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平 针灸对早期类风关患者抗氧自由基酶类的影响
Posted 陈汉平
篇首语: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陈汉平 针灸对早期类风关患者抗氧自由基酶类的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汉平 针灸对早期类风关患者抗氧自由基酶类的影响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 1991年第3期摘要:[b]材料与方法[/b]
一、病例选择:
从专科门诊与病房选择早期活动性RA18例,女15例,男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1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6个月。
二、治疗方法:
1.整体取穴: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脾俞、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穴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2.局部取穴:背俞穴用附子饼间接灸,四肢穴位采用温针,局部肿胀部位用七星针叩刺后拔罐,隔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为1疗程。
三、检测方法:红细胞超氧化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要用化学比色法。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采用荧光分析法。
[b]结果:[/b]针灸对RA患者红细胞SOD、CAT活性与血浆LPO含量的影响。在活动期红细胞SOD活性与血浆LPO含量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针灸后SOD活性和LPO含量均显著降低,同时可见CAT活性在针前较正常人为低,针灸后活性有增加趋势。
二、针灸对RA患者关节肿用数、疼痛数和握力的影响。针灸可减少早期RA患者关节疼痛数和肿胀数,握力明显改善。
三、针灸对RA患者各肿胀关节周径的影响有明显消退作用。
[b]讨论[/b]
针灸对O2-等自由基的释放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弱体内自由基的连锁反应,使原代偿性增高的SOD活性和血浆LPO含量降低,使炎症减轻,关节功能得以改善。
相关参考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88年第3期摘要:利用免疫学方法考察艾灸疗法对慢乙肝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整,探讨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性疾病的作用机理与特点,可能有利于艾灸的应用与研究。对于慢乙肝,大多数患者存在着不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89年第1期摘要:随机分为两组。艾灸组25例:日服药量(折算成氯丙嗪量)200~1000mg,平均456mg。对照组25例:日服药量(折算成氯丙嗪量)200~700mg,平均4
本人在50年代临床实践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者(以下简称类风关)的诊治,是通过不断摸索,逐步改进的。第一阶段:依中医传统证治方法,从风、寒、湿三气偏胜而辨证用药。第二阶段:79年~88年在光华医院。集中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第11卷第2期摘要:小剂量链脲霉素(28~35mg/kg)与高热量饲料建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M)大鼠模型,分别观察了针刺与艾灸对该模型脂代谢紊乱的影响。结果表
陈汉平 针灸对过敏性哮喘患者粘膜SIgA免疫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
出处:针刺研究1995年第20卷第2期摘要:本文从唾液、鼻分泌液、痰液中SIg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WM(Pokeweeklmitogen)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gA含量测定两个方面,对针灸调整过敏性哮喘患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第14卷第3期摘要:以老年大鼠为观察对象,在“大椎”、“肾俞”施行麦粒灸,观察艾灸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性、红细胞膜结结构与功能等的影响。结果显示,20月龄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89年第2期摘要:[b]研究结果[/b]一、影响针刺近期疗效的因素分析二、影响针刺远期疗效的因素分析本文在探讨针刺治疗甲亢过程中,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以及停止治疗后,病情再复发的有关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86年第2期摘要:针刺治疗甲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T4、T3)含量,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为探讨针刺治疗过程,在血清T4、T3含量下降至正常水平的同时,患者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4年4月第18卷第2期摘要:对针灸学本身以及研究,必须持一种符合针灸学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创新才能建立新的学术传统的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然也是针灸学术延续,发展的原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2年第2期摘要:本文以伏天化脓灸、伏天非化脓灸、伏天局麻后化脓灸和非伏天化脓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结果显示各化脓灸治疗哮喘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63.7%、6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