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轻重怎么用?《中风论》 论轻重
Posted 《中风论》
篇首语:我以为我们之间的故事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后来我才发现,在念念不忘的日子里,我遗忘了我们之间的故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论轻重怎么用?《中风论》 论轻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轻重怎么用?《中风论》 论轻重
两边齐中,左右俱不仁者最重,不能运动,不知痛痒者,名为不仁,此即仲师所谓卒病(卒病者,陡然猝发,昏不知人也)。或左或右,但中一边者稍轻,此即仲师所谓偏枯也(详《金匮》)。此二者,皆病之大经者也,若中风入脏,则不可救矣。或但口眼 斜,或但臂不举,或但足不用,或但舌喑不能言,或但麻木有定处(麻木即不仁),此五者,皆病之在孙络者,若久而不治,亦能渐入大经矣(左右二十八脉名为大经,三百六十五穴名为孙络)。故在脏者极重,其生死只在二三日间,在大经者稍轻,往往连年累月始可渐愈,在孙络最轻,有不药而亦能自愈者。
以上从病之所在论轻重也。
人身卫气,应于五神则为知觉,温于四体则为运动,原是左右齐应,两边合用,故能使耳目聪明,心思精详,手足便利。若风邪伤卫,有一处不相应,即有一边不为用,则知觉运动皆为之迟钝矣。所谓一马不行,百马休也。所以中风之后,往往多滞钝之病,虽平生极性急爽利之人,亦变而为迂柔宽缓。盖心欲前,而身不与之俱前,以志不能率气(卫气),气不能率形也,是以知觉多错乱迷忘,运动多艰难迟钝。此皆论病后邪风已衰,卫气未撤消也。当夫初亦昏不知人。其风中一边者,昏不知人,即风中小络者,亦昏不知人。以卫气猝为邪风所袭,不能自主也。一二日后,或七八日后,邪风少衰,卫气之已伤于左者,虽未能骤复,其未伤于右者,则必运动,而人事始渐清醒矣。再数日后,或一二月后,未伤之卫气必渐溉及已伤之卫气,于是偏枯者亦渐渐灵活矣。若治之得法,则未伤之卫气既可渐溉相助,而已伤之卫气又可逐日生发,如是则两边均平,而知觉运动依然复旧矣。其辨轻重之法,初起昏不知人,痰鸣气促,一日之后即能平静清醒,此受邪极微,病之最轻者也。或一二日后,始能平静清醒,此受邪略甚,病之稍重者也。或七八日后,或十余日后,始能平静清醒,此受邪较甚,病之重大者也。或仍不能平静清醒,而反息高鸣喘者,此受邪最重,直入于脏,正气尽去,病之不可救者也。
以上从邪风之微甚,诊轻重也。
相关参考
夫痘疹之发也。身热和缓,达于外者必轻,闷乱烦躁,郁于内者必重,势之自然也。故颜色贵润泽而嫌昏暗;贵光彩而嫌枯涩;贵淡红而嫌黑滞∶贵圆净而嫌破碎;贵高耸而嫌平塌;贵稀疏而嫌稠密;皮贵结实而嫌虚薄。根窠收
夫痘疹之发也。身热和缓,达于外者必轻,闷乱烦躁,郁于内者必重,势之自然也。故颜色贵润泽而嫌昏暗;贵光彩而嫌枯涩;贵淡红而嫌黑滞∶贵圆净而嫌破碎;贵高耸而嫌平塌;贵稀疏而嫌稠密;皮贵结实而嫌虚薄。根窠收
中风之脉,其起首必浮大而缓。考之《灵》、《素》、仲师,其言既同,验之诊候阅历千人如一。浮以手指轻重取之,大以脉之形状取之,缓以脉之至数取之(至数即一呼四至也。)盖风则伤卫,风为阳邪,故大;卫行脉外,故
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仲景之治病,其论脏腑经络,病情传变,悉本《内经》。而其所用之方,皆古圣相传之经方,并非私心自造,间有加减,必有所本。其分两轻重,皆有法度。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无一味游移假借之
仲景之学,至唐而一变。仲景之治病,其论脏腑经络,病情传变,悉本《内经》。而其所用之方,皆古圣相传之经方,并非私心自造,间有加减,必有所本。其分两轻重,皆有法度。其药悉本于《神农本草》,无一味游移假借之
伤寒验口中干湿,可以定其症之表里轻重,然验口更当验唇。口唇关手足阳明肠胃二经,又关手足太阴脾肺二脏。故验唇色红润,里未有热,但宜辛温散表。唇色干枯,里已有热,宜清里。唇色焦黑,烦渴消水,里热已极,当用
宜攻下者,表汗已出,表邪已解,热结在里,而有诸般下症者。故仲景立诸承气汤以下燥粪,抵当汤、桃仁汤以下瘀血。大小陷胸汤以攻结胸。诸泻汤以攻痞满。然原分急下,可下、宜下、微和胃气,俟之,导法缓急轻重。故曰
[b]经义[/b]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
凡治跌打损伤重症,不可匆忙下药,若患者不能开口,先将乌梅嚼烂擦其牙龈,或将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喷嚏,口即开,随用韭菜根捣汁炖热,和童便服之,不下咽者难治。若纳下,即同瘀血吐出,视其伤之轻重,先服夺命神丹,
瘟疫一证,历代明哲具有成方。如仲景有大青龙汤、阳旦汤,越婢汤、黄芩汤、白虎汤、大小柴胡汤、三承气汤、麻黄升麻汤,诸条列瘟疫之见证,为汗法、下法、和法、双解法,轻重深浅,纤毫备具。特散见于诸经条中而未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