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农 控涎丹治痰饮袭络
Posted 刘树农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树农 控涎丹治痰饮袭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树农 控涎丹治痰饮袭络
[组成]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10丸(1.5g~3g),姜汤送下。[功效] 祛痰逐饮。
[临床应用] 主治痰饮袭络。本方原用以主治:“痰饮伏在胸膈上下,忽然颈胸背,腰胯隐痛不要忍,筋骨牵引作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刘氏认为本方3味皆为痰水要药,合用能使躯体各处蓄积之痰水驱逐于体外。曾治一男性患者,约50岁,嗜杯中物,一夜突发右股外侧剧痛,彻夜不眠,日轻夜重。刘氏见其面色鲜明,脉弦沉。断其为痰饮袭于经脉之间,嘱服控涎丹1.5g 施得水泻3次,疼痛顿失。
相关参考
[组成]赤石脂、代赭石(各)30g杏仁(去皮尖)50粒,巴豆(去油)30粒。共捣为散,巴豆、杏仁另研为膏,再捣相得,若质硬,再入蜜少许同捣为丸。30日儿每服麻子大1丸,乳汁少许化下;百日儿每服小豆大1
甘遂(去心)大戟(去皮)白芥子等分为末糊丸,临卧姜汤服。此治痰而兼逐水者,亦不可轻用。
消渴引饮,多见于胃热、阴虚。痰饮为患者,尚属少见。刘某,男,45岁,素体质壮实,近月余,口渴不已,昼夜饮水4~5暖瓶。某医生用滋阴生津法治疗。十余剂症状不减,遂进城就诊。望其身高体胖,面色红润,舌苔黄
治有余痰饮。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各等分)为末,糊丸,桐子大,临卧淡姜汤下七丸至十丸。加朱砂二钱,全蝎三钱,治惊痰极效。
张某,男,35岁,工人,1993年3月11日初诊。腰痛15年,加重1年。初,数月疼痛一次,多呈突然发作,每痛三五日。去年至今,腰重不得挺,疼痛时轻时重,从未休止,咳唾引痛,俯仰受限。痛时不敢坐,坐则难
宋某,男,54岁。右臂疼痛、麻木一年,针之灸之,疼痛可减,继而如故。曾服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廿余剂,其效不显,遂来求诊。望其体胖身圆,睑臃腮松,右臂不肿,肩、肘、腕关节不变形,舌苔白腻。询知疼痛麻木
李某,女,30岁,某地区防疫站检验师。右侧颈项长一结核,如黄豆大许,不甚疼痛,口服雷米封等抗结核药治疗,两月后核渐增大,约3cm×4em,疼痛加剧,颈项艰于转侧。因皮色发红,加用抗菌药物,疼痛亦未减轻
凡人忽患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俗医不晓,谓之走注,便用风药及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痈疽,乱以药贴,亦非也。此乃是痰涎伏在心鬲上下,变为此
王××女14岁初诊1976年12月17日。患者近来头发渐渐枯黄,且有大把脱发,尤以一周来为甚,胸闷喜太息,二便尚调,舌苔薄,脉细。拟补养心血治之。丹参9g生地、熟地(各)9g淮小麦30g桑椹子9g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