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逆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吐逆第一

Posted 《幼幼新书》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吐逆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吐逆第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吐逆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吐逆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呕吐逆候∶儿啼未定,气息未调,乳母 遽以乳饮之,其气尚逆,乳不得下,停滞胸膈则胸满气急,令儿呕逆变吐。又乳母将息取冷,冷气入乳,乳变坏,不捏除之,仍以饮儿,冷入儿腹,与胃气相逆,则腹胀痛,气息喘急,亦令呕吐。又解脱换易衣裳及洗浴露儿身体,不避风冷,风冷因客肤腠,搏血气则热,入于胃则腹胀痛而呕逆吐也。凡如此风冷变坏之乳,非直令呕吐,胃虚入于大肠则为利也。
汉东王先生《家宝》小儿吐奶说∶小儿吐奶有数般,或者风疾所致,则其吐不可安也。吐奶更夹痰,才吐却即风生。若止吐后,其风无止处,更入外风则潮,热闭胃管,后变惊风。胃主四肢,被痰涎闭却即搐;心主神,被外邪所干即惊;神不定,故变惊风也。故止住吐即惊风发,手足搐搦,口眼翻张,头项强举。虽多服名药,亦不能救疗耳。
小儿吐奶,鼻青,客风伤肺。客风者,则是外风也。鼻青是肺之外应也。夜间烦躁者,是肺气逆而为之也。身上发热者,肺主身之皮毛,外邪所伤,故乃发热。宜下伤寒药,后平胃气耳。
小儿吐奶,唇黑多哭是伤脾, 夹痰也。唇是脾之外应,被食所伤故黑。其夹痰者,脾能生涎,故痰冲胃而吐奶食。
小儿吐奶身热,其奶成片子者,是胃有热,积久即生风也。其人必四肢生疮,多渴面黄是也。
小儿吐奶不化,夹清水是胃冷。其人必面青唇白是也,宜暖胃止之。
小儿吐奶,早晚发热则是惊,吐而不睡是也,宜与调惊。
汉东王先生《家宝》∶乳食不化,腹急气逆病证,须进塌气丸二、三服下却胸膈(方见本门),却进观音散二、三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但生胃气药皆可以意与之。又乳母不忌口,吃生冷物,冷气入乳则乳变坏。又不捏除之,仍以此乳与儿吃,冷乳入腹与胃相逆,则腹胀、气急肚痛,或变为泻,亦根据前项药调理。如不退却,用羌活膏治之(方见本门。)
钱乙∶吐乳泻黄,伤热乳也。吐乳泻青,伤冷乳也。皆当下。
《惠眼观证》∶凡生下无故吐乳,此因乳母冷热不调,啼中喂乳,致令胸膈气逆,旧乳不化,所以多吐。吐下奶瓣或带酸气,谓之奶积。急以牛黄丸疗之,(方见风热门中)。仍服匀气平胃汤药。若脾胃虚滑,吃食多吐,只以平胃丸(方见哕逆门中)夹芦荟丸服之。(方未见。)若至正、二月间,方以 汤丸利之。(方见急慢惊风门中)。
《小方脉》论小儿热盛,患急热而吐,更下热药,脾胃热而胃口闭,所以吐伤,水谷不通。凡下汤药、乳食只伏在管,胃口不开;脾伏,乳食上下不动。若下取药,胃口不开,只在胸膈不上不下,乃是结肠翻吐候也。
歌曰∶得患初因是热伤,热极吐逆也寻常。医人不会看形候,又服热药怎生当。至今胃开并肠结,莫服冷药不须凉。若还更取儿当死,先须闭胃后通肠。
《婴童宝鉴》小儿呕逆歌∶
风冷吹双乳,乳坏气须凝。乳儿成呕吐,气喘腹膨 。解脱当风下,洗浴向檐楹。喘中还喂奶,气逆在胸停。皆成呕逆病,医者贵调停。
《石壁经》三十六种内吐乳候歌∶
吐乳从来胃气实,奶满胃中生吐逆。吐多遍身有风生,惊邪本是从斯得。吐定无过脑后温,吐出奶来无变色。先与定气后除惊,如此医流无费力。
此候胃气实,其乳或气不定,或食交奶,或怒未息,或行房了便乳孩儿,使划时便吐。其奶吐出若不变色无害。若色青黄,或如水之状,或其中有虫者,治须凉膈,以温物暖其脑后,避恶风吹其风府也。既生其气,又凉其上焦,即止也。
《凤髓经》歌括同。有注云∶宜与玉露散(方见本门。《吉氏家传方》同。)
《形证论》四十八候吐乳歌一同。后云∶此候青色者是惊,黄色者是风热,有涎者是惊奶,乳解者是伤奶,成块者是胃冷,临时辨别用药。
《本草》主小儿饮乳后吐逆,入腹亦出方。
上用破芦节中取虫二枚,煮汁饮之。虫如小蚕。
《本草》主小儿吐乳方。
上用仙人杖,水煮服之。
《千金》治小儿吐乳,补虚羸止渴方
上以牛乳入生姜、葱白煎量服。
《仙人水鉴》小儿吐,累医不瘥方。
水精(一分) 当门子(三枚) 胡黄连(三分) 干蝎(一枚,以火烧之,切令黑角)
代赭 金箔(各二分) 黄盐(四分。陶隐居云∶北海黄盐草粒粗,以作鱼 及咸菹)
上和药同研令细匀,于中夜取蟾酥为丸,如黍米大,一丸至两丸,热水吞下,服之立瘥。
《广利》治小儿吐乳,暖胃正气方。
上用杉木皮以水煎服。(生广西,如桑株。)
《经验后方》治小儿吐不定。
五倍子(二个,一生一熟) 甘草(一握,用湿纸裹,炮过)
上同捣末,每服米泔调下半钱,立瘥。
《图经》治小儿呕吐逆方。
上取壁钱虫上钱幕二、七枚,煮汁饮之。虫似蜘蛛,作白幕如钱在暗壁间,此土人呼为壁茧。
《圣惠》治小儿呕吐不止,心神烦闷,恶闻食气。[b]人参散方[/b]
人参(去芦头) 丁香 菖蒲(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渐渐与服。
《圣惠》治小儿呕吐烦渴。[b]葛根散方[/b]
葛根(锉) 人参(去芦头) 桑根白皮(锉) 白术 陈橘皮(汤浸、去瓤,焙。各半两) 半夏(一分,汤浸七遍,去滑)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半枣大,煎至五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渐渐与服。
《圣惠》治小儿呕吐不定。[b]丁香散方[/b]
丁香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 木香 葛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 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各一分) 麝香(半分,细研)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入麝香同研令匀。不计时候,以生姜汤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藿香 丁香 代赭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呕吐心烦,不纳乳食。[b]丁香散方[/b]
丁香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 茅根(锉) 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甘草(炙微赤,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稍热频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脾胃气逆,呕吐不止。[b]肉豆蔻丸方[/b]
肉豆蔻(去壳) 木香 诃梨勒皮 朱砂(细研。各一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麝香(细研,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用面糊和丸如麻子大。三、四岁儿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呕逆。[b]人参散方[/b]
人参(去芦头) 白术 干姜(炮制) 半夏(汤洗七遍,炒令黄) 桑根白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一枚,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饮乳后吐不止。[b]丁香丸方[/b]
丁香(一分) 藿香(半两《颅囟经》用一分) 人参(三分,去芦头。《颅囟经》用二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研下三丸。《颅囟经》亦妆治孩子霍乱,吐泻、面色青、冷汗,或四肢冷。
《圣惠》治小儿吐逆不定。[b]丁香散方[/b]
丁香 花桑叶 人参(去芦头) 白茅根(锉) 藿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分减服之。《九 卫生》五神散,治吐逆方同,纳花桑叶多一分。《孔氏家传》又以此方治霍乱。
《圣惠》治小儿吐乳。[b]麝香丸方[/b]
麝香(一分细研)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研入) 丁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末,以粟米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人参汤研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吐乳。[b]菖蒲丸方[/b]
菖蒲 人参(去芦头) 赤茯苓(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生姜汤化破三丸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吐乳不定。[b]枇杷叶散方[/b]
枇杷叶(拭去毛,微炙黄) 母丁香(各一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如吐者,乳头上涂一字,令儿咂便止。
《圣惠》又方
生地黄汁 人乳(各一合)
上件药相和,煎三、五沸,徐徐与儿服之。
《圣惠》治小儿吐乳,令乳母服此方。
人参(一两,去芦头) 生姜(切,焙干)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各半两)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分温二服。服了良久,令儿饮乳,大效。
《圣惠》治小儿吐奶方。
雄黄 马牙硝(各一分) 壁鱼儿(五枚)
上件药入瓷碗子内,研如泥,以乳汁半合调之,使药注子内。灌少许,把孩儿抬项,吐出黑血即定。
《圣惠》治孩子吐奶方。
上取田中地龙粪一两研末,空心以粥饮调下半钱,不过三、二服。
《圣惠》治小儿吐乳黄色方。
上多与驴乳吃,令大肠稍利,得利即毒瓦斯便散。
《圣惠》又方
上捣韭根汁,滴豇豆大入口中,瘥。
《圣惠》又方
上取新热马屎一块,绞汁半合,灌之效。
《圣惠》治小儿百日内积痰在胸膈,吐乳方。
上取书中白鱼七枚,烧灰细研,以乳汁调一字服之。
《圣惠》又方
上取故壁下鼠负虫七枚,炙令焦细研,以乳汁调半钱服。
《灵苑》[b]黑丸子[/b] 退热定吐逆,兼治小儿食伤方。
山茵陈 蜀升麻 常山(各半两) 芒硝(半分) 麻黄(去根节,用一两) 官桂(一分,去粗皮) 附子(一分,烧黑留心)
上同为末,须重罗令极细,旋炒一大钱,入杏仁二粒,去皮尖,灯上烧黑存性。巴豆一粒,压去油,寒食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小儿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伤寒手脚心冷,冷茶清下,日三服。吐血、眼 血出者,生油、冷酒下。吐不止,茅根竹叶汤下。热攻泻血,蜜炒,生姜汤下。失音,竹沥酒下,不过十服声出。
太医局[b]苏合香丸[/b] 疗传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利,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利,瘀血月闭, 癖,丁肿,惊痫,鬼忤中人;小儿吐乳,大人狐狸等病方。
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 薰陆香(别研) 龙脑(研。各一两) 朱砂(研,水飞) 白术 丁香 青木香 白檀香(锉) 沉香 乌犀(镑屑) 荜拔 安息香(别为末,澄去砂石,用无灰酒一升熬成膏) 香附子(去皮) 诃黎勒(烧,取皮) 麝香(研。以上各二两)
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老、小儿可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太医局[b]小丁香丸[/b] 消积滞生冷、留饮宿食,止痰逆恶心、霍乱呕吐。治心腹胀满,胁肋刺痛,胸膈痞满,噎塞不通。常服顺脾胃,进饮食。又治小儿吐逆不定方。
丁香(三两) 肉豆蔻(三十个) 木香(一两半) 五灵脂(一十二两) 巴豆(去皮出油,二百一十个)
上为细末,入巴豆令匀,面糊和令得所,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生姜汤下,橘皮汤亦得,食后服。如霍乱吐逆,煎桃叶汤放冷下。小儿吐逆不定,三岁儿服三丸,五岁以下服四丸,用生姜桃叶汤下。
太医局[b]丁香散[/b] 治小儿胃虚气逆、呕吐不定,精神羸困,霍乱不安方。
丁香 藿香(去枝梗。各一分) 人参(半两,去芦头)
上件同杵,罗为散。每服一钱,水半盏,煎五、七沸,入乳汁少许去滓,稍热时时服,不计时候。
《谭氏殊圣》治小儿吐逆,下膈和胃。[b]紫朴散方[/b]
上用浓朴去粗皮,以生姜汁炙令香熟,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米饮调下,温服。
《谭氏殊圣》治小儿吐逆不定方。
上用干姜炭火烧及八分,研如粉。每服一字至半钱,以蜜汤放冷,调下立效。
《婴孺》[b]王子汤[/b] 治小儿吐下不止方。
赤石脂(九钱) 黄连 甘草(炙) 干姜(各六铢) 黄芩(二钱) 胶(一挺,如指大) 黄蜡(一弹子大)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纳蜡并胶令烊尽。为三服或四、五服,以意加减良。
《婴孺》治小儿吐下后,内虚气奔上,饮食呕逆而烦方。
浓朴(六分) 桂心(四分) 枳实(三个、炙) 生姜(二分)
上切,以水二升煎至一升一合,为三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乳食不化,腹急气逆。[b]塌气丸方[/b]
巴豆(十片,是五个也) 胡椒(十粒) 丁香(十个) 青橘(十个,汤浸一宿,不去皮瓤,每个入巴豆半个,胡椒一粒,丁香一个,麻线缠结之)
上用酽米醋一碗煮青橘,候醋干为度,取出,细切青橘,同诸药焙干为末,粟米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三岁五丸,五岁七丸,七岁十丸。饭饮下,一日三服。
汉东王先生《家宝》治婴孩小儿吐逆不止。[b]羌活膏方[/b]
羌活 独活(各去芦头) 人参 白茯苓 防风(蚕头者)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 全蝎(炒) 水银(各一两) 硫黄(三钱,同上项水银研令青色,各不见水银星方可用)
上为末,炼蜜为膏。每服旋与婴孩如黑豆大,二、三岁如龙眼核大,五、七岁如龙眼大,薄荷汤化下。
[b]钱乙香银丸[/b] 治吐方。
丁香 干葛(各一两) 半夏(汤浸十次,切、焙) 水银(各半两)
上三味同为细末,将水银与药研匀,生姜汁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煎金银汤下,无时。
张涣[b]养中汤[/b]方 养脾胃,治呕吐不止。
大附子(炮裂,去皮尖脐,一枚) 沉香 木香(各半两) 人参(一两) 官桂 半夏(汤浸七遍,焙干。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煎五分去滓,放温时时服。
张涣[b]香参汤[/b]方 消寒痰,治呕吐。
藿香叶 人参 舶上丁香皮 丁香 白茯苓(各一两) 青橘皮(去白) 木香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b]万安丹[/b]方 治胃虚久吐。
半夏(汤洗七遍,焙干为末) 硫黄(末) 白术(炮为末。各一分)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 附子(一枚,炮制去皮脐,别捣为细末)
上件同拌匀,生姜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
张涣[b]菖阳散[/b]方 和心胃,治呕吐。
菖蒲(一两,一寸九节者) 丁香 人参 木香 檀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生姜自然汁少许同白汤调,放温令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b]匀气汤[/b]方 宽中止呕吐。
白术(三分) 人参 丁香 木香 甘草(炙) 青盐 浓朴(生姜制,炒香熟。各半两)
上件慢火炒香熟为度,碾、罗为细末。每服半钱至一钱,沸汤点服。
张涣[b]温膈汤[/b]方 匀气治呕逆。
丁香 草豆蔻(去皮用)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青橘皮 槟榔 甘草(炙。各一分)
上件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温汤调下。
张涣[b]香朴散[/b]方 调冷热,治呕吐
丁香 麦门冬(去心。各半两) 浓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二片,枣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b]白术汤[/b]方 治呕吐,滋津液。
白术(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 人参(去芦头) 桑根白皮(锉) 半夏(汤浸七遍,焙干。以上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b]香葛汤[/b]方 治呕吐后渴甚,津液燥少。
藿香叶 白茯苓 甘草(炙。各半两) 丁香 干葛根(锉)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次用麝香一钱细研,同拌匀。每服半钱至一钱,生姜汤调,放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b]枇杷叶汤[/b]方 治呕吐烦渴。
枇杷叶(一两,拭去毛,炙微黄) 丁香 人参(去芦头) 白茯苓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煎紫苏汤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张涣[b]遗方藿香散[/b] 治小儿脾胃不和,吐逆。
藿香叶(半两) 人参 丁香 菖蒲(一寸九节者) 半夏(姜汁制。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生姜二片,煎至四分去滓服。
张涣[b]遗方银液乳香丸[/b] 治小儿久吐不定。
红牙大戟 半夏(二铢,用浆水煮软,切、焙,干秤) 乳香 贯众 粉霜(各一分) 朱砂 腻粉(各一钱) 水银(砂子,一皂皂大)
上为细末研匀,用黄蜡熔丸和如绿豆大。每一岁二丸,二岁三丸。以上量大小加减丸数,研大麻仁水下。
张涣[b]遗方真朱丸[/b] 治小儿久吐,诸药不效者,此方神验。
水银(砂子) 轻粉(各一钱) 丁香(一分) 红牙大戟(一两半,浆水煮过) 乳香 五灵脂(末。各半两)
上为细末,用黄蜡九钱,重熔,入药末搅匀,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丸,煎马齿苋汤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只吐不泻,腹中疼痛。[b]玉露散方[/b]
上以寒水石烧为末。每服半钱,姜水调下。
《婴童宝鉴》治小儿吐逆。[b]人参散方[/b]
人参(末,三分) 丁香(末,一分) 藿香(末)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和匀。每服一字半钱,饭饮下。
《良方》治大人、小儿吐。[b]紫粉丸[/b]
针砂(醋浸一夜,辟去醋,便带醋炒,且候并铫子红色无烟乃止,候冷细研,更用醋团火烧通赤,取候冷再研极细)
上件药用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粥饮下。服讫,便吃一盏许粥,已不吐。如未定,再服决定。
小儿小丸之,随儿大小与此药,极神异。然吐有多端,《良方》中有数法,皆累验者,可参用之。
《良方》大人、小儿吐逆。[b]软红丸[/b]
辰砂 信砒(各半两强) 胭脂(一钱) 巴豆(七个,取霜)
上熔蜡少许,油三、两滴和药为剂,以油单裹之,大小如绿豆大,小儿如芥子。浓煎槐花甘草汤,放温下一丸。忌热食半时久。此药疗人吐只一服止,尝与人一丸。偶两人病,分与两人服,两人皆愈。
《九 卫生》[b]藿香散[/b] 疗小儿呕不定,虚风喘急方。
藿香 白附子(等分)
上同为细末,米饮调下一钱。
《九 卫生》[b]草金散[/b] 疗小儿吐逆方。
烂大栀子(三个) 草乌头(一个)
上件同于小藏瓶内,用泥固济烧,烟尽取出,研细。每服一字,生姜汁调下。
《聚宝方》[b]香茅散[/b] 治小儿吐乳。
藿香 白茅根 丁香花蕊叶 人参(各一分)
上五味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加减服。
《聚宝方》[b]白饼子[/b] 治小儿吐逆。
白滑石 黄鹰条(各一钱) 半夏(一枚,炮) 蛤粉(半钱)
上四味为细末,薄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捏为饼子。每服三饼,煎丁香汤下。新生儿,汤内研灌半饼。
《三十六种》治吐乳。[b]人参散方[/b]
人参(半两) 藿香 丁香(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半钱,水半盏,乳香少许,同煎至二分温服。
《宝童方》治翻胃吐逆,腹内虚鸣。
天台乌药(醋炙或炒) 半夏(各半两) 白姜(一分) 羊屎(十粒,羊腹内者)
上件用文武火炒为末,熔为丸如此○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红酒下。
《刘氏家传》[b]醒脾散[/b] 治小儿脾胃滞、吐食,一切慢惊、慢脾风,大能醒脾。如危困多睡,饭饮调下一字至半钱,止吐泻方。
大天南星(一个,重三钱以上者)
上件热汤烫七次,开脐入朱砂一块如黄豆大,薄纸湿裹。开地穴深四寸,方圆八寸,药仰安穴内,地上以黄泥饼盖,用泥固脐,用炭火二斤地上烧,候火尽冷后取,末之,入脑麝少许,金银薄荷汤下一字至半钱。
《刘氏家传》小儿吐逆方。
薄荷 茴香(炒。各等分)
上用生藕汁二合,麦门冬饮二合,调半钱下。
《刘氏家传》小儿翻胃吐逆方。
上用硫黄研细,生姜汁入沙糖,调硫黄一大钱,下立止(大人亦治)。
《刘氏家传》治小儿气胃不和,脏腑泄泻,不思乳食,或 奶呕逆。[b]异攻散方[/b]
藿香叶 白术(炒) 人参 白茯苓 陈皮(炒) 木香 肉豆蔻(面裹炮,去面不用。各等分) 甘草(炙)
上为末。每服小半钱,紫苏饭饮调下。
《刘氏家传》[b]平胃丸[/b] 治小儿一切吐不住,兼常服大壮胃气方
马芹子 白僵蚕(去丝) 丁香(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此○大。煎陈橘皮汤化下。
《庄氏家传》[b]蝎梢丸[/b] 镇惊、化痰、祛风,兼止嗽、定吐逆,除一切惊积方。
蝎梢(炒) 半夏(汤洗七遍) 丁香(拣者炒) 朱砂 白附子(炮制。各一分)
上件为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用姜汤下,不拘时候。
《庄氏家传》治吐奶方。
莲子心(七个) 丁香(三个) 人参(三寸)
上细为末。以绵裹乳汁浸,令小儿吮吃妙。
《庄氏家传》又方
藿香(半两) 何首乌 白扁豆 甘草(炙) 糯米(以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半钱,用水一小盏,入淡竹茹,煎至七分冷服,临卧空心。
《孔氏家传》治小儿吐奶方。
上用生姜、橘皮等分煎汤,与乳母服。
《孔氏家传》[b]醒脾散[/b] 治小儿因吐胃虚生风,胃气欲脱方。
人参 天南星(等分,各碾)
上为末。旋抄,每服二味各半钱,冬瓜子三、七粒,水一盏半煎两茶脚许,通口服,不计时候,以胃气生为度。大人亦可服,须倍煎之,以知为度。
《孔氏家传》治小儿吐不止方。
上用香白芷为末。每服一字,煎茅根汤调下,淡甘草汤亦得。
《王氏手集》[b]香葛半夏散[/b] 治痰逆呕吐,胸膈痞滞、烦渴胃瞀、壮热头痛方。
藿香 干葛 牙硝 滑石(各三分) 半夏(半两) 甘草(炙,二分)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盏,入生姜二片,木瓜少许,同煎四分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王氏手集》治小儿久吐。[b]玉壶丸方[/b]
半夏 白面(各一两) 天南星(大者一个) 天麻(半两)
上件为末,姜汁化柳胶为丸黄米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浆水煮四沸,服以煮浆水下。如无浆水,以柳枝三两茎煮之亦妙,后服太医局丁香散(方见本门。)
《王氏手集》[b]丁香膏[/b] 治大人、小儿吐逆方。
丁香 藿香(各一分) 硫黄(二分) 柿蒂(十个) 水银 木香(各一钱) 蜡茶 槐花(各半两)
上先研水银、硫黄令匀,入在众药末内,炼蜜和成膏,以蜡纸裹。大人一杏核大,煎桑叶汤下,甚者三服。
小儿量大小加减,一皂皂大,薄荷汤化下。
《赵氏家传》治小儿吐逆不定,虚困生风。[b]硫黄半夏丸方[/b]
硫黄(一钱) 半夏(半两,汤浸洗七遍) 蝎梢 白附子(炮。各一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绿豆大。生姜米饮下。
《赵氏家传》[b]不换金散[/b] 治小儿吐逆方。
片子姜黄 草龙胆(各一两) 干葛(一两半)
上为细末。五岁以下小儿每服半钱,用重帛子裹药在内,以线扎定,放入甜水半盏中,用慢火煎存三分以来。温服。
《吉氏家传》治吐奶腹胀方。
代赭石 麝香 巴豆(各一分) 赤石脂 杏仁(各半两)
上件细末,蜜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三日儿一丸,百日、一岁二丸。
《吉氏家传》治吐奶方。
母丁香(三、七粒) 僵蚕(直者七个,净洗去粉,炒)
上焙干为末。每服一字,煎枣汤调下。
《吉氏家传》治吐奶。[b]豆蔻散方[/b]
肉豆蔻(面裹炮赤熟,去面为末) 草果子(炮去皮。各一个) 缩砂(去皮) 甘草(炙) 肉桂(不见火。各一钱) 陈皮(半钱,去白)
上为末。每服半钱,陈米饮调下。
《吉氏家传》[b]玉露散[/b] 治小儿吐奶,面赤烦躁方。
不灰木( ) 滑石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字,生油并水调下。
《吉氏家传》治翻胃呕逆方。
朱砂 砂 硼砂(各半钱) 巴豆(七粒,去油) 柏子仁(七十粒)
上末,用酸醋浸,蒸饼糊为膏,油纸裹旋如此○大。米饮下一丸,常服姜汤下。
《朱氏家传》治小儿交奶吐下方。
豆蔻 母丁香 宣连(各一两)
上件为散,空心米饮调半钱服之。
长沙医者李刚中治小儿吐药方。
川当归(洗、锉) 甘草(炙。各一分) 桂心(去粗皮,不见火) 枳壳(汤浸去瓤切,麸炒黄色) 北五味子(拣净。各半两)
上五味修制了一处,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七分,煎半盏温服。大人亦可加药末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b]肉豆蔻散[/b] 治小儿脾胃不和,憎寒壮热,腹痛呕吐,不纳乳食方。
白豆蔻 肉豆蔻 甘草(炙) 芎 陈皮(去皮) 枇杷叶(去毛炙。各一分) 黄 (炙) 干木瓜 人参(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五分,姜枣同煎三分,去滓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吐逆方。
上取旧船上锻石,不计多少为末。每服小儿一字,先滴油一点在浆水内,调药灌下。大人半钱。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吐逆[b]藿香散方[/b]
藿香 赤曲(各二钱) 半夏(一钱,姜汁制)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南木香汤下,木瓜汤亦得。三服立止,次用调中散(方在次。)
长沙医者郑愈传[b]调中散方[/b]
枳壳(二钱,煮遍) 陈皮 半夏 人参(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姜枣煎六分服。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吐方。
丁香 胡椒 半夏 干葛(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一片,水一平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吐又方
鸡舌香(二个) 母丁香(七个) 附子(炮去皮) 硫黄 水银 锡砂子(各二钱)
上为末,糯米粥为丸如梧桐子。米饮化下一丸,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吐逆不定方。
丁香(四十九个) 葛根(末,一钱) 半夏(七粒,汤浸洗七次)
上件四味为细末,用温汤浸,蒸饼为丸如黄米大。每服十丸,煎葛根汤下,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b]大戟膏[/b] 治小儿、大人吐方。
大戟(水略煮过,焙干为末) 丁香(各半两) 腻粉(一钱,研) 水银砂子 朱砂(各一钱半)
上件五味为末,黄蜡半两,乳香皂皂大,用蜡同化为汁,和药为膏,旋丸如绿豆大三、五丸,小儿如黄米大二、三丸。热吐,研脂麻冷水下。冷吐,煎丁香汤下。惊吐,煎马齿汤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b]油朱散[/b] 治小儿吐方。
滑石 丁香(各末) 猪牙皂角(去皮,用蜜炙黄色。各一钱)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用浆水半盏,滴好油一点在浆水,下抄药在油星上,候沉下调灌之,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b]水银丸[/b] 治小儿啼叫不止,乳母便将奶喂,因被怒气未定,为涎裹乳,留滞胸膈,面色痿黄,或时发热、吐逆方。
上用积聚门中三出丸药末五、七铜钱,入水银、艾同研令匀,星尽为度。亦用醋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金银薄荷汤下三、五丸,乳食后。
《圣惠》∶小儿呕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壮。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炷如小麦大。
《婴童宝鉴》灸法∶吐食灸上管、中管各三壮。

相关参考

《幼幼新书》 气逆第十二

(哽气附)《宝鉴》∶儿气逆者,为乳母烦恼、忧闷,乳气凝滞胸中,灌击其乳,饮之成疾。面黄白,乳哺减少,夜啼及,但无精彩,勿取转,转之则剧。成薤(五两)黍米上五味咀,以水七升先煮药,煎取一升,次下薤米,米

疳瘦第九怎么用?《幼幼新书》 疳瘦第九

《仙人水鉴》∶小孩子三年内宜神仙水花丸,亦名紫微夫人青黛长生散。能治孩子疳气,身如金色,瘦悴不下食,多不成肌肉,渐渐黑瘦,食入口即吐逆,时寒时热方。硝石(一分)波斯青黛青葙子青木香葵花凌霄花远志柴胡代

《幼幼新书》 卷第一(求端探本)凡一门

《幼幼新书》 卷第一(求端探本)凡一门

痈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痈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痈疮候∶六腑不和,寒气客于皮肤,寒搏于血,则壅遏不通,稽留于经络之间,结肿而成痈。其状肿,上皮薄而泽是也。热气乘之,热胜于寒,则肉血腐败化为脓。脓溃之后,其疮不瘥,故曰∶痈疮也。《养生

《幼幼新书》 一切泄泻第一

《养生必用》论下利,谓∶古人凡奏圊(圊,圈也)泻者,皆谓之利。寻常水泻,谓之利。米谷不化,谓之米谷利,或言下利清谷(清,冷也)。痢,谓之滞下,言所下濡滞(脓血点滴,坐圊迟久,岂不谓之滞下也)。痢有四种

变蒸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变蒸第一

《圣济经》慈幼篇·形气变成章曰∶天有精,地有形,形精相感而化生万物。故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为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阴阳者,血气之男女。水火者,阴阳之证兆。惟水火既济,血气变革,然后刚柔有

《幼幼新书》 一切惊第一

汉东王先生论小儿惊风可医者十一∶非时眼,惊入肝。何以知在肝?肝主筋,肝受邪,故搐于眼。若眼赤,是肝之外应,故非时眼,必粪青也。梦里切牙,惊入肾。何以知在肾?肾主骨、齿也。其齿痒,及夜属阴,乃切牙,故知

风痫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风痫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风痫者,由乳养失理,血气不和,风邪所中。或衣浓汗出,腠理开张,(《圣惠》于此又云∶当风解脱。)风因而入。如得之时,先屈指如数乃发,掣缩是也,当与豚心汤。又,病先身热,螈,惊啼唤而后发

胎寒第一怎么用?《幼幼新书》 胎寒第一

《巢氏病源》小儿胎寒候∶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取冷过度,冷气入胞,伤儿肠胃。故小儿生之后,冷气犹在肠胃之间。其状∶儿肠胃冷,不能消乳哺,或腹胀,或时谷利,令儿颜色青,时啼者,是胎寒痛也。《千金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