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平 针灸学与生命科学

Posted 陈汉平

篇首语: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陈汉平 针灸学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陈汉平 针灸学与生命科学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 1996年第15卷第6期
摘要:针灸学是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针灸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不仅仅是针灸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应将针灸学纳入到生命科学中进行考察,一方面服务针灸学,另一方面也服务于生命科学,形成开放性的研究思路。
[b]生命科学需要针灸学[/b]
1.中医针灸理论为生命科学提供研究思路
针灸经络理论是构成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理论基石,它体现的人体生命现象是一种活体生命的整体表现,这对认识人体生命科学的思路有其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生命科学的研究是宏观-微观-再宏观-再微观的螺旋上升式循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正是在这种阶段上升性的复归中体现着它的生命科学价值。
2.经络腧穴与针灸效应是一种生命现象
经络腧穴是人体生命的一种客观存在,“经络研究”列入国家生命科学基础性研究的攀登计划就是一明证。实验动物身上也验证了腧穴的存在。植物存在经络腧穴是近年的一项发现。这些研究与发现展现了经络腧穴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在生物体系存在的普遍性。
几十年来关于针灸对人体的效应反应,总结出三个主要方面,即镇痛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对脏腑器官功能的调整作用。针灸效应的发挥包括神经、体液途径,具整体性和双向性特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疾病有防治作用本身,说明针灸效应是一种生命活动现象。
3.针灸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
作者认为针灸学不仅为整合生理学提供新的思路,也能为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针灸手段不仅用于生命科学的分析性研究之中,在探讨生命现象的整体性研究方法之时,针灸依然是有效的手段之一,这是由针灸作用的整体性性质决定的。
[b]针灸学需要生命科学[/b]
1.生命科学为针灸提供客观依据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进入了针灸研究,大量实验依据证明针灸学是一门科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经络现象的认定,腧穴结构、功能的观察,针灸对神经、内分泌、免疫、呼吸等各系统的影响也都有了人们可以接受的实验依据,从而针灸学有了与生命科学进行交流的共同语言。但今后还需要引用生命科学的概念与方法在对针灸学内容进行验证和解释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2.生命科学是针灸学发展的基本土壤
针灸学者必须认识和评估针灸学的价值与作用,把握生命科学发展的新动向,扩充知识结构,提高科研素质,及时将生命科学的“营养”补充到针灸学中,使针灸学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也不断发展。可喜的是针灸学与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相结合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实验针灸学的诞生就是这方面成果的总结,这些都将是针灸学在生命科学这块土壤中生长出的“新苗”是生命科学向针灸学渗透的结果,这些从研究针灸学出发蕴含的有助于充实生命科学内容的领域,将成为今后针灸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关参考

陈汉平 针灸活血化瘀作用的探讨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8年第4期摘要:针灸主要功能之一是通经活络,它治疗气滞血瘀、脉络痹阻病症自是顺理成章的。为了阐明针灸活血化瘀的作用与治疗血瘀症的规律,改变目前针灸临床较普遍存在病种局限的格局,

陈汉平 关于腧穴功能研究方法问题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89年第1期摘要:研究腧穴功能,弄清针灸不同腧穴效应的特性与规律,正是为了利用那些特性与规律。必须重视研究的方向问题。(1)应当联系临床治疗病症(尤其是脏腑病)进行。(2)实验研

陈汉平 针灸对哮喘患者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与嗜酸粒细胞数目的影响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第14卷第2期摘要:针刺肺俞、风门、大椎穴结合拔火罐治疗哮喘取得良好即时效应者和一定远期疗效的基础上,对针灸治疗前后哮喘患者外周血活化T淋巴细胞与嗜酸粒细胞数目的变化进行

陈汉平 针灸对早期类风关患者抗氧自由基酶类的影响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1年第3期摘要:[b]材料与方法[/b]一、病例选择:从专科门诊与病房选择早期活动性RA18例,女15例,男3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1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6个月。二

陈汉平 以《经络的研究》为针灸学术攀登新起点--一年来针灸学术概况回顾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4年第13卷第4期摘要:我国针灸学术主要的进展。1.经络。2.腧穴。3.刺灸法。4.治疗。5.机理。6.针麻与针刺镇痛原理。6.文献。8.针灸器材。

陈汉平 针刺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作用特点

出处:中国针灸1991年第6期摘要:加强针灸治疗脏腑病,尤其是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疾病的研究,寻觅有效的治疗方法,总结针灸作用的特点与规律,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索。我们以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Graves病与

陈汉平 针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5年第11卷第2期摘要:小剂量链脲霉素(28~35mg/kg)与高热量饲料建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M)大鼠模型,分别观察了针刺与艾灸对该模型脂代谢紊乱的影响。结果表

陈汉平 学术方面

1.调节作用是针灸最本质的作用。针灸疗法是调节疗法最典型的代表。针灸作用具有整体性、双向性等特征,由于针灸调节作用受到机体功能状态或反应性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其作用是有限度的,不能把作用程度夸大到不适当

陈汉平 创造性-针灸学术发展之关键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94年4月第18卷第2期摘要:对针灸学本身以及研究,必须持一种符合针灸学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创新才能建立新的学术传统的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然也是针灸学术延续,发展的原

陈汉平 艾灸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1988年第3期摘要:利用免疫学方法考察艾灸疗法对慢乙肝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调整,探讨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性疾病的作用机理与特点,可能有利于艾灸的应用与研究。对于慢乙肝,大多数患者存在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