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三)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Posted 《中医基础理论》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 (三)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基础理论》 (三)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上行支: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
2.生理功能
(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
(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
(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
[img]qijingbamai_03.gif[alt]冲脉[/alt][/img]

相关参考

《中医基础理论》 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 (二)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2.分

《中医基础理论》 (二)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2.分

《中医基础理论》 (八)阳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2.生理功能:维系阳经。[i

《中医基础理论》 (一)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2.

《中医基础理论》 (一)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2.

《中医基础理论》 (七)阴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足内踝上五寸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再上行交于任脉的天突穴,止于咽喉部的廉泉穴。2.生理功能:维脉的“维”字,有

《中医基础理论》 (六)阳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

《中医基础理论》 (六)阳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

《中医基础理论》 (五)阴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