡曰:此正治湿热成疸者之法,茵陈散热郁,五苓利湿瘀也。□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

阴黄怎么用?《医宗金鉴》 阴黄

阴黄多缘转属成,脾湿肾寒两亏生,温脾茵陈理中治,温肾茵陈四逆灵。[注]阴黄者,乃脾湿肾寒,两虚而成,此最为危候,温脾去黄,以理中汤加茵陈主之,温肾去黄,以茵陈四逆汤主之。(茵陈理中汤)方见不乳(茵陈四

《医宗金鉴》 五苓散附茵陈五苓散

治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茯苓十八铢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 桂半两,右五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

苦参汤方怎么用?《医宗金鉴》 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水一斗,煮取七升,熏洗,日三次。

《医宗金鉴》 桂枝加芍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三两,随前共六两,余根据桂枝汤法。

《医宗金鉴》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根据前法,得吐止后服。

甘草汤方怎么用?《医宗金鉴》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医宗金鉴》 小青龙汤方

(见肺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