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量法怎么用?《神应经》 折量法

Posted 《神应经》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折量法怎么用?《神应经》 折量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折量法怎么用?《神应经》 折量法


臣瑾曰∶夫针灸之术,其旨微矣。穴法之讹,其来远矣。如背俞、膏肓数穴,皆起死回要穴,而折量分寸皆致讹谬。臣获善同陈先生亲授,一穴一法毫厘有据。且如背俞,前贤书中皆云夹脊各寸半是,共折三寸,分二旁取之。殊不知言夹脊,其夹字是除骨而言。若带脊骨,当以两旁各二寸,共折四寸分两旁。又如膏旁,按其酸疼处乃是真穴。臣每根据此灸疗,多获痊愈。又折量之法,世俗盗学,妄传自头部、背部、手足背,一概用“同身寸”量之,殊不知头部有头部之尺寸,腹部有腹部之尺寸,横直尺寸俱不同,各有其要,惟背部、手足部并用同身寸取之。学人于兹,不可不注意焉,故书此以正之。
[b]头部[/b]
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上行三寸;后发际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后发际不明者,共折作一尺八寸。
横寸以眼内 角比至外 角,为一寸。头部横寸并用此法。
神庭至曲差、曲差至本神、本神至头维,各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四寸半。
[b]背部[/b]
大椎穴下至尾 ,共二十一椎,通折作三尺。
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
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
十四椎与脐平,共二尺一寸一分四厘。
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
第二行夹脊,各寸半,除脊一寸,共折作四寸,分两旁。第三行夹脊各三寸,除脊一寸,共折作七寸,分二旁。
[b]腹部[/b]
横寸∶膺部、腹部并用乳间横折作八寸。腹部应有横寸,悉根据上法。
直寸∶中行心蔽骨下至脐共折作八寸。人若无心蔽骨者,取歧骨下至脐心,共折九寸取脐中至毛际横骨,折作五寸。
天突至膻中为准,折作六寸八分,下行一寸六分,为中庭。上取天突,下至中庭,共折作八寸四分。
[b]手足部[/b]
并用同身寸取之。

相关参考

《中医词典》r~s 《神应经》

针灸著作。一卷。明·陈会撰,刘瑾校补。刊于1425年。本书系辑取陈会所撰的《广爱书》(针灸著作,十二卷。今佚。)之精要而成。主要取用119穴,编成歌诀和插图,并附以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诸病配穴

序怎么用?《神应经》 序

恭惟我主上殿下之六年也,命礼曹申严医教设针灸专门法,择其精于术者为师,而资性者为弟子,劝励之法甚悉焉。适有日本释良心以《神应经》来献,兼传其本国神医和介氏、丹波氏治痈疽八穴法。其八穴虽未试用《神应经》

《针灸大成》 神应经补泻

《神应经》 朝代:明·洪熙元年 年份:公元1425年

《神应经》 梓桑君针道传宗图(缺)

八穴灸法怎么用?《神应经》 八穴灸法

《神应经》 背腹部二穴

(自大椎下至鸠尾骨端为背部,自天突穴下至阴毛际为腹部,两腋亦属腹,则乳上周回(自左乳头上起端,右旋周身,经右乳头上还至起端处双垂,如头部法。

《神应经》 逐日人神所在

一日在足大趾厥阴分,刺之,跗肿。二日在足外踝少阳分,刺之,筋经缓。三日在股内少阴分,刺之,小腹痛。四日在腰太阳分,刺之,腰偻无力。五日在口太阴分,刺灸之,舌强。六日在手阳明分,刺之,咽喉不利。七日在内

《神应经》 痰喘咳嗽部

咳嗽∶列缺经渠尺泽鱼际少泽前谷三里解溪昆仑肺俞(百壮)膻中(七壮)咳嗽饮水∶太渊引两胁痛∶肝俞引尻痛∶鱼际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肝俞唾血内损∶鱼际(泻)尺泽(补)间使神门太渊劳宫曲泉太溪然谷太

《神应经》 诸般积聚部

气块冷气、一切气痰∶气海心气痛连胁∶百会上脘支沟大陵三里心下如杯∶中脘百会结气上喘及伏梁气∶中脘胁下积气∶期门血结如杯∶关元奔豚气∶章门期门中脘巨阙气海(百壮)气逆∶尺泽商丘太白三阴交喘逆∶神门阴陵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