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怎么用?《刘涓子鬼遗方》 卷二
Posted 《刘涓子鬼遗方》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卷二怎么用?《刘涓子鬼遗方》 卷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卷二怎么用?《刘涓子鬼遗方》 卷二
[b]治金疮止血散方[/b]
乌草根(三两) 白芷(一两) 鹿茸(二分,烧灰) 当归(一两) 芎 (一两) 干地黄(一两,切蒸焙) 续断(一两)
上七味捣筛,令调着血出处即止。
[b]治金疮血肉 ,蝙蝠消血散方[/b]
蝙蝠(三枚,烧令烟尽,沫下绢筛之)
上以水服方寸匕,一日服令尽,当下如水血消也。
[b]治金疮肉 ,蒲黄散方[/b]
七月七日麻勃(一两) 蒲黄(二两)
上二物捣筛为散,温酒调服一钱匕,日五服,夜再两服。
[b]治金疮箭肉中不出箭,白蔹散方[/b]
白蔹(二两) 半夏(三两,汤洗七遍,生姜浸一宿熬过)
上二味为末,调水服方寸匕,日三服。若轻浅疮十日出,深二十日出,终不停住肉中。
[b]治金疮中腹,肠出不能内之,小麦饮喷疮方[/b]
取小麦(五升) 水(九升)
煮取四升,去滓,复以绵度滤之,使极冷,旁含喷之,疮肠自上渐入,以冷水喷其背,不中多人见,亦不欲令旁人语,又不可病患知,或晚未入,取病患席四角,令病患举摇须臾,肠便自入。十日之内,不可饱食频食而宜少,勿使病人惊,惊则煞人。
[b]治金疮肠出欲入,磁石散方[/b]
磁石(三两) 滑石(三两)
上二物下筛,理令调,日饮方寸匕,日五服,夜再服。
[b]治金疮烦闷,止烦白芷散方[/b]
白芷(三两) 芎 (二两) 甘草(二两)
上三味熬令变色,捣为散,水调服方寸匕,日五服,夜再服。
[b]治金疮先有散石烦闷欲死,大小便不通,止烦消血解散,硝石散方[/b]
硝石 泽泻 白蔹 芍药 寒水 石栝蒌(以上各一两)
上六味捣筛为散,水服方寸匕,日夜各一服,或未通稍增之。
[b]治金疮痛不可忍,烦疼不得住,止痛当归散方[/b]
当归 甘草(炙) 本 桂心 木占斯(以上各一两)
上五味合捣筛令调,水服半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b]治金疮弓弩所中,闷绝无所识,琥碧散方[/b]
琥碧随多少捣筛,以童子小便服之乃热,不过二服。
[b]治金疮弓弩所中,筋急,屈伸不得,败弩散方[/b]
干地黄 干枣(三枚) 杜仲(二分) 当归(四分) 附子(四分) 炮故败弩筋(烧灰,取五分)
上七味合捣筛,理令匀,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增一至三。
[b]治金疮内伤,蛇衔散方[/b]
蛇衔 甘草(炙) 芎 白芷 当归(各一两) 续断 黄芩 泽兰 干姜 桂心 乌头(五分,炮)
上十一味捣筛,理令匀,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b]治金疮中筋骨,续断散方[/b]
芎 (一两半) 地黄(二两) 蛇衔(二两) 当归(一两半) 苁蓉(一两半) 干姜(三分,炮) 续断(三两) 附子(三分,炮) 汉椒(三分,出汗,去目) 桂心(三分)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细辛(二分) 白芷(三分) 一本用芍药(一两半)
上十四味捣筛,理令匀,调温酒服之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b]治金疮烦疼,麻黄散方[/b]
麻黄(六分,去节) 甘草(五分,炙) 干姜(三分) 附子(三分,炮) 当归(三分) 白芷(三分) 续断(三分) 黄芩(三分) 芍药(三分) 桂心(三分) 芎 (三分)
上十一味捣筛,理令匀,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b]治金疮烦满,疼痛不得眠睡,白薇散方[/b]
白薇 栝蒌 枳实(炒) 辛夷(去毛) 甘草(炙) 石膏(以上各一两) 浓朴(三分,炙) 酸枣(二分,炙)
上八味为末,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b]治金疮去血多虚竭,内补当归散方[/b]
当归(三分) 芍药(五分) 干姜(三分) 辛夷(去毛,二分) 甘草(三分,炙)
上五味捣筛,理令匀,调温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b]治金疮去血多,虚竭,内补苁蓉散方[/b]
苁蓉 当归 甘草(炙) 芎 黄芩 桂心 人参 芍药 干姜 吴茱萸 白芨 浓朴(炙) 黄 (各一两) 蜀椒(三分,出汗,去目闭口)
上十四味捣筛,理令匀,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
[b]治金疮内塞,泽兰散方[/b]
泽兰 防风 蜀椒(去目、汗、闭口) 石膏 附子 干姜 细辛 辛夷(去毛,各二两) 芎 (三分) 当归(三分,炒) 甘草(四分,炙)
上十一味捣筛,理令匀,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脓多倍甘草,渴加栝蒌二分,烦加黄芩二分,腹满气短加浓朴二分,疮中血瘀加辛夷一倍。
[b]治金疮内塞,黄 散方[/b]
黄 (三两) 芎 白芷 当归 麻黄(去节) 鹿茸 黄芩 细辛 干姜 芍药 续断 桑虫屎(以上各一两)附子(半两) 炮山 茱萸(一两)
上十四味捣筛,理匀,调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夜一服,渐可至二日。
[b]治金疮中 药,解毒蓝子散方[/b]
蓝子(五合) 升麻(八两) 甘草(四两,炙) 王不留行(四两)
上四味捣筛,理令匀,调冷水服二方寸匕,日三夜二。及以方寸匕水和匀涂疮上,毒即解去矣。
[b]治金疮大渴,内补瞿麦散方[/b]
瞿麦 芎 当归 甘草(炙) 干姜 桂心 续断 浓朴(炙) 白蔹 蜀椒(去目闭口汗) 辛夷(去毛) 牡蛎(末) 芍药 桔梗 干地黄 防风(各三分) 细辛(二分) 栝蒌(一分) 人参(三分)
上十九味捣筛,理令匀,调温酒服方匕,日三夜一。或筋骨断,更加续断三分。
[b]治被打腹中瘀血,蒲黄散方[/b]
蒲黄(一升) 当归(二两) 桂心(二两)
上三味捣筛,理匀,调酒服之方寸匕,日三夜一。不饮酒熟水下。
[b]治痈疽金疮,续断生肌膏方[/b]
续断 干地黄 细辛 当归 芎 黄 通草 芍药 白芷 牛膝 附子(炮) 人参 甘草(炙,各十二两) 腊月猪脂(四升)
上十四味 咀,诸药纳膏中渍半日,微火煎三上,候白芷色黄,膏即成,敷疮上,日四,正膏中是猪脂煎。
[b]治金疮痈疽,止痛生肌甘菊膏方[/b]
草 芎 甘草(炙) 防风 黄芩 大戟(以上各一两) 生地黄 芍药(一两半) 细辛 大黄 蜀椒(去目、闭口,汗) 杜仲 黄 白芷(各一两)
上十四味 咀,以腊月猪脂四升微火煎五上下,白芷候黄成膏。一方添甘菊二两,以敷疮上,日易两次。
[b]治痈疽金疮,生肌膏方[/b]
大黄 芎 芍药 黄 独活 当归 白芷(以上各一两) 薤白(二两,别方一两) 生地黄(一两,别方二两)
上九味合薤 咀,以猪脂三升煎三上下,白芷黄膏成,绞去滓,用磨之,多少随其意。
[b]治金疮腹内有瘀血,乌鸡汤方[/b]
乌雌鸡(一只) 大黄(三两) 细辛(三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地黄(三两) 杏仁(一两,去皮) 双人盲虫(一两) 当归(二两) 芍药(一两) 黄芩(一两) 桃仁(二两,去皮,碎) 大枣(二十枚)
上十三味理乌鸡如食法,以水二斗,煮鸡取一斗, 咀诸药,纳鸡汁中,更煮之粥,慎食他物。
[b]治金疮内有瘀血,未及得出而反成脓,乌鸡汤方[/b]
乌鸡(一只) 白芷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芍药 当归(以上各一两) 桂心(二两) 瓜练(二两)
上八味先理鸡如食法,以水二斗,煮取七升, 咀诸药,纳汁中,更煮取三升,去滓服七合,日三,夜勿食。
[b]治金疮有瘀血,桃核汤方[/b]
虫(三十枚,熬) 虻虫 水蛭(各三十枚,熬) 桂心(三分) 大黄(五两) 桃核(五十枚,去皮切)
上六味酒水各五升, 咀,合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日三服。
[b]治金疮惊悸,心中满满如车所惊怛, 心汤方[/b]
心(一具) 人参 桂心 甘草(炙) 干地黄 桔梗 石膏(末) 芎 当归(二两)
上九味细切锉,诸药 咀,先以水二斗煮心,取汁八升,纳诸药,煮取一升,一服八合,一日令尽。
[b]治金疮痈疽,生肉膏方[/b]
黄 细辛 生地黄 蜀椒(去目汗闭口) 当归 芍药 薤白 芎 独活 苁蓉 白芷 丹参 黄芩 甘草(以上各一两) 腊月猪脂(二斤半)
上十五味 咀,以苦酒一升合渍诸药,夏一夜,冬二夜,浸以微火,煎三上,候苦酒气成膏用之。
[b]治被打腹中瘀血,白马蹄散方[/b]
白马蹄烧令烟尽,捣筛,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亦治妇人血疾消为水。
相关参考
外科专着。十卷。晋末·刘涓子撰,因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得名。宋代以后存有两种残本。其一为题《刘涓子鬼遗方》的五卷本,流传较广,系南齐·龚庆宣重新整理而成者。即宋刻五卷本,至今犹存。其卷一论痈疽病因,各
昔刘涓子晋末于丹阳郊外照射,忽见一物,高二丈许,射而中之,如雷电声若风雨。其夜不敢前追,诘旦率门徒子弟数人,寻纵至山下,见一小儿提罐,问何往为。我主被刘涓子所射,取水洗疮,而问小儿曰∶主人是谁?人云黄
[b]治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痈无定处,大小便不通,大黄汤方[/b]大黄(三两)栀子(五十)升麻(二两)黄芩(三两)芒硝(一两,别方二两)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下消绞调,分温三服
九江黄父问于岐伯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HT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注溪谷而燥经脉,津液和调而变化赤为血,血和则乘脉先满,乃注经络,经络皆盈,乃注于经络(句有脱误)。阴阳已张,因息乃
[b]治痈疽败坏,生肉地黄膏方[/b]生地黄(一斤)辛夷独活当归大黄芎黄薤白白芷芍药黄芩续断(各二两)上十二味切,以腊月猪脂四升,微火煎,白芷色黄膏成,绞去滓敷,日四。[b]治痈疽疮,生肌黄膏方[/b
痈大坚者未有脓,半坚薄半有脓,当上薄者都有脓便可破之。所破之法,应在下逆上破之,令脓得易出,用排针脓深难见,上HT浓而生HT火针,若外不别有脓,可当其上数按之,内便隐痛者,HT殃,坚者未有脓也。按更痛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即额疽发生在左右额角者。本病总由火毒蕴结而成。初宜服荆防败毒散;将溃气虚者,服托里透脓散;溃后宜服托里排脓汤。参见额疽条。
病名。痈疽根盘小而局限之轻症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又名热疖、石疖,俗称疖子。《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之痈疽第二:“凡肿,根广一寸已下名疖,一寸已上名小痈,如豆粒大者名疱子。”夏日炎热多痱子,或局
南北朝时齐梁间外科医家。晋末,刘涓子姊适龚庆宣从叔祖,涓子寄姊书,并予丹阳薄纸本写《刘涓子鬼遗方》一卷。龚氏家世能为治方,而不传,其孙道庆与庆宣邻居,情颖异常,临终见家有神方,儿子幼稚,遂将方书传予庆
晋末医家(约370-450年)。京口(今江苏镇江)人,精医术,尤擅长外科,据云得异人授以《痈疽方》及药物,随宋武帝刘裕北征以之治人伤,验甚,后遂将其书衍为《鬼遗方》十卷,后由龚庆宣于永元元年(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