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提纲怎么用?《医述》 厥阴提纲

Posted 《医述》

篇首语: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厥阴提纲怎么用?《医述》 厥阴提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厥阴提纲怎么用?《医述》 厥阴提纲

太阴厥阴,皆以里证为提纲。太阴为阴中之阴而主寒,故不渴;厥阴为阴中之阳而主热,故消渴也。太阴主湿土,土病则气陷下,湿邪入胃,故腹痛自利;厥阴主相火,火病则气上逆,火邪入心,故心中疼热也。
太阴腹满而吐,食不下;厥阴饥不欲食,食即吐蛔。同是食不下,太阴则满,厥阴则饥;同是一吐,太阴则吐食,厥阴则吐蛔。此又属土、属木之别也。太阴为开,本自利,而下之则开拆。胸下痞硬者,开拆反阖也。厥阴为阖,气上逆,而下之则阖拆。利不止者,阖拆反开也。
○两阴交尽,名曰厥阴,又名阴之绝阳,是厥阴宜无热矣。然厥阴主肝,而胆藏肝内,则厥阴热证,皆少阳相火内发也。要知少阳、厥阴,同一相火,相火郁于内,是厥阴病出于表,为少阳病。
少阳咽干,即厥阴消渴之机;胸胁气满,即气上撞心之兆;心烦即疼热之初;不欲食是饥不欲食之根;喜呕即吐蛔之渐。故少阳不解,转属厥阴而病危;厥阴病衰,转属少阳而欲愈。
○厥者必发热,热与厥相应,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此四证,是厥阴伤寒之定局。先热后厥,厥热往来,厥多热少,热多厥少,此四证,是厥阴伤寒之变局。
○厥阴有晦朔具合之理,阴极阳生,故厥阴伤寒反以阳为主。厥少热多,是为生阳,故病当愈;厥多热少,是为死阴,故病为进。其热气有余者,或便脓血,或发痈脓,与《内经》煎厥不同。
○手足厥冷,脉微欲绝,是厥阴伤寒之外证;当归四逆,是厥阴伤寒之表药。夫阴寒如此而不用姜、附者,以相火寄于肝胆,外虽寒而脏不寒,故先厥者后必发热,手足愈冷,肝胆愈热,故厥深热亦深。所以伤寒初起,脉证如此者,不得遂认为虚寒,妄投姜、附以遗患也。
○本篇云∶诸四逆厥者不可下。又曰∶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二义不同。诸四逆不可下,是指伤寒脉微欲绝,此时外寒切迫,内热未起。此当发汗,是指虚寒证言,故曰虚家亦然。应下之者,是脉滑而厥,内热闭郁,故曰厥深热亦深。若发汗,只能引火之升,不能逐热外散,故令口伤。所谓下之,是下其热,非下其实。泄利下重者,四逆散;欲饮水升者数,白虎汤。此厥阴之下药,所以下无形之邪也。若以承气汤下之,利不止矣。
○诊厥阴脉,以阳为主;治厥阴病,以阴为主。故当归四逆不去芍药,白头翁汤重用芩、连,乌梅丸用川连、黄柏,复脉汤用地黄、麦冬。所以然者,肝之相火,本少阳之生气,而少阳实出于坎宫之真阴。
○六经,惟厥阴最为难治。其本阴而标热,其体风木,其用相火。
以其具合晦朔之理,阴之初尽,即阳之初出,所以一阳为纪,一阴为独,则厥阴病热,是少阳之相火使然也。
火旺则水亏,故消渴;气有余便是火,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木盛则克土,故饥不欲食,是为风化,饥则胃中空虚,蛔闻食臭则出,故吐蛔。此厥阴之火证,非厥阴之伤寒也。《内经》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或收,或散,或逆,或从,随所利而行之。调其中气,使之和平,是厥阴之治法也。(柯韵伯)
按∶厥阴篇中,次第不一,有纯阳无阴之证,有纯阴无阳之证,有阴阳差多差少之证,有阳进欲愈阴进未愈之证,复有阴居八、九,阳居一、二之证。厥而发热,热深厥深,上攻而成喉痹,下攻而便脓血,此纯阳无阴之证也。脉微细欲绝,厥冷灸之不温,恶寒,大汗,大利,躁不得卧,与夫冷结关元,此纯阴无阳之证也。厥三日热亦三日,厥五日热亦五日,手足厥冷,而邪热在胸,火热在胃,此阴阳差多差少之证也。
渴欲饮水,饥欲得食,脉滑而数,手足自温,此阳进欲愈之证也。默默不欲食,寸脉虽浮数尺脉自涩,呕吐涎沫,腹胀身疼,此阴进未愈之证也。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呕而脉弱,小便复利,本自寒下,复误吐下,脉沉微厥,面反戴阳,此阴居八、九,阳居一、二之证也。大率阳脉阳证,当取用三阳经治法;阴脉阴证,当合用少阴经治法。厥阴病,见阳为易愈,见阴为难痊。其表里杂错不分,又必先温其里,后攻其表。设见咽喉不利,咳唾脓血,则温法不可用,仍宜先解其表矣。
○再按∶厥阴经,原无下法,首条即先示戒云∶下之利不止矣。盖厥阴多至下利,下利中复有死证。《金匮》云∶五脏气绝于内,则下利不禁。此所以致戒不可下也。
中间虽有用小承气一法,因胃有燥屎,微攻其胃,非攻其肠也。虽有厥应下之一语,乃对发汗而言,谓厥阴内解其热,不应外发其汗耳。岂可泥应下二字,遂犯厥阴之大戒耶?自晋迄今,伤寒失传,遇阳明二、三日内当下之证,及少阴二、三日急下之证,总不能下,至厥阴六、七日不当下之时,反行下之。在热深厥深之阳证,下之已迟,万一侥幸,不过为焦头烂额之客。在亡血脏虚之人,下之百无一生矣。(喻嘉言)
厥阴者,阴之尽也。厥字从HT 从欠,谓阴之尽,而不足乎阳者也。又阴之尽,将上逆而接乎阳者也。《内经》谓一阴至绝处,却作朔晦是也。故热入厥阴者,得阳邪出表,不至内扰乎阴则愈;寒入厥阴者,得阳气来复,得以入而救阴则愈。皆以外阳接乎内阴为顺。盖厥阴一证,经虽属阴,总欲其气通于阳也。邪既入阴之尽,势必厥逆;内攻其里,势必下利。为喉痹,为脓血,皆阳胜之过也;为除中,为戴阳,皆阴盛之极也。世之治厥阴者,若涉大海,茫无津涯,吾为两言以蔽之∶治厥者,曰辨其寒厥、热厥而已矣;治利者,曰辨其寒利、热利而已矣。至于为呕为哕,亦莫不有寒热之辨也。(程扶生)

相关参考

医学百科 厥阴病提纲及意义

传经之次第,由少阴而厥阴。厥阴者,肝也,肝为厥阴之府,而肝膈之下垂,与包肾之脂膜相连者,即厥阴之经也。为其经与少阴经之脂膜相连,是以由少阴可传于厥阴。厥者逆也,又尽也,少阴自少阳、太阴传来,而复逆行上

太阴提纲怎么用?《医述》 太阴提纲

按∶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嗌干,此热伤太阴之标,自阳部注经,非太阴本病也。仲景立本病为提纲,因太阴主内,又为阴中至阴,故不及嗌干之证。太阴为开,又阴道虚,太阴主脾,脾主湿,故提纲主腹满时痛、

少阴提纲怎么用?《医述》 少阴提纲

少阴一经,兼水火二气,寒热杂居。其寒也,证类太阴;其热也,证似太阳。故仲景以微细之病脉,欲寐之病情为提纲,立法于象外,使人求法于病中。凡病之寒热,与寒热之真假,仿此义以推之,真阴之虚实见矣。○少阳为阳

《思考中医》 食则吐蛔

《伤寒论》中谈到吐蛔的有三个地方,一个是太阳篇89条的“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一个是厥阴篇338条的乌梅丸证,另一处就厥阴的提纲条文。吐蛔不是一个常见的证,将这样一个证摆在提纲里,并不是

《思考中医》 厥阴禁下

厥阴提纲讲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下之利不止”。厥阴为什么不可下,下之为什么会利不止?这个问题只要我们回到《内经》来就很容易解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

医学百科 什么是厥阴病证

【概念】厥阴病证是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现阴阳对峙,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概括。临床以上热下寒证为其提纲。厥阴病为六经之末,多由它经传变而成,其中尤以少阳病为主。厥阴的生理与病理:厥阴包括手

医学百科 《伤寒论》厥阴病争议的厘定

自古以来,《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便存在诸多争议,其争议点包括厥阴病的内容、提纲、成因、本质、定位、主证主方及证候分类等。兹不揣谫陋,一一予以厘定。争议原因厥阴病篇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争议,大致有

六经提纲怎么用?《医医小草》 六经提纲

仲景《伤寒》一书,乃统治外感之书,非专治风寒者也。六经分明,寒温疫三证,均晓然矣。兹录提纲于下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痛,项强,而恶寒。”“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

治法提纲怎么用?《冯氏锦囊秘录》 治法提纲

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论之,外为标,内为本;阴为标,阳为本∶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以病论之。人之元气为本,病之邪气为标∶先受病机为本,后传病症为标。故治病必求其

运气提纲怎么用?《灵素节注类编》 运气提纲

尝读《内经》至《天元纪》论七篇,推申运气,元蕴难窥,未尝不废书三叹也。斯天地之纪纲,变化之渊源,非通于《大易》、《洪范》、历元、律法之说者,其敢横心以解,矢口而谈哉!无惑乎当今之人,置而弗讲久矣。先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