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x~y 《药品化义》
Posted 《中医词典》x~y
篇首语: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医词典》x~y 《药品化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医词典》x~y 《药品化义》
药学著作。十三卷。明·贾九如撰,李延昰补论。约刊于1644年。卷首诸论系李延昰所补,计有本草论(简史)、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及药论。卷一为药母及辨药入法;卷二-十三将148种药物分为气、血、肝、心、脾、肺、肾、痰、火、燥、风、湿、寒十三类,对其性味功治等加以论述。每种药物根据辨证八法说明。每卷之末综括该卷之要点。现有多种清刻本及排印本。
相关参考
药学著作。见《通志·艺文略》。一卷(《嘉佑本草》作二卷)。梁·陶弘景撰。刘禹锡谓:“《药总诀》……论夫药品五味寒热之性,主疗疾病及采蓄时月之法,凡二卷。一本题云《药象口诀》,不着撰人名氏,文字并相类。
东汉时医官名。东汉时期,太医令之下曾设药丞、方丞各一人,药丞主药,方丞主药方,药丞专管药品。这是医与药分工管理的开端,也是一个进步。
古代对从事一般中药加工技术的人员的称呼。唐代太医署中始设有药童二十四人,其职责是在主药的带领下加工、整理药品。这类人员一般都年龄偏低,故称药童。
明代本草学家。字九如,鸳州(今浙江嘉兴)人。研究方书,深明其理。着《药品化义》十三卷。后由李延昰加以补订。尝谓:“药理渊微,司命攸系,若无根据,何以详悉其义。”另着《脉法指归》,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