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疡医大全》 阴阳疽门主论
Posted 《疡医大全》
篇首语:不学习历史的人注定要重复错误。——丘吉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疡医大全》 阴阳疽门主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疡医大全》 阴阳疽门主论
王肯堂曰∶阴阳疽,背上麻木不常,时肿时塌,忽软忽硬,乍寒乍热,由七情内乖,阴阳不和也。此证必大渴,神清脉定者可治;昏迷躁乱饮食不进者死。十日得黄白脓者可治;数日无脓者死。(《准绳》)相关参考
[i]顶门疽(图缺)[/i]王肯堂曰∶顶门疽,一名佛顶疽,此属太阳经风热所致,穴名上星。(在神庭后入发际一寸。)由脏腑阴阳不调,热毒上壅而成。脉大神昏,二便闭结者,不治。(《准绳》)申斗垣曰∶顶门疽,
王肯堂曰∶眉心疽,一名面风毒,属足太阳膀胱经风热壅结,阴阳相滞而生。若黑色痛甚,或麻或痒,寒热并作者疔也。(《准绳》)陈实功曰∶凤眉疽发在两目之间,形长皮赤,痛引脑户,二目合缝,光肿发热。(《正宗》)
[i]足跟疽(图缺)[/i]王肯堂曰∶足跟疽又名兔啮,其状若兔啮故名。属足太阳经,穴名申脉,在足跟骨下,此处乃阴阳二跷发源之所,由脏腑积热所致。其毒深重,最忌毒药敷贴,若紫陷麻木,神昏脉乱者不治,过时
申斗垣曰∶夭寿疽,其状大而紫黑,生于项背,是三阴、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故毒易于内攻,若不早治,致热毒入于渊液,(胆经穴名。)恐伤肝肺,旬日之间必死。初起不论阴阳寒热,当以隔蒜或豆豉饼灸之。治同痈疽法。(
申斗垣曰∶夭寿疽,其状大而紫黑,生于项背,是三阴、三阳经脉交会之处。故毒易于内攻,若不早治,致热毒入于渊液,(胆经穴名。)恐伤肝肺,旬日之间必死。初起不论阴阳寒热,当以隔蒜或豆豉饼灸之。治同痈疽法。(
陈实功曰∶玄疽生于左腿夹缝之下三寸,漫肿连阴,疼及大腿。(《正宗》)
陈实功曰∶玄疽生于左腿夹缝之下三寸,漫肿连阴,疼及大腿。(《正宗》)
汪省之曰∶合阳疽,乃足太阳膀胱经湿热之毒,在膝下腿外侧。(《理例》)
陈实功曰∶阴疽生于右腿夹缝之下三寸,痛连肾子,小腹亦痛。(《正宗》)
《鬼遗方》曰∶赤色疽发头额及脑前,并手掌中,十日不穴者死。七日可刺出血,七日未有脓,不可治也。[i]赤色疽(图缺)[/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