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Posted 《删补名医方论》

篇首语:智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删补名医方论》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删补名医方论》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于前汤内加吴茱萸半斤,生姜三两。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
【注】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其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微而厥也,然厥阴之脏,相火游行其间,经虽受寒,而脏不即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所以伤寒初起,见其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附也。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佐细辛味极辛,能达三阴,外温经而内温脏。通草其性极通,善开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营。倍加大枣,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减去生姜,恐辛过甚而迅散也。肝之志苦急,肝之神欲散,甘辛并举,则志遂而神悦,未有厥阴神志遂悦,而脉微不出,手足不温者也。不须参、苓之补,不用姜、附之峻,此厥阴厥逆与太少不同治也。若其人内有久寒,非辛温之品所能兼治,则加吴茱萸、生姜之辛热,更用酒煎,佐细辛直通厥阴之脏,迅散内外之寒,是又救厥阴内外两伤于寒之法也。

相关参考

《医宗金鉴》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于前方内,加吴茱萸半升,生姜三两。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方解】凡厥阴病,必脉细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邪则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脉细而

《伤寒论》 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二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大枣二十五枚(掰)吴茱萸二升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b]以上三方,病证并在

《删补名医方论》 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二两)通草(二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删补名医方论》 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二两)通草(二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医学百科 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伤寒论》原文︰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沈尧封曰︰叔和释脉法,细极谓之微,即此之脉细欲绝,即与脉微相浑。不知微者,薄也,属阳气虚,细者小也,属

汇方怎么用?《医宗金鉴》 汇方

桂枝汤 小建中汤 当归建中汤 黄耆建中汤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新加汤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桂枝加附子汤 芍药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11。桂枝芍药草姜枣,加饴归耆日建中,加葛根汤加干葛,新加倍芍

《伤寒杂病论》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方

吴茱萸二升 生姜半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劈)右十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大

《伤寒恒论》 厥阴上篇 计三方

[b]乌梅丸[/b] 乌梅 细辛 干姜 黄连 人参 桂枝 附子 黄柏 当归 〔川椒〕[b]当归四逆汤[/b] 当归 细辛 甘草 通草 白芍 桂枝 大枣[b]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b] 于前方内

《删补名医方论》 茯苓四逆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一两)干姜(一两)附子(生用,破八片,一枚)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注】

《删补名医方论》 茯苓四逆汤

伤寒厥而心下悸,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炙,一两)干姜(一两)附子(生用,破八片,一枚)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