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怎么用?张伯臾 眩晕
Posted 张伯臾
篇首语:勇气是控制恐惧心理,而不是心里毫无恐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眩晕怎么用?张伯臾 眩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眩晕怎么用?张伯臾 眩晕
李××,男,59岁。初诊:1985年2月19日。
主诉:患者于1982年底突发眩晕,头昏如转,剧作一天后,眩晕虽减未止。平素常觉头目不清,步履不稳,泛恶纳差,精神萎顿,并有脐腹部作胀隐痛,大便稀溏。
诊查:刻下腹痛虽减,余证仍在。脉象濡滑,舌边红,苔薄。
辨证:证由烦劳过度,肝肾精血耗伤,不能上荣于脑,又因脾胃失调,气虚亦显。
治法:治拟调补肝肾兼理脾胃。
处方:太子参15g 滁菊花6g 明天麻6g 潼蒺藜白蒺藜各10g 炒川芎12g 制半夏9g 生谷麦芽各18g 炒当归10g 粉葛根12g 干荷叶20g 钩藤15g(后下) 全蝎1g(研吞) 5帖
二诊:2月29日。今经X光摄片检查,颈椎C4、C5、C6中度肥大。颈项活动仍欠利,头晕胀,间或胸闷泛恶,肠鸣不痛,大便成形日2次,两目干涩。脉濡滑,苔薄白。胃肠病有好转之象,宜调治颈椎为主。
处方:葛根15g 炒川芎15g 云茯苓15g 明天麻6g 制半夏(竹沥5g拌)10g 炒当归10g 炒赤芍、白芍(各)6g 潼蒺藜、白蒺藜(各)10g 佛手片12g 地鳖虫6g 炙姜蚕9g 花粉12g 谷芽、麦芽各18g 3帖
三诊:3月12日。胃肠病已趋向稳定,腹已无胀痛,头晕,胸闷欲恶,步履欠稳等症仍未见好转,口苦干粘。脉虚弦细,舌边淡红,苔薄白,病属颈椎肥大,证属正虚痰瘀阻络。改为病证结合同治。
处方:生黄芪15g 全当归10g 炒川芎15g 炒赤芍、白芍各9g 藏红花6g 炙地龙6g 云茯苓12g 制半夏10g 明天麻6g 炒茅术9g 炒枳实9g 潼蒺藜、白蒺藜各10g 嫩钩藤15g(后入) 谷、麦芽(各)18g 7帖
四诊:3月24日。依病症结合同治法治疗,无副作用,晕胀略减,大便成形,腹未胀痛。舌边淡红,苔薄白,口粘干稍减,脉细小。仍守原法调治。
处方:生黄芪20g 当归12g 炒川芎15g 炒赤芍、白芍各9g 藏红花6g 炙地龙6g 云茯苓15g 制半夏12g 明天麻6g 炒茅术9g 枳实9g 佛手片9g 谷芽、麦芽各15g 白蔻仁3g(研后入) 7帖
五诊:3月1日。投补阳还五汤加味,尚觉舒适。脉细弱,舌边淡红,苔黄腻。口干苦粘,烦劳过度则倦怠头晕,四肢发麻,活动欠利。拟守前方增损。
处方:生黄芪20g 藏红花6g 瓜蒌皮12g 谷芽麦芽各18g 炒当归12g 炙地龙6g 绵茵陈18g 炒川芎15g 云茯苓15g 炒枳实9g 炒赤芍、白芍(各)9g 制半夏9g 佛手片9g 14帖
另:参三七1.5g 麝香0.09g 炙僵蚕1.5g 以上作1天量,研细和匀装胶囊,每日服2次,服20天。
相关参考
殷×,女,50岁。初诊:1983年5月12日。主诉:患者有呃逆病史10余年,每因情志不乐而发作。上月已发3次,今又作。曾行胃食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查:顷诊,呃逆嗳气频作,甚则呕吐,胸臆痞闷
病证名。主要指感冒风邪所致眩晕,亦包括头风眩晕。又称风晕。《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伤风眩晕,必恶风自汗,或素有头风而发,宜芎?散。”参见眩晕、风寒眩晕、风热眩晕、头风眩晕等条。
伤损之证,头目眩晕:●有因服克伐之剂太过,中气受伤,以致眩晕者。●有因亡血过多,以致眩晕者。●如兼腹胀呕吐,宜用六君子汤。●兼发热作渴,不思饮食者,宜十全大补汤。按、方剂:●六君子汤方见胸腹痛闷●十全
证名。肾虚精气不足,不能上充脑髓所致的眩晕。《医略六书·眩晕》:“肾水亏少,虚火炎上,眩晕耳鸣,此嗜欲人多肾虚眩晕。”治用鹿茸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方。参见气虚眩晕等条。
伤损之证,头目眩晕,有因服克伐之剂太过,中气受伤,以致眩晕者;有因亡血过多,以致眩晕者。如兼腹胀呕吐,宜用六君子汤,兼发热作渴不思饮食者,宜十全大补汤。[b]六君子汤[/b](方见胸腹痛闷)[b]十全
治一时为寒所中,口不能言,眩晕欲倒用干姜一两,附子生去皮脐、细切一枚。每服三钱,水盏半,煎七分,食前温服。治诸风目眩用蝉蜕为末。米饮下一钱匕。治一切失血过多眩晕不苏用芎、当归酒浸等分。每服四钱,水一盏
病证名。感受风寒外邪所致头晕目眩。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有风邪眩晕与寒邪眩晕两种。风邪眩晕,证见头痛额痛,骨节烦痛,身热多汗,上气喘逆,躁扰时晕,治以祛风为主,用羌活防风汤等方;寒邪眩晕,证见身热
病证名。指痰饮病以眩晕为主证者。又有“醉头风”之异名。《金匮要略》论痰饮,有“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等记述。临床有风痰眩晕、痰火眩晕、湿痰眩晕、停饮眩晕、实痰
病证名。指痰饮病以眩晕为主证者。又有“醉头风”之异名。《金匮要略》论痰饮,有“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等记述。临床有风痰眩晕、痰火眩晕、湿痰眩晕、停饮眩晕、实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