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 阳明篇存疑

Posted 《医宗金鉴》

篇首语: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医宗金鉴》 阳明篇存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医宗金鉴》 阳明篇存疑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相关参考

《医宗金鉴》 辨不可汗病篇存疑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弦为阳

《医宗金鉴》 辨不可下病篇存疑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微反在上,涩反在下,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弦反在上,微反在下

《医宗金鉴》 金匮要略存疑

《医宗金鉴》 阳明篇正误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盗〕汗出。【按】自汗是阳明证,盗汗乃少阳证,盗汗应是自汗,当改之。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发热」,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按】汗

《医宗金鉴》 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仲景『伤寒论』,篇篇可法,但成于汉末,传写多讹,错简亦复不少。如论中下利、呕逆,用十枣汤峻剂攻之。阳重衄血,以麻黄汤发之。发汗病解反恶寒,病解之中,多一「不」字。心下痞,按之濡,濡字之上少一「不」字之

《医宗金鉴》 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仲景『伤寒论』,篇篇可法,但成于汉末,传写多讹,错简亦复不少。如论中下利、呕逆,用十枣汤峻剂攻之。阳重衄血,以麻黄汤发之。发汗病解反恶寒,病解之中,多一「不」字。心下痞,按之濡,濡字之上少一「不」字之

《医宗金鉴》 白虎加人参汤方

□见阳明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注】太阳病三日,发汗后热不解,若仍阵阵发热有汗而不解者,是太阳表证未罢也,则当以桂枝汤和之。今蒸蒸发热,有汗而不解者,乃属阳明里证

《医宗金鉴》 白虎加人参汤方

□见阳明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注】太阳病三日,发汗后热不解,若仍阵阵发热有汗而不解者,是太阳表证未罢也,则当以桂枝汤和之。今蒸蒸发热,有汗而不解者,乃属阳明里证

《医宗金鉴》 白虎加人参汤方

见阳明篇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按】脉浮数之下当有「小便不利」四字,若无此四字,则为阳明内热口燥之烦渴,白虎汤证也。以其有小便不利烦渴,则为太阳水热瘀结之烦渴,五苓散证也。况无小便不利证而

《医宗金鉴》 白虎加人参汤方

见阳明篇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按】脉浮数之下当有「小便不利」四字,若无此四字,则为阳明内热口燥之烦渴,白虎汤证也。以其有小便不利烦渴,则为太阳水热瘀结之烦渴,五苓散证也。况无小便不利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