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怎么用?陈道隆 水肿
Posted 陈道隆
篇首语: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水肿怎么用?陈道隆 水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肿怎么用?陈道隆 水肿
余××,女,36岁。初诊:1960年6月1日。肾阳虚寒,脾土卑监,土无堤防,水邪泛滥,汹涌高源,上凌于肺,肺为水之上源,阻遏而为喘逆,外溢而为浮肿,内聚而为腹胀。脉沉濡而迟,舌苔白滑。议和阳化浊,崇土利水之法,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以真武合五苓法增损用之。
淡附片4.5g 肉桂4.5g 土炒白术9g 杏仁9g 桑白皮12g 大腹皮9g 陈蒲壳12g 橘皮4.5g 猪苓、茯苓(各)12g 泽泻12g 川椒目3g 淡干姜3g 3帖。
二诊:6月4日。脉来沉迟,脾肾阳虚,下乏蒸腾,中滞水精,上窒气机,致遍身肿胀,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喘逆较平,睡能着枕。腹仍膨胀,小便短涩。《内经》谓“三阴结为之水,是也。法当通阳泄浊、利水渗湿,使其水有出路,则不致胸高气促,上逆喘闭之险。”仍当以真武合五苓加减法。
淡附片4.5g 官桂4.5g 焦白术6g 杏仁9g 桑白皮12g 五加皮12g 生姜皮9g 海桐皮12g 猪苓、茯苓(各)12g 泽泻9g 川椒目3g 冬葵子9g 车前子12g(包),4帖。
三诊:6月8日。上凌水气,已有疏通之机。喘逆已平,已能着枕安卧。惟浊阴弥漫,窃踞清旷,胃脘痞闷,有时心悸,腹笥膨胀,如浪纹层叠,推之移动,按之而起。续当温肾和脾,能调水道之治。
淡附片4.5g 官桂4.5g 焦白术6g 五加皮12g 海桐皮12g 大腹皮12g 猪苓、茯苓(各)12g 泽泻12g 川椒目2.4g 陈蒲壳12g 青皮、陈皮(各)4.5g 生川厚朴3g 防己6g 沉香曲9g(包) 5帖。
四诊:6月13日。面浮庞大,遍身肿胀,俱已减瘥。浊阴团聚,气被水阻,水为气滞,肾关不利,腹尚膨,小便短涩。脉来沉濡,沉为水积,濡为湿盛。再议疏导湿浊、分利淡渗之法为要。
川桂枝4.5g 焦白术6g 五加皮12g 大腹皮12g 猪苓、茯苓(各)12g 泽泻9g 陈蒲壳12g 川椒目2.4g 车前子9g(包) 川萆解9g 阳春砂3g(原粒杵) 沉香曲9g(包) 地骷髅18g 野麦杆14茎(去节) 7帖。
五诊:6月20日。阴翳已消,浊邪渐化。海不扬波,水从高源而下降。上身浮肿渐退,湿浊已有疏化之机,而清阳尚未伸展之时,少阳伏火乘其堤防未固之机,竟僭逆上犯,耳前颞颥,筋攀掣痛。为今之治,利水非温通不行,降火非苦泄不清。伐木制肝之法,用于降火;和阳健脾之治,用于利水。上不致炎炎为虐,下不致滔滔为患矣。
淡黄芩4.5g 夏枯草12g 双钩藤12g(后入),白蒺藜9g 苦丁茶9g 赤芍、白芍(各)6g 焦白术6g 猪苓、茯苓(各)12g 泽泻9g 生米仁、熟米仁(各)12g 冬葵子12g 青皮陈皮各4.5g 六一散12g(茶叶包),7帖。
六诊:6月27日。少阳浮游之火已能敉平,三阴凝结之水渐趋融化。脾肾得温煦而散布精微,阴霾得阳光而离照当空。化浊邪于乌有之乡,消肿胀于平坦之途。脉按之沉濡已举,方可脾肾两补。
川桂枝3g 清炙黄芪12g 米炒潞党参9g 土炒白术6g 杭白芍6g 茯苓12g 陈皮4.5g 泽泻9g 防己6g 生米仁、熟米仁(各)12g 菟丝子12g 炒杜仲12g 米炒淮山药12g 春砂壳4.5g 14帖。
相关参考
金××,女,76岁。初诊:1963年9月19日。肺未清肃,咳呛不休,痰滞不爽,喉间咕噜有声,晨起气急。脉弦滑,苔薄。拟肃肺化痰为治。霜桑叶9g杏仁9g川贝、象贝(各)6g橘红、橘络(各)4.5g炙苏子
1.暑热当令,露宿受寒。头胀身热,胸闷呕吐,肢酸溲赤。脉弦濡而数,舌边尖微红有刺,苔中薄黄粘腻。用辛温、苦温,兼以苦辛疏泄开达之法。苏叶、苏梗(各)9g香薷9g佩兰梗6g藿香6g藿梗9g制川厚朴4.5
朱××,女,55岁。初诊:1963年4月22日。时感湿热,邪伏膜原,间日作疟,寒少热多。胸脘痞闷,欲呕泛漾。遍身肢酸。脉弦,苔白。拟以和化为治。清水豆卷12g制川厚朴3g佩兰梗6g青蒿梗9g广藿梗9g
王右。初诊:1939年(月日不详)。肝郁不达,心神失宁,精神错乱,言语模糊,痰热上凌心窍,有时面红头痛,脉弦劲。戢肝安神治之。珍珠母30g灵磁石12g合欢皮12g远志肉3g全当归9g萱花15g血琥珀1
陈氏诊病治案,多本《内经》、《难经》。他对《内经》中阴阳对立统一,承制生化,相互依恋,互为清灵之观点,且能融会贯通,尝谓“人身阴阳相为用,人有阳气,阴之使也;人有阴气,阳之守也,故阳气常开,水吸之而下
1.形寒凛凛,头痛项强,骨节疼痛,呕吐清水,身热无汗。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沉数。用辛温疏表法。苏叶、苏梗(各)6g嫩桂枝3g淡豆豉12g光杏仁9g荆芥穗9g姜半夏6g白茯苓12g焦六曲9g橘皮4.5g葱
尹××,男,51岁。初诊:1961年9月19日。便血之后,体已虚惫,肝脾不调,胸脘痞闷而作胀,尤其两胁作胀为甚,脉弦细。当以和养展调为治。大生地12g(砂仁4.5g拌炒)杭白芍6g生鳖甲15g橘叶、橘
蔡××,女,72岁。初诊:1963年2月27日。肝阳犯胃,胃机不调。头脑昏痛,胸脘痞闷,呕吐清水,不思食,便解艰难,如是者,将近一月。脉微弦,重按濡缓。当以柔和风木和益脾土为治调胃畅气之治,高年虑其反
李××,女,36岁。初诊:两足下肢紫斑点点,仿佛葡萄似的,足背高肿,面浮流衄,咳嗽胸闷,口秽苔黄,大便溏薄而热迫,小便短赤。此属肺胃热邪不从外解,逆里灼热,营分不清,以致阳明协热下利,表虽不热,易濒内
钱××,男,60岁。初诊:1962年11月12日。初秋时节,涉水行走后全身乏力,滴水不进,进则呕吐,经××医院治疗后,呕吐虽止,仍胃纳呆钝,脘部隐痛,口干,心悸。此为胃阳不和,胃阴不足。叶天士所谓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