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热泻怎么用?《症因脉治》 中热泻
Posted 《症因脉治》
篇首语:好汉凭志强,好马凭胆壮。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热泻怎么用?《症因脉治》 中热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热泻怎么用?《症因脉治》 中热泻
【中热泻之症】发热口渴,唇干齿燥,面赤烦躁,小便赤涩,小腹中一泛即泻,一泻即止。少顷复痛后泻,肛门如火,粪色多黄,此火热泻症也。【中热泻之因】热淫以胜,湿火炎蒸,积热之人,又中邪热,则中热泄泻作矣。
【中热泻之脉】浮大而数,热中在表。若见沉数,热中在里,数而实者,中热之重,数
【中热泻之治】热在表,柴葛芩连汤。热在里,家秘枳壳黄连汤、家秘木通黄芩汤,调
[b]柴葛芩连汤[b]
柴胡 干葛 黄芩 川连
四味同煎服。
[b]家秘枳壳黄连汤[b]
川连 枳壳 木通 甘草
[b]八正散[b]
瞿麦 滑石 木通 蓄 甘草 车前子 山栀 赤茯苓
应下者加大黄。
相关参考
病证名。因感受外邪所致的泄泻。见《症因脉治》卷四。包括外感风泻、外感寒邪泻、外感中暑泻、外感中热泻、外感湿泻及肺燥作泻,详见各条。
【寒泻之症】恶寒身痛,不发热,口不渴,小便清白,腹中疼痛,泄泻水谷,此寒邪直中三阴经之寒泻症也。若恶寒身痛,身反发热,口反渴,此寒伤三阳经之热泻症也。【寒泻之因】真阳素虚,偶值时令之寒,直中三阴之经,
热泻者,夏月热气乍乘太阴,与湿相合,一时倾泻如水之注,亦名暴泄。《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也。其症腹痛自汗,烦渴面垢,脉洪数或虚,肛门热痛,粪出如汤,或兼呕吐,心腹绞痛者,即霍乱之候也。[b]香
因热迫大肠所引起。亦名“火泻”。主要症状有泻下黄白如糜或带黏腻、气味臭、肠鸣腹痛、痛一阵泻一阵,泻后仍有厚重感,肛门浊热、小便短赤、口渴、苔黄、脉数等。
汤氏云∶小儿热泻者,大便黄而赤,或有沫,乃脏中有积,或因乳母好饮酒,或嗜热物,或生下伤湿蕴热,医者不明,但用豆蔻、诃子等药服之,如水浇石,既不识其证,故不辨其冷热,用药又不得其法,焉能取效。此证当以小
[b]泻火[/b]滑石猪苓泽泻茯苓
病证名。又称热泄、火泻、火泄。因热迫肠胃所致。证见肠鸣腹痛,痛泻阵作,泻下多黄色稠粘,或注泻如水,或米谷不化,肛门灼热疼痛,后重不爽,口渴喜冷,小便赤涩,脉数。《丹溪心法·泄泻》:“热泻,粪色赤黄,肛
[b]气[/b]木通猪苓滑石瞿麦泽泻灯草[b]血[/b]地黄蒲黄赤茯苓栀子牡丹皮
病证名。热迫大肠而致的腹泻。《婴童百问》:“小儿热泻者,大便黄而赤,或有沫。”伴有阵阵肠鸣腹痛,烦躁啼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暑热,邪热入里,下迫大肠所致。治宜苦寒泻热,用葛根黄芩
病证名。热迫大肠而致的腹泻。《婴童百问》:“小儿热泻者,大便黄而赤,或有沫。”伴有阵阵肠鸣腹痛,烦躁啼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暑热,邪热入里,下迫大肠所致。治宜苦寒泻热,用葛根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