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发热怎么用?《医学纲目》 治发热

Posted 《医学纲目》

篇首语: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治发热怎么用?《医学纲目》 治发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治发热怎么用?《医学纲目》 治发热


〔丹〕火郁当看热在何经,轻者可降,重者则随其性而升之。人虚火盛颠者,用生姜汤,若投以冰水正治之,立死。实火可泻,小便降火极速。有补阴即火自降,炒柏、地黄之类。凡气有余便是火,急甚者必缓之。生甘草兼泻兼缓,参、术亦可。凡火盛者,不可骤用寒凉药,必兼温散之。左金丸治肝火,用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阴虚火动,难治。吃酒人发热,难治。不饮酒人,因酒发热者,难治。
一男子二十三岁,因酒发热,用青黛、栝蒌仁,入姜汁,每日数匙,入口中,三两月而愈。

〔垣〕小儿 后,余热不退,痂不收敛,大便不行,是谓血燥,则当以阴药治之,因而补之,用清凉饮子,通大便而泻其热。洁古云∶凉风至而草木实。夫清凉饮子,乃秋风彻热之剂也。(此甘寒泻火也。)伤寒表邪入于里,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狂躁,不大便,是胃实,乃可攻之。夫胃气为热所伤,以承气汤泻其上实,元气乃得周流,承气之名于此具矣。(此苦寒泻湿热也。)今世人以苦泄火,故备陈之。除热泻火,非甘寒不可,以苦寒泻火非徒无益而反害之。故有大热脉洪大,服苦寒剂而热不退者,加石膏。如症退而脉数不退,洪大而病有加者,宜减苦寒,加石膏。如大便软或泄者,加桔梗,食后服之。此药误用,则其害非细,用者旋旋加之。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善能去脉数,如病退而脉数不退者,不治。

〔海〕大热而脉反细小,不可下者,泻心汤主之。脉有力,可用之。骨肉筋血皮毛,阴足而热反胜之,是谓实热。

〔垣〕能食而热,口舌干燥,大便难者,实热也,以辛苦大寒之剂下之,泻热补阴。经云∶阳盛阴虚,下之则愈。脉洪盛而有力者是已。

〔丹〕人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芒硝、冰水之类饮之。

〔海〕骨痿肉燥,筋缓血枯,皮聚毛落,阴不足而有热疾,是谓虚热。

〔垣〕不能食而热,自汗气短者,虚热也,以甘寒之剂泻热补气。经云∶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脉虚弱无力者是已。
[b]当归补血汤[/b] 治妇人肌热,大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脉实血实。又云∶血虚发热是也。症象白虎,惟脉不长实难辨也,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于饥困劳役。
黄 (一两) 当归(二钱,酒洗)
上锉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空心服之。
[b]补中益气汤[/b] 治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所谓清气、营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皆胃气之别名也。夫胃气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故脾症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其营卫,故不任风寒,乃生寒热,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然与外感风寒之症,颇同而实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则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则不足,不足者补之。汗之下之吐之克之之类,皆泻也。温之和之调之养之之类,皆补也。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症,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实实虚虚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唯当以辛甘温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曰∶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症始得,则热中,今立法治始得之症。
黄 (病甚热甚者,一钱) 人参(三分,有嗽去之) 甘草(五分,炙) 当归身(二分,酒制) 橘皮(二分) 升麻(二分) 柴胡(二分) 白术(三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如伤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如腹中痛者,加白芍五分,炙甘草三分。恶寒冷痛者,加中桂去皮二分。如恶热喜寒而腹痛者,于已加芍药、甘草中,更加生黄芩三分,或二分。或夏月腹痛而不恶热者,亦然。治时热也,若天凉恶热而痛,于加白芍、甘草、黄芩中更加桂少许。天寒腹痛,去芍药,味酸寒故也。加益智仁三分,或加半夏五分,生姜三片。如头痛加蔓荆子三二分。痛甚者加川芎二分。顶痛脑痛,加 本三分,或五分。若苦头痛者,加细辛二分。诸头痛者,并用此四味足矣。若头上有热,则此不能治,别以清空膏治之。如脐下痛者,加真熟地五分,其痛立止。如不止者,乃大寒也,更加肉桂去皮三分或二分,《内经》所说小腹痛皆寒症,从复法相报中来也。经曰∶大胜必大复。从热病中变而作也,非伤寒厥阴之症也。仲景用抵当汤并丸主之,乃血结下焦膀胱也。如胸中气壅滞,加青皮二分,气促少气者去之。如身有疼痛者属湿,若身重者亦湿,加去桂五苓散一钱。如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各五分,升麻、 本根、苍术各一钱,勿用五苓散。所以然者,为风药已能胜湿,故别作一服与之。如病去,勿再服。以治风之药,大损元气,而益其病故也。如大便秘涩,加当归梢一钱。如闭涩不行,煎成正药,先用一口调玄明粉半钱或一钱,得行则止。此病不宜下,下之恐变成凶症也。如久病痰嗽者,去人参,初病者勿去。冬月、春寒或秋凉时,各宜加不去节麻黄半钱。如春令大温,则加佛耳草三分,款冬花二分。如夏月病嗽,加五味子三分,去心麦冬二分或三分。如舌上白滑苔,是胸中有寒,勿用之。如夏月不嗽,亦加人参三二分。并五味子、麦冬各等分,救肺受火邪也。如病患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二分或三分。如不能食而心下痞,勿用。如胁下痛或急缩者,俱加柴胡、甘草。
上一方加减,是饮食劳倦喜怒不节,始病热中则可用之。若末传寒中,则不可用也。盖甘酸适足益其病耳。如黄 、人参、甘草、芍药、五味之类是也。

〔垣〕气运衰旺图湿胃化热小肠长风胆生皆陷下不足,先补,则用黄 、甘草、当归、升麻、柴胡、人参。乃辛甘发散,以助春夏生长之用者也。
土脾形 火心神 木肝血 皆大盛上乘生长之气,后泻,则用甘草梢之甘寒,泻肺火逆于胸中伤气者也。
黄芩之苦寒,以泄胸中之热,喘气上奔者也。红花以破恶血。用黄芩大补肾水。益肺气,泻血中火燥者也。寒膀胱藏气 燥大肠收气 皆大旺,后泻,则用黄 之甘温,止自汗,实表虚,使不受寒邪,当归之辛温,能润燥,更加桃仁以通幽门闭塞,利其阴路,除大便之难燥者也。
水肾精 金肺气 皆虚衰不足,先补,则用黄柏之苦寒,除湿热为痿,乘于肾,救足膝无力,亦除阴汗阴痿而益精。甘草梢、黄芩补肺气,泄阴火之下行。肾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也。
此初受热中常治之法也,非权也,权者临病制宜之谓也。

〔海〕昼热则行阳二十五度,大抵柴胡饮子。夜热则行阴二十五度,大抵四顺饮子。(又云一身尽热,或日晡潮热,或夜则行阴发热者,皆血热也。四顺饮子或桃仁承气汤选而用之。当视其由表入里,腹痛血刺痛,腹中有无转矢气之异。)平旦发热,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故用白虎汤以泻气中之火。(又云∶白虎治脉洪,故抑之使秋气得以下降也。)日晡潮热,热在行阴之分,肾气主之,故用地骨皮以泻血中之火。((又云∶地骨皮散治脉弦,故举之使春气得以上升也。按地骨皮散治虚热方也。)
气分热∶柴胡饮子、白虎汤。
血分热∶清凉饮子(即四顺散)、桃仁承气汤。

〔垣〕牵牛味辛烈,能泻气中之湿热,不能除血中之湿热。防己味苦寒,能泻血中之湿热,又通血中之滞塞。
[b]柴胡饮子[/b](方见劳热。) [b]白虎汤[/b](方见伤寒。) [b]地骨皮散[/b](方见骨蒸门。)
清凉饮子 大黄(蒸) 甘草(炙) 当归(洗) 芍药(洗。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钱,薄荷十叶,水一盏半,同煎至七分,去渣温服。
[b]桃仁承气汤[/b](方见伤寒。)

〔丹〕人病脉虚气郁发热。
芍药(酒炒,一两二钱五分) 香附(一两) 苍术(半两) 沙参(三钱) 甘草(一钱五分)
上炊饼丸服。
脉滑,肠有宿食,常暮发热,明日复止者,于宿食门求之。湿痿夜热,以三补丸加白芍药为丸。
[b]三补丸[/b]方黄芩 黄柏 黄连 为末,粥糊为丸。

〔洁〕有表而热者谓之表热,无表而热者谓之里热。故苦者以治五脏,五脏属阴而居于内。辛者以治六腑,六腑属阳而在于外。故曰∶内者下之,外者发之。又宜养血益阴,身热自除。(以脉言之,浮数为外热,沉数为内热。浮大有力为外热,沉大有力为内热。)

〔仲〕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为坚,热在下焦者,为尿血,亦令淋闭不通。
肘前热者,腰以上热。手前独热者,腰以下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臂中独热者,腰腹热。肘后以下三四寸热者,肠中有虫。掌中热者,腹中亦热。(全文见诊法。)

〔海〕三焦热用药大例上焦热,栀子、黄芩。中焦热,小便不利,黄连、芍药。下焦热,黄柏、大黄。
上焦热∶清神散、连翘防风汤、凉膈散、龙脑饮子、犀角地黄汤。
中焦热∶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洗心散、四顺清凉饮、桃仁承气汤。
下焦热,大承气汤、五苓散、立效散、八正散、石苇散、四物汤。
身热脉洪无汗多渴者,热在上焦,宜桔梗汤。
桔梗 连翘 山栀 薄荷 黄芩 甘草(各等分)
上为粗末,竹叶白水煎,温服。汗之,热服。春倍加防风、羌活。夏倍加黄芩、知母。季夏淫雨倍加羌活。
秋加桂五钱。冬加桂一两。亦可以意消息,随症增损而用之。

〔《局》〕[b]清神散[/b]消风壅,化痰涎,治头目眩面热。
檀香(挫) 人参(去芦) 羌活(去苗) 防风(去芦。各一两) 薄荷(去土) 甘草 荆芥穗(各二两) 石膏(研,四两) 细辛(去苗,焙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沸汤点服,或入茶末点服。(此方虚热可用。)
[b]龙脑饮子[/b] 治蕴积邪热,咽喉肿痛,眼赤口疮,心烦鼻衄。(丹溪云;上中二焦药也。)
砂仁 栝蒌根(各三两) 藿香叶(二两四钱) 石膏(四两) 甘草(蜜炙,六两) 栀子(微炒,十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至三钱,用新汲水入蜜调下。

〔无择〕[b]加减凉膈散[/b]退六经热。(丹溪云∶凉膈散,心肺脾胃药也。)

〔易老〕凉膈散减大黄、芒硝,加桔梗、甘草,一法加防风,同为舟楫之剂,浮而上之。治胸膈中与六经之热。以手足少阳之气俱下膈,络胸中,三焦之气同相火游于身之表,膈与六经乃至高之分,此药浮载亦至高之剂,故施于无形之中,随高而走,去胸膈中及六经之热也。
[b]凉膈散[/b] 栀子仁(一两五钱) 芒硝(半两) 连翘 薄荷 黄芩 甘草(各一两半) 大黄(五钱)
上为粗末,每一两,水二盏,竹叶七片,同煎至一盏,去渣,入蜜少许,食后服,加姜煎亦得。去六经热,减大黄、芒硝,加桔梗、甘草、人参、防风。治肺经邪气,咳嗽有痰,加半夏。凉膈与四物汤各半服,能益血泄热,名双和散。钱氏去连翘,加藿香、石膏,为泻黄散。

〔《本事方》〕治大人小儿五脏积热,烦躁多渴,唇裂喉闭,目赤鼻颔结硬,口舌生疮,阳明症伤寒,发狂见鬼谵语,大小便闭,一切风壅,并皆治之。
山栀仁 甘草 赤芍药(各一两) 大黄 朴硝 连翘 薄荷 (净叶) 干葛(各二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蜜三匙,同煎至七分,去渣食后服,唯阳明症伤寒忌下。此药《局方》亦载,缘味数与用药大段不同。予一侄妇忽患热病欲死,付之一服立效,后来累服累验,幸毋忽。
[b]又方[/b]
白术 荆芥 赤芍药(各三两) 大黄 车前子(生用) 木通 甘草 当归(各二两)
上为细末,大便秘结,米泔调空心服三钱。上膈壅热,或生赤丹,或生痈疖,用水二盏,煎六分。若小便结如淋状,用芦根打碎洗净,煎汤下。五心烦热,用生姜一片,同煎服效。
小承气汤(方见伤寒。) 调胃承气汤(方见伤寒。) 四顺饮子(方见前气血。) 桃仁承气汤(方见伤寒。) 大承气汤(方见伤寒。)
[b]立效散[/b] 治下焦结热,小便黄赤,淋闭疼痛,或出血。
山栀(炒,半两) 瞿麦穗(一两) 甘草(炙,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一碗,入连须葱根七个,灯心五十茎,生姜七片,同煎至七分温服。
[b]石苇散[/b] 治膀胱有热,水道淋涩,或尿如豆汁,及出砂石。
石苇 木通 滑石 王不留行(各二两) 甘草梢(一两) 当归 白术 瞿麦 芍药 葵子(各三两)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煎汤调下,空心服。
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当取足三里等穴。全文见刺灸。)

〔《素》〕帝曰∶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见逆调论烁,消削也。)

〔仲〕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四肢烦热。(方见产烦。)

〔丹〕治手足心热。用东垣火郁汤(方见后火郁热条。)
治手足心热,此方神妙。
栀子 香附 苍术 白芷 半夏 川芎
上用神曲糊丸。

〔垣〕身热有五不同论五脏有邪,各有身热,其状各异。以手扪摸有三法∶以轻手扪之则热,重按之则不热,是热在皮毛血脉也。重按至筋骨之分,则热蒸手极甚,轻摸之则不热,是热在筋骨间也。轻手扪之则不热,重手加力按之亦不热,不轻不重按之而热,是热在筋骨之上,皮毛血脉之下,乃热在肌肉也。此谓三法,以三黄丸通治之。细分之,则五脏各异矣。
肺热者,轻手乃得,微按全无,瞥瞥然见于皮毛上,为肺主皮毛故也。日西尤甚,乃皮毛之热也。其症必见喘咳,洒淅寒热。轻者泻白散,重者凉膈散、白虎汤之类治之,及地黄地骨皮散。
心热者,心主血脉,微按至皮肤之下,肌肉之上,轻手乃得,微按至皮毛之下则热,少加力按之则全不热,是热在血脉也。日中太甚,乃心之热也。其症烦心、心痛,掌中热而哕。以黄连泻心汤、导赤散、朱砂丸、安神丸、清凉散之类治之。
脾热者,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此热在肌肉,遇夜尤甚。其症必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以泻黄散、调胃承气汤治实热用之。人参黄 散、补中益胃汤治中虚有热者用之。肝热者,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乃肝之热。寅卯间尤甚者,其脉弦,其病四肢满闷,便难转筋,多怒多惊,四肢困热,筋痿不能起于床,泻青丸、柴胡饮之类治之。两手脉弦者,或寅申发者,皆肝热也,俱宜用之。肾热者,轻按之不热,重按之至骨,其热蒸手,如火如炙。其人骨苏苏然如虫蚀其骨,困热不任,亦不能起于床,滋肾丸、六味地黄丸主之。(以脉言之则轻按之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而数者,肺热也。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而数者,心热也。如九菽之重,与肌相得而数者,脾热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相得而数者,肝热也。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而数者,肾热也。)
黄连泻心火,木通泻小肠火,黄芩泻肺火,黄芩泻大肠火,柴胡泻肝火,(黄连佐之。)柴胡泻胆火,(亦佐以黄连。)白芍药泻脾火,石膏泻胃火,知母泻肾火,黄柏泻膀胱火。(一曰泻龙火。)

〔海〕皮肤如火燎,而以手重取之不甚热,肺热也。目白睛赤,烦躁引饮,单与黄芩一物汤。

〔丹〕清金丸伐脾肺火。
黄芩为末,粥丸。又名与点丸。
上二方泻肺中血分之火,泻白散泻肺中气分之火。

〔钱〕泻白散(方见治虚实法五脏条。) 凉膈散 白虎汤(方俱见前。)
泻心汤泻丁。(方见治虚实法五脏条。)

〔丹〕[b]抑青丸[/b] 伐心经之火,须审虚实用之。
黄连为末,粥丸。

〔《本事方》〕治心热,千金地黄丸。
黄连(四两,为粗末) 生地(半斤,研取汁,连渣并二味拌匀,晒干)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门冬汤下。
[b]门冬丸[/b] 治心经有热。
麦冬(一两) 黄连(半两)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食后熟水下三十丸。

〔海〕[b]清心丸[/b] 治热。
黄柏(二两,生) 麦冬(一两) 黄连(一两) 龙脑(一钱)
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临卧门冬酒下,或薄荷汤亦得。

〔钱〕导赤散泻丙。(方见治虚实法五脏条。)

〔海〕[b]火府丹[/b] 丙丁俱泻。
黄芩(一两) 黄连(一两) 生地(二两) 木通(三两)
为细末,炼蜜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临卧温水下。

〔钱〕[b]泻黄散[/b](方见治虚实法五脏条。) 调胃承气汤(方见伤寒。) 泻青丸(方见治虚实五脏条。)
[b]当阳龙荟丸[/b]
当归(焙) 草龙胆 山栀 黄连 黄柏 黄芩(各一两) 大黄 芦荟 青黛(各半两) 木香(二钱半) 麝香(半钱,另研)
上为末,炼蜜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下二三十丸。忌发热诸物。兼服防风通圣散。

〔丹〕[b]回金丸[/b] 伐肝经火,亦审虚实用之。
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
上为末,粥丸。
[b]佐金丸[/b] 佐肺金以伐肝木之邪。
片芩(六两) 吴茱萸(一两)
上为末,蒸饼丸。

〔垣〕[b]滋肾丸[/b]
黄柏(二两,酒洗,焙) 知母(二两,酒洗,焙) 肉桂(二钱)
上为末,熟水丸,如鸡头大。每服百丸,加至二百丸,白沸汤下,空心服。
治肾热诸方(并见劳瘵。)

〔《灵》〕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热。(师传篇 胃居脐上,故胃热则脐以上热。肠居脐下,故肠热则脐以下热。如肝胆居胁,肝胆热则当胁亦热。肺居胸背,肺热则当胸背亦热。肾居腰,肾热则当腰亦热。可类推也。)

〔洁〕暴热者,病在心肺。积热者,病在肾肝。暴热者,宜《局方》雄黄解毒丸。积热者,宜《局方》妙香丸。暴者,上喘也,病在心肺,谓之高喘,宜木香金铃子散。上焦热而烦者,宜牛黄散。有病久憔悴,发热盗汗,谓之五脏齐损,此热劳骨蒸之病也。瘦弱虚损,烦喘肠 下血,皆蒸劳也,治法宜养血益阴,热能自退。
此谓不治而治也,钱氏地黄丸主之。
[b]雄黄解毒丸[/b] 治上膈壅热,痰涎不利,咽喉肿痛,赤眼痈肿。(方见喉痹。)

〔《保》〕[b]木香金铃散[/b] 治暴热心肺,上喘不已。
大黄(五钱) 金铃子(去核) 木香(各三钱) 轻粉(少许) 朴硝(二钱)
上为末,柳白皮煎汤调下,食后三四钱,以利为度。
[b]牛黄散[/b] 治上焦热而烦,不能卧睡。
山栀 大黄 郁金(各半两) 甘草
上为末,每五钱,水煎温服,微利则已。

〔《局》〕[b]妙香丸[/b](丹溪云∶疏决肠胃,制伏木火之剂。)
辰砂(水飞,八两) 龙脑 腻粉(研) 麝香(研。各八两) 牛黄(半两) 金箔(九十片,研)巴豆(三百十五粒,去皮心膜,炒熟,研如泥,去油)
上合研匀,用净黄蜡六两,入白矾七钱半,同炼蜜匀为丸,每两作三十丸,米饮吞下。如要药速行,即用针刺一眼,入冷水浸少时服之。
久热属劳瘵,治法见瘵门。
诸热分而言之,则有气血表里上下五脏之异。合而言之,则气热、表热、上焦热、心肺热,皆属阳而治相类;血热、里热、下焦热、肾肝热,皆属阴而治亦相类。中焦与脾热亦然。

〔罗〕通治热气,用黄连解毒汤治大热甚,烦躁错语不得眠。
黄连(七钱半) 黄柏 山栀(各半两) 黄芩(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热服,如未效再服。

〔海〕前方中加防风、连翘,为金花丸,治风热。加柴胡,治小儿潮热。与四物相合各半为汤,治妇人潮热。

〔垣〕[b]三黄丸[/b] 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饮食不美。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痈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丹溪云∶此三焦药也。)
黄连(净) 黄芩(去芦) 大黄(各十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视脏腑虚实加减服之,小儿积热亦宜服。

〔《本事》〕[b]紫雪[/b] 治香港脚毒遍内外,烦热不解,口中生疮,狂易叫走,瘴毒。及解诸热药毒卒黄等毒,并蛊魅野道热毒。又治小儿惊疳热病。(丹溪云∶此心脾肝肾胃经之药。)
寒水石 石膏 磁石 滑石(以上四味,各三斤,捣为细末,用水一石,煎至五斗,去渣,入后药) 玄参(一斤,洗,焙切) 沉香 羚羊角 犀角 青木香 升麻(各五两) 丁香(一两) 甘草(八两。)
以上八味,捣为末,入前药汁中,再煮取一斗五升,去渣,入下项二味药
朴硝 硝石(好者二斤。以上二味,入前药汁中,微火煎,不住手将柳木棍搅,候七八升许,投在盏中半日后欲凝,方入下项二味药) 辰砂(三两,细研) 麝香(真者一两二钱,乳研,以上二味入前药汁中,拌调令匀。)
合成后,窨二日,每服一钱或二钱,冷水食后调服。大人小儿子细加减。(《局方》又用黄金一百两。)

〔垣〕阴覆乎阳,火不得伸,宜汗之。经曰∶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者是也。脉弦而数者,此阴气也,宜风药升阳以发火郁,则脉数峻退矣。凡治此病,脉数者当用黄柏,少加黄连、柴胡、苍术、黄 、甘草,更加升麻,得汗则脉必下,乃火郁则发之意也。
[b]柴胡升阳汤[/b] 治男妇四肢发热,肌肉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如火燎火烧,扪之令人亦热。四肢主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又因胃虚过食冷物冰水无度,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经曰∶火郁则发之。
升麻 葛根 独活 羌活(各半两) 防风(二钱半) 甘草(生,二钱) 柴胡(五钱) 炙甘草(二钱) 人参(半两) 白芍药(半两)
上 咀,每服半两,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忌冷物冰水月余。

〔《〔垣〕》〕[b]火郁汤[/b] 治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土也,心火下陷,在脾土之中,故宜升发火郁。(丹溪云∶治手足心热,用东垣火郁汤。又手足心热,方见前手足心热条。)
升麻 葛根 防风 柴胡根 炙甘草 白芍药(各五钱)
上 咀,每服三四钱,水二大盏,入连须葱白三寸,煎去渣,稍热服。

运气 发热有三∶
一曰火热助心实而热。经曰∶岁火太过,炎暑流行,病甚则身热骨痛而为浸淫。又曰∶少阳所至为疡疹身热。又曰∶少阴司天,客胜则头痛,是少阳之发热,治以诸寒是也。
二曰寒邪攻心虚而热。经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又曰∶岁金不及,炎火乃行,寒复则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发热。又曰∶少阳在泉,主胜则热反上行,热发格中而呕。盖主胜者谓冬寒胜少阳之客热,治以诸热是也。
三曰风扇火及寒湿郁火而热。经曰∶太阳司天之政,初之气,气乃大温,民病身热头痛,是风扇阳而热也,治宜清之。又云∶四之气,风湿交争,民病大热少气。又云∶少阳司天之政,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民病头痛身热。是寒湿郁火而热,治视寒热少多其制是也。

〔《灵》〕黄帝曰∶刺节言彻衣,夫子乃言尽刺诸阳之奇输,未有常处也,愿卒闻之?歧伯曰∶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嗌燥,饮食不让美恶。帝曰∶善。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 ,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手足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刺节真邪篇 腊,思亦切。)火热在上,推而下之,从下上者,引而去之。

〔《甲》〕身热,胸胁痛,不可反侧,颅息主之。嗜卧,身体热,不能动摇,大湿,三阳络主之。

〔海〕两手太热为骨厥,如在火中,可灸涌泉穴三壮立安。

〔《撮要》〕手心发热∶鱼际(卧针向后三分)、少府(三分)。脚心发热,湿痒∶束骨(先泻后补灸。)足底发热,脚核疼∶公孙(半寸泻。)

〔《素》〕脉浮而涩,涩而身有热者死。(通评虚实论)热而脉静者难治。(玉机真藏论)脉盛,汗出不解者死。脉虚,热不止者死。(详见伤寒发热。)

相关参考

表里发热怎么用?《医学纲目》 表里发热

发热恶寒,脉浮者,属表,即太阳症也。(方论见前太阳病条。)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者,属里,即阳明症也。(方论见阳明自汗。)发热脉弦细,头痛者,属半表半里,即少阳症也。(论见口苦咽干。)发热而呕者,小柴

医学百科 发热辨治方法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发热,其病因病机复杂,常寒热虚实相互夹杂,症状表现各异,因此治疗必须针对不同病机辨证施治,对症用药,方可获效。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几种辨证治疗发热的方法。清热化痰

医学百科 妊娠发热治验

范某,女,24岁,2014年9月4日初诊,诉妊娠8月余,发热5天,午后3时许热势起,可达38.5℃,伴左侧胁肋部疼痛,咽部不利,轻微咳嗽,纳差,恶心,大便不畅,小便通畅,经输注头孢类抗生素2天,热势仍

医学百科 麻黄汤加减治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偏方有用吗

  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证治要点。儿童尤为常见,我院从2006年以来,用麻黄汤加减治疗该类发热患儿20余例,取得满意效果。  

医学百科 中医治麻疹发热,中医偏方有用吗

  《麻科活人全书》告诫:「麻为火毒喜清凉」,又云「出之太迟,发表为贵;出之太甚,解毒最宜」,指明了该病的病性和治法要点。  中医治麻疹发热  处方:薄荷5克,防风8克,葛根10克,牛蒡子6克,西河柳

医学百科 内伤发热治验举隅

病历介绍患者,男,48岁,2008年5月26日初诊。自述平素常有畏寒肢冷、便溏等症状。从4月12日始,每日16时至22时出现发热,体温最高时达到39.5℃一般都在38℃至39℃之间曾在当地某医院治疗月

渴怎么用?《医学纲目》 渴

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论见不大便。)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人参汤主之。(渴欲饮水无表证者,太阳症罢转属阳

产后发黄怎么用?《医学纲目》 产后发黄

□〔丹〕治一妇人,四月内产发黄,四肢倦怠,食少,经事不来,时发热,脉弦。白术(一两)人参秦艽丹皮生地木通柴胡芍药(各半两)川芎黄芩干葛(各一钱)甘草分十二帖。水煎,食前热服。

脾主湿怎么用?《医学纲目》 脾主湿

□〔世〕[b]白附丸[/b]通治小儿咳嗽有痰,感冒发热,吐泻,心神不安,神效。南星(二两)半夏白附子白矾(各一两)上为细末,姜汁糊丸如桐子大。一岁儿服八丸,用薄荷汤化下。(南星、半夏用冬藏雪水于六月六

医学百科 清骨散治术后发热,中医偏方有用吗

案2王某,男,19岁。因「车祸致胸腹部疼痛5小时」于2010年6月5日由外院转入。诊断为:失血性休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全身多发骨折。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脾切除+左肝外侧叶切除+胃修补