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医通》 备急丸(金匮)
Posted 《张氏医通》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氏医通》 备急丸(金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氏医通》 备急丸(金匮)
治心腹卒痛如锥刺。宿食冷积胀满。巴豆(去皮心膜。用霜一钱。) 干姜(生。二钱) 大黄(三钱)
上三味。为末。炼白蜜丸。如小豆大。温水送下。二三十丸。妊娠禁用。按备急丸治寒实结积之峻药。凡伤寒热传胃府。舌胎黄黑刺裂。唇口赤燥者。误用必死。以巴豆大热伤阴故也。其白散、白饼子、消积、神保、酒 等方皆然。不可不慎。其神保丸、酒 丸。见伤饮食门。杨气丸下。兹不复见。
[b]白散[/b](玉函) 治寒实结胸。
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霜一钱。加桔梗芦、贝母各三钱。为散。白饮和服半钱。羸者减之。
[b]雷氏千金丸[/b] 治胸胀冷积作痛。
备急丸加焰硝、桂心。
[b]白饼子[/b] 治小儿腹中癖积。饮乳即嗽。而吐痰涎。
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滑石、轻粉、半夏、南星各一钱。共杵为末。糯米饮丸。绿豆大。捻作饼子。每服二三饼。葱白汤下。
[b]消积丸[/b] 治小儿食积发热。大便酸臭。
备急丸去干姜、大黄。用巴豆二十粒取霜。加丁香九粒。缩砂仁十二粒。共杵为末。以烂乌梅肉三枚。糊丸黍米大。
每服三五丸。温水下。
相关参考
治寒气冷食稽留胃中,心腹满痛,大便不通者。大黄(二两)干姜(二两)巴豆(去皮,研如脂,一两)先捣大黄、干姜为末,内巴豆合捣千杵,和蜜丸,如豆大,藏密器中,勿泄气,候用。每服三四丸,暖水或酒下。《金匮》
治水肿心下如盘。边如旋盘。枳实(十枚)白术(二两)上二味。水煎。温分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b]枳术丸[/b]治脾不健运。饮食不化。枳术汤用枳实一两。白术二两。荷叶裹米烧饭为丸。米汤下七八十丸。海藏
治肾脏真阳不足。火不归原。熟地黄(八两)山茱萸肉干山药(微焙。各四两)牡丹皮白茯苓(去皮)白泽泻(去毛。各三两)附子(童便浸煮。去皮脐。切)肉桂(去粗皮。勿见火。各一两)上八味。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
治卒中恶风,气忤迷绝不知人(方见前第十二卷,胆腑门中。)
治心腹大痛。干姜川大黄巴豆(去皮。各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温酒下。
治三焦实热。烦躁便秘。黄连(酒煮。)黄芩(酒炒。)大黄(酒浸。等分。)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麻沸汤者。白水空煎鼎沸如麻也。古方惟降火药用之。[b]三黄丸[/b]治诸实热不解。三黄汤为末
巴豆(去皮油)大黄干姜(炮,以上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温水下,不拘时服之。
[b]桂苓五味甘草汤[/b](金匮)治咳逆气从小腹上冲。桂枝茯苓(各四两)甘草(炙。三钱)五味子(二钱)水煎。去滓。温分三服。[b]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汤[/b](金匮)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枝。加干姜
金匮云。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
[b]金匮甘麦大枣汤[/b]治藏燥善悲。甘草(三钱)小麦(三合)大枣(十枚。擘)上三味。以水六廾。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生脉散(方祖)二冬膏(方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