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 2.薯蓣半夏粥

Posted 《医学衷中参西录》

篇首语: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学衷中参西录》 2.薯蓣半夏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学衷中参西录》 2.薯蓣半夏粥

治胃气上逆,冲气上冲,以致呕吐不止,闻药气则呕吐益甚,诸药皆不能下咽者。
生山药(一两,轧细) 清半夏(一两)
上二味,先将半夏用微温之水淘洗数次,不使分毫有矾味。用煮菜小锅(勿用药瓶)煎取清汤约两杯半,去渣调入山药细末,再煎两三沸,其粥即成,和白沙糖食之。若上焦有热者,以柿霜代沙糖,凉者用粥送服干姜细末半钱许。
吐后口舌干燥,思饮水者热也。吐后口舌湿润,不思饮水者凉也。若呕吐既久,伤其津液,虽有凉者亦可作渴,又当细审其脉,滑疾为热,弦迟为凉。滑而无力,为上盛下虚,上则热而下或凉。弦而有力,为冲胃气逆,脉似热却非真热。又当问其所饮食者,消化与否,所呕吐者,改味与否,细心询问体验,自能辨其凉热虚实不误也。
从来呕吐之证,多因胃气冲气,并而上逆。半夏为降胃安冲之主药,故《金匮》治呕吐,有大小半夏汤。
特是呕者,最忌矾味,而今之坊间鬻者,虽清半夏亦有矾,故必将矾味洗净,而后以治呕吐,不至同于抱薪救火也。其多用至一两者,诚以半夏味本辛辣,因坊间治法太过,辣味全消,又经数次淘洗,其力愈减,必额外多用之,始能成降逆止呕之功也。而必与山药作粥者,凡呕吐之人,饮汤则易吐,食粥则借其稠粘留滞之力,可以略存胃腑,以待药力之施行。且山药,在上大能补肺生津,则多用半夏,不虑其燥,在下大能补肾敛冲,则冲气得养,自安其位。且与半夏皆无药味,故用于呕吐甚剧,不能服药者尤宜也。
有因“胆倒”而呕吐不止者,《续名医类案》载∶许宣治一儿十岁,从戏台倒跌而下,呕吐苦水,绿如菜汁。许曰∶此“胆倒”也,胆汁倾尽则死矣。方用温胆汤,加枣仁、代赭石,正其胆腑。可名正胆汤,一服吐止。[b]按∶[/b]此证甚奇异,附载于此,以备参考。

相关参考

《医学衷中参西录》 2.薯蓣纳气汤

治阴虚不纳气作喘逆。生山药(一两)大熟地(五钱)萸肉(五钱,去净核)柿霜饼(四钱,冲服)生杭芍(四钱)牛蒡子(二钱,炒捣)苏子(二钱,炒捣)甘草(二钱,蜜炙)生龙骨(五钱,捣细)前方,治阴阳两虚作喘,

《医学衷中参西录》 5.薯蓣苜汤

治阴虚肾燥,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兼治虚劳有痰作嗽。生山药(一两,轧细)生车前子(四钱)上二味,同煮作稠粥服之,一日连服三次,小便自利,大便自固。盖山药能固大便,而阴虚小便不利者服之,又能利小便。车前子

《医学衷中参西录》 4.一味薯蓣饮

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

《医学衷中参西录》 2.安魂汤

治心中气血虚损,兼心下停有痰饮,致惊悸不眠。龙眼肉(六钱)酸枣仁(四钱,炒捣)生龙骨(五钱,捣末)生牡蛎(五钱,捣末)清半夏(三钱)茯苓片(三钱)生赭石(四钱,轧细)若服一两剂后无效者,可于服汤药之外

《医学衷中参西录》 2.镇风汤

治小儿急惊风。其风猝然而得,四肢搐溺,身挺颈痉,神昏面热,或目睛上窜,或痰涎上壅,或牙关紧闭,或热汗淋漓。钩藤钩(三钱)羚羊角(一钱,另炖兑服)龙胆草(二钱)青黛(二钱)清半夏(二钱)生赭石(二钱,轧

《医学衷中参西录》 2.消瘰膏

消瘰。生半夏(一两)生山甲(三钱)生甘遂(一钱)生马钱子(四钱,剪碎)皂角(三钱)朱血竭(二钱)上药前五味,用香油煎枯去渣,加黄丹收膏,火候到时将血竭研细搀膏中熔化和匀,随疮大小摊作膏药。临用时每药一

《医学衷中参西录》 31.半夏解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为其能降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纳气定喘。能治胃气厥逆、吐血、衄血(《内经》谓阳明厥逆衄呕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 31.半夏解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为其能降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纳气定喘。能治胃气厥逆、吐血、衄血(《内经》谓阳明厥逆衄呕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 2.牙疳散

甘石(二钱)镜面朱砂(二分)牛黄(五厘)珍珠(五厘,)共研细,日敷三次。

《医学衷中参西录》 6.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治素患劳嗽,因外感袭肺,而劳嗽益甚,或兼喘逆,痰涎壅滞者。麻黄(二钱)石膏(三钱,捣)生山药(五钱)寸麦冬(四钱,带心)清半夏(三钱)牛蒡子(三钱,炒捣)玄参(三钱)甘草(一钱五分)大枣(三枚,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