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胎孕怎么用?《知医必辨》 论胎孕

Posted 《知医必辨》

篇首语: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论胎孕怎么用?《知医必辨》 论胎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胎孕怎么用?《知医必辨》 论胎孕


(附论胎产金丹)
或谓予论症宜遍考病机,详求治法,始于人有益,乃论止一二,毋乃太简乎?不知医书汗牛充栋,症无不备,方法繁多,何能更着书立说?惟古书虽系名家,或立说偏执,予不得不辨;庸工浅陋,诚恐害人,予不得不辨;而予非治有成效,屡试屡验,亦不敢妄为辨论也。即如胎孕一门,妇人以此为重,数年不孕,即延医服药,膏、丸并进,乃不独不能受胎,而转生他病,月事不调一月经行二三次,甚且淋漓不尽,致成崩漏。此何以故?大率医家皆以温热药为主,而妇人亦以为多服温热,即可受孕,不知未能受胎,而早已受害矣。夫天地之道,阴阳和而万物生焉,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其以春药医男子,谓可种子,已遗害无穷,何能生子?即或生子,而胎毒甚重,赤游丹等症,叠起环生;纵或苟延,天花症断难存活。此男子服春药之效也。乃治妇人亦用此法,以致血海之波澜不静,血热妄行,经且不调,安能怀孕乎?总之妇科首重调经,缩则为热,过则为寒,如果月事愆期,脉来迟濡,实属虚寒,寒体不能受胎,温经亦可,但此等脉象最少。盖今之妇人,十有九肝气,脉多弦数,再服温热,必致肝火盛而血妄行,其患岂独不受胎乎?予尝见望子之妇人,爱服暖药,而庸工多附妇人之意以用药,究之子不得孕而病不离身,实堪痛恨,故辨言及此。至于业已受孕,而又易于滑胎,大约在三月内者居多,请医保胎,竟未见有能保者何也?盖庸工既不读书,故不明医理也。夫妇人怀孕,一月足厥阴肝养胎,二月足少阳胆养胎,三月手厥阴心包络养胎,四月手少阳三焦养胎,四经皆有相火。凡滑胎者,皆由水不济火,血热所致,欲安胎必须凉血。虽朱丹溪代人安胎,用白术为末,以黄芩煎汤下之,遂得安好,后人因以黄芩、白术为安胎之圣药。其实黄芩性凉,白术性燥,怀孕三月前后,胎火、相火并旺,只宜凉之,不宜燥之。今粗工安胎,总恃此二味,或加续断,而全不见效。不知胎前宜凉,三、四月内尤宜于凉,治以燥药,胎何能安?续断性温而动,保胎宜静不宜动,药当论性,岂能取其名以为用耶?若至五、六月间,足太阴脾、足阳明胃养胎,可健脾胃,丹溪方或可全用耳!丹溪必不欺人,但其方未注月分,恐亦在脾胃胎时耳!盖胎以二十七日为一月,三月半后,已换养胎之经矣。予安胎不知凡几,无有不效。如丁邹氏三次滑胎,邹赵氏七次滑胎,缪余氏十一次滑胎,总在三月之内,后俱请予保胎,无不安全,且生产后或更怀孕,竟无滑胎之虑。予总以生地养血凉血为君,黄芩则加之,白术则不用,人称余善保胎,其实并无异法,不过深悉养胎之经,知胎前宜凉之理,不泥于丹溪之法耳!此实屡试屡验,故详论之,以示我后人,庶不至以济世之术,转变为戕生之术云!

相关参考

附录怎么用?《知医必辨》 附录

附录怎么用?《知医必辨》 附录

《知医必辨》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再自序怎么用?《知医必辨》 再自序

有友来予斋,见《知医必辨》,遍阅之,而以为明白晓畅,有益于人,力劝其再增十数篇,之?今予所作,不过为教训后人而设,意求清醒,明白若话,使子若孙一览而知而已!若以付梓,则文多鄙俚,贻笑方家。此不可者一也

《知医必辨》 张洁古芍药汤

大白芍(一两)黄连(五钱)当归(五钱)黄芩(五钱)大黄(三钱)肉桂(二钱五分)甘草(二钱)槟榔(二钱)木香(一钱)上九味,咀,每服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温服。如痢不减,渐加大黄,食后服。喻嘉言先生

《知医必辨》 王子圣大归芍汤

全当归(八钱)生黄芩(一钱)大白芍(八钱)川连(一钱)山楂肉(三钱)莱菔子(二钱)车前子(一钱半)槟榔(八分)生大黄(二三钱)浓朴(八分)枳壳(八分)甘草(五分)

《知医必辨》 论初诊用药

初诊立方,宜小其制,不及可以补进,太过恐挽救为难也。如遇伤寒,似可以用麻黄汤,而姑用羌、防。江南无正伤寒,麻黄汤甚不合用。昔陶节庵制九味羌活汤,以代麻黄汤,煞有苦心。知人伤于寒则病热,于方中特少加生地

《知医必辨》 论《景岳全书》

张景岳先生,博览岐黄,定为《全书》,分门别类,可谓周详,文笔亦极畅达,可谓医中之通人,非吴又可辈浅率粗疏,所能望见于万一也。惜乎偏于温补,往往误人。夫天以阴阳化生万物,《内经》亦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知医必辨》 论诊病须知四诊

诊病之法,无过于望、闻、问、切,所谓四诊也。此四字无人不知,果得其法,病无不治。而医多差误者,口能言之,而心不能得,手不能应也。其中奥妙,本难尽言,然初学诊病,果能得其大略,临症留心,久之纯熟,自然触

《中医词典》z~其他 《知医必辨》

医论著作。清·李冠仙撰于1902年。本书收评论诸家医书之得失,论述四诊,辨析病证及治法、方剂等医论13篇。皆属李氏学习心得或临床经验之总结。颇具一得之见。如分析《景岳全书》,即肯定其独到的见解,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