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r~s 《伤寒温疫条辨》

Posted 《中医词典》r~s

篇首语: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词典》r~s 《伤寒温疫条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词典》r~s 《伤寒温疫条辨》


伤寒温病著作。简称《寒温条辨》。六卷。清·杨浚撰于1784年。自《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和《难经》“伤寒有五”以来,伤寒与温病便易于混淆。作者有鉴于此,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一列述伤寒与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卷二-三辨析伤寒、温病各种病候;卷四-五医方辨,计正方180首,附方34首。卷六本草辨,述药物188种。本书选摘《温疫论》、《伤寒辨证》中论述尤多,但又有所补充发挥,并创用升降散等方剂,在同类书中有其影响。现存乾隆本等20多种清刻本,多种石印本。

相关参考

吕田怎么用?《中医词典》k~l~m 吕田

清代医家。字心斋,河南新安人。精医学。曾摘选杨氏《伤寒温疫条辨》编成《伤寒条辨摘要》,刊行于世。另有《伤寒条辨摘要》及《天花精言绪余》等。

《中医词典》r~s 《伤寒论后条辨》

伤寒著作。又名《伤寒论后条辨直解》。十五卷。清·程应旄撰于1670年。全书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程氏以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内容,根据个人对仲景原文的理解,“条其所条,辨其所辨”(见自序),并以

《中医词典》r~s 《伤寒论条辨》

伤寒著作。八卷。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病的完整性。遂予重新编注、考订,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篇次,删去了《伤寒例》一

《中医词典》r~s 《伤寒论条辨》

伤寒著作。八卷。明·方有执撰。刊于1592年。方氏认为《伤寒论》一乱于王叔和的重编,再乱于成无己的注释,失去仲景原著伤寒兼杂病的完整性。遂予重新编注、考订,并调整了若干条原文的篇次,删去了《伤寒例》一

唇焦怎么用?《中医词典》c~d 唇焦

证名。口唇泛现焦黑色之证。由瘀血、食积、热病伤津所致。《医学入门·伤寒杂症》:“无寒热而唇焦者,多因血瘀。”《温热经纬》卷四:“唇焦大渴,津液耗伤,清化为宜。”《伤寒温疫条辨》卷二:“唇燥裂,唇焦色,

《中医词典》r~s 《伤寒缵论·伤寒绪论》

伤寒著作。各二卷。清·张璐撰。刊于1667年。作者博览《伤寒论》诸家注本,有“多岐而不一”的感慨。及见《伤寒论条辨》、《尚论篇》等书,在反复钻研之后,“向之所谓多岐者,渐归一贯”因此以《尚论篇》等为依

《中医词典》r~s 《伤寒论本旨》

伤寒著作。即《医门棒喝二集》。九卷。清·章虚谷撰于1835年。作者鉴于《伤寒论》辞简意深,理法微妙,读者难以领会,注本虽多,却不易找到符合简明切当者,遂重为编注。编次参考《伤寒论条辨》,以风伤卫、寒伤

《中医词典》r~s 《伤寒论三注》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

《中医词典》r~s 《伤寒论三注》

伤寒著作。十六卷。清·周扬俊撰于1667年。周氏于《伤寒论》注家中,钦佩方有执和喻嘉言,遂以方氏《伤寒论条辨》、喻氏《尚论篇》两个注本为基础,加上他个人的见解,逐条予以注释,因名“三注”。从对《伤寒论

《中医词典》r~s 《尚论篇》

伤寒著作。八卷。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清·喻昌撰。初刻于1648年。本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喻氏遵方有执之论,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为主病之大纲;四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