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六味地黄丸

Posted 《冯氏锦囊秘录》

篇首语:鸟贵有翼,人贵有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冯氏锦囊秘录》 六味地黄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氏锦囊秘录》 六味地黄丸

治肾经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秘,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燥舌痛,牙齿不固,腰膝痿软,自汗盗汗,诸血失音,水泛为痰,血虚烦燥,下部疮疡,足跟作痛等证。
熟地黄(八两,酒煮杵膏) 山茱萸(酒润去核,炒) 干山药(炒黄,各四两) 牡丹皮(酒洗,微炒) 白茯苓(人乳制焙) 泽泻(淡盐酒拌炒,各三两)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淡盐汤下四钱。
按∶肾恶燥,脾恶湿,补阴药中多是湿药,只肾虚而脾胃壮实者宜。若脾肾两虚则不可也。惟此六味丸八味丸及八物肾气丸,专补肾虚,兼理脾胃,不湿不燥,于脾肾两虚者,甚得其宜矣。肾者,水脏也。水衰则龙雷之火无畏而亢上,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地黄味浓为阴中之阴,补肾填精,以为君。山茱味酸归肝,乙癸同治之义,且肾主闭藏而酸敛之性与之宜也。山药味甘归脾,安水之位,故用为臣。丹皮亦入肝,其用主宣通,所以佐茱萸之涩也。茯苓亦入脾,其用主通利,所以佐山药之滞也,且色白属金,能培肺部,又有虚则补母之义。至于泽泻,有三功焉∶一利小便以清相火;二曰行地黄之滞,引诸药速达肾经;三曰有补有泻,无喜功增气之虞,故用为使。此方为益肾之圣药,而味者薄,其功缓,盖用药者,有四失也。一则地黄非怀庆则力浅;一则地黄非九蒸则不熟;一则疑地黄之滞而减之,则君主弱;一则恶泽泻之渗而减之,则使者微,蹈是四失,焉望其药之有功乎?
六味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八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主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
本方加五味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本方加五味二两,麦冬三两,名八仙长寿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治虚损劳热。本方加杜仲、牛膝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

相关参考

《冯氏锦囊秘录》 八味地黄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脐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假热等证。(张)按∶脾胃虚寒之至者,丹泽甚非所宜,减此二味,加牛膝、杜仲、鹿茸、五味子更佳,即七味丸加

三黄丸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三黄丸

治三焦实热。黄芩(春四两、夏秋六两、冬三两)大黄(春三两、夏一两、秋二两、冬五两)黄连(春四两、夏五两、秋冬三两)为末,蜜丸,每服百丸,食后白汤下。

大黄丸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大黄丸

初起壮实者可用。川大黄(切片,蜜蒸,一斤)白芍药(酒拌抄,六两)甘草(炙,三两)槟榔(四两)木香(一两,不见火)枳壳(四两,炒)为末,蜜丸,如赤豆大,白莱菔汤送下三钱。

《冯氏锦囊秘录》 生熟地黄丸

治血虚阴虚,眼目昏花。生地黄熟地黄金钗石斛玄参(各一两)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

《冯氏锦囊秘录》 人参地黄丸

治婴孩颅囟开解。此乃肾气不成,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肾气不盛,所以脑水不足,故不合。人参(二钱)熟地黄(四钱)鹿茸酒山药白茯苓牡丹皮山茱萸(去核,各三钱)为末,蜜丸,芡实大,参汤调化,食远服,神效。

《冯氏锦囊秘录》 人参地黄丸

治婴孩颅囟开解。此乃肾气不成,肾主骨髓,脑为髓海,肾气不盛,所以脑水不足,故不合。人参(二钱)熟地黄(四钱)鹿茸酒山药白茯苓牡丹皮山茱萸(去核,各三钱)为末,蜜丸,芡实大,参汤调化,食远服,神效。

《冯氏锦囊秘录》 六味附子汤

治寒厥。附子肉桂防己(各四钱)炙甘草(二钱)白术茯苓(各三钱)。

《冯氏锦囊秘录》 六味五苓散

治伏暑热,及胃湿而泄泻烦渴,小便不利。赤茯苓泽泻猪苓炒白术官桂车前子加生姜灯心,水煎温服。

《冯氏锦囊秘录》 滞颐(儿科)

脾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摄,故涎流出,而溃于颐间也,宜用温脾敛温为主。《经》又曰∶舌纵涎下,皆属于热,当兼脉俗参详可也。更有时时吐唾者,由肾气先天禀受不足,玄池不能收摄精华,宜用地黄丸服之。

《冯氏锦囊秘录》 滞颐(儿科)

脾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摄,故涎流出,而溃于颐间也,宜用温脾敛温为主。《经》又曰∶舌纵涎下,皆属于热,当兼脉俗参详可也。更有时时吐唾者,由肾气先天禀受不足,玄池不能收摄精华,宜用地黄丸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